首页 百科知识中阿经贸合作:宁夏案例与实践

中阿经贸合作:宁夏案例与实践

【摘要】:设立中阿经贸论坛,宁夏回族自治区责无旁贷。宁夏设立中阿经贸论坛的实践性意义在于宁夏将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

中阿经贸合作:理论与实践——以宁夏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广大

中阿经贸合作不但是中阿合作的经济基础、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而且对促进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6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2010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以下简称中“阿经贸论坛”)将于9月26日~30日在宁夏首府银川举办。论坛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今后每年将定期在宁夏举行。中阿经贸论坛是中国区域性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新平台,论坛将探索中阿经贸合作的新机制,也为中阿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中阿合作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这既是中国深化同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中阿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中阿经贸合作论坛设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接国家战略

中阿经贸论坛设立的国内背景是中国正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国际背景是不断升级的中阿合作论坛。

1.设立中阿经贸论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成果,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结合当地实际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设立中阿经贸论坛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屋建瓴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宁夏作为中国回族唯一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设立中阿经贸论坛,宁夏回族自治区责无旁贷。宁夏设立中阿经贸论坛的实践性意义在于宁夏将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从国家层面来讲,中阿经贸论坛不但有利于延续宁夏在中阿经贸交往中的历史传统,对进一步整合西部优势、推动西部整体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开放都具有示范性和带头作用。

2.中阿经贸合作的意义在于它是中阿战略合作的物质基础,能够为中阿战略合作注入源头活水,为实现中阿战略合作的目标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中阿合作论坛自2004年成立6年来,不断完善,不断升级,在经贸方面,双方以互利共赢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企业家大会、专题经贸研讨会、能源合作大会等合作机制,活动频繁,成果显著。2010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中阿友好合作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同时确定了下一阶段双方经济合作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双边贸易,今后双方加强合作的重点是深化投资合作。阿拉伯国家拥有优越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资金,中国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配套,跨国经营经验丰富,所以双方在投资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

对于中阿经贸论坛的设立,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重要经济体,都把发展与阿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作为国际经贸合作的战略重点和突破金融危机困局的重要选择。“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还表示,中阿经贸论坛的目标是要将宁夏建设成我国与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国家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以及西部内陆开放的桥头堡。[1]宁夏要紧紧抓住历史的机遇,通过中阿经贸论坛努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二、对宁夏中阿经贸合作的几点想法

从经贸合作的本质上来看,应该是双方在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的互利行为。当前的中国可以全方位地提供满足阿拉伯各国生产生活所需的几乎所有商品,从高精尖的产品、重工业的大型机电产品到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轻工业产品和各类小商品等。应该可以说,中国的产品,阿拉伯国家大都是需要的。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市场领域的需求长期保持旺盛态势,阿拉伯国家大量的石油美元在“9·11”之后开始撤离美国市场,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安全的投资场所。当前,很多阿拉伯国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纷纷表示“向东看”。问题在于,宁夏所在的西部在中阿经贸合作中有哪些优势呢?也就是说,哪些领域是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呢?一方面,宁夏与阿拉伯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和天然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上,黄河纵贯八百里,优势资源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这些都是宁夏的优势,宁夏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这些优势打开走向阿拉伯各国市场的通道,更可以进一步开拓以中东为重点的世界穆斯林市场。宁夏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举好伊斯兰教、穆斯林兄弟这面大旗,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识时务”。

1.经济的互补优势和互利合作是经贸合作成功的关键。中阿经贸合作的切合点应该是在穆斯林共有宗教情感的基础上,在双方互补互利的领域需求经贸合作的可能性。中阿经贸合作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宁夏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找准在中阿经贸合作中的位置,找出能够为中阿经贸合作提供的最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项目。其次,要找准阿拉伯国家经贸方面的需求、要求以及可以合作的领域。宁夏自身优势与阿拉伯国家迫切需求的有机结合将是中阿经贸合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2.加大对阿拉伯国家的宣传。我们加强对阿宣传的迫切性在于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在很多领域存在误区或者偏见。比如,很多阿拉伯人都知道中国有很多穆斯林,我在科威特留学时,听到大学教授跟我说中国有2~3亿穆斯林,但是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穆斯林主要聚居在宁夏,不了解宁夏的伊斯兰特色,宁夏穆斯林对他们的宗教感情。在经贸领域,有些阿拉伯商人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商品,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没有达到伊斯兰国家的标准,这些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阿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加大宣传中国有宁夏这么一个回族穆斯林自治区对于增进双方的民族感情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对于中阿经贸合作过程中的“引进来”或“走出去”都是有利的。对于经贸领域的宣传,举办穆斯林商贸洽谈会或者宣传展会都是很好的途径。当然,举办经贸论坛的效果应该是更好的,可以立体化地向阿拉伯国家的首脑、部长、学者直至普通商人进行理论的和直观的宣传,通过研讨会、商品展览、贸易洽谈、投资合作等促进活动,在经贸往来、市场准入劳务输出等领域进行商讨,直接消除误解和偏见。通过有力的宣传,宁夏应该可以争取到更多的阿拉伯资金和发展机遇。

3.独辟蹊径,“危”中寻“机”。包括宁夏在内的西部在中阿经贸合作中的劣势在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不够国际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美元寻求的是国际化的投资市场。从阿拉伯国家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学习“中国模式”,还是引进中国技术,当然是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合作更具吸引力。反过来说,这也要求西部加快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出口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比如中阿在机电设备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就很难在宁夏展开,而机电设备是中阿经贸领域的重头之一。所以,西部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只能从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这一点出发,进行发挥,而且要找准与阿拉伯国家互补性强又有利可图能够实现双赢的领域。此外,宁夏处在内陆,不靠边、不靠海,又远离都市群,区位劣势明显,在交通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是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先天之“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独辟蹊径,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抢占先“机”,设立中阿经贸论坛,打造中阿合作“先行区”。

三、对于宁夏中阿经贸合作重点领域的几点看法

中阿经贸合作在寻求尽可能多的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宁夏的具体特点或优势考虑突出几个重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发挥大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旅游资源:引进来。

大漠风光、黄河文明、西夏文化、回乡风情、塞上江南,构筑了宁夏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宇塔”,这是与埃及的相似点,要打这一品牌。此外,宁夏新建的世界穆斯林文化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旅游品牌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度,不少穆斯林游客对宁夏伊斯兰文化发展成果更是赞不绝口。政府要加大对阿拉伯国家的宣传力度,激发他们考察中国穆斯林生活状况的兴趣,并进一步把宁夏打造成阿拉伯国家到中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民间层面上,宁夏的旅游公司也要主动与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公司建立业务往来关系。此外,宁夏可以充分利用塞上江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工业污染少的特点,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www.chuimin.cn)

2.清真产业:走出去。

宁夏若能以清真食品等为拳头产品出口阿拉伯国家,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可以对弥补中阿贸易顺差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清真牛羊肉是宁夏的战略主导产业之一,清真羊肉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可以依托清真品牌进入国际穆斯林市场。据悉,宁夏已经在6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宁夏清真产品的销售中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是:首先,宁夏学者建议尽快组建宁夏清真产业集团,走联合发展之路,在国内外注册“宁夏清真”商标,统一并严格使用“宁夏清真”品牌。这是规模化效应,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其次,要注意提升这一品牌,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狠下工夫,坚决杜绝出现像“毒饺子”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出口到阿拉伯国家的清真食品曾经被拒,主要原因是对穆斯林的食品制度了解不够深刻、生产程序不够严格。再次,可以考虑与阿拉伯某国合作,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销售领域均可提高认可度。

此外,穆斯林用品集散地与出口基地也是在打宗教感情的牌,应该是可行的。现在很多阿拉伯人穿的大袍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生产的。事实上,这些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不应该还占着这些行业不松手了,上海及周边企业应该主动让出这些领域,让宁夏来搞。一来,阿拉伯人知道是中国穆斯林生产的,他们穿着、吃着更放心,就可以进一步巩固和促进这些领域的合作。二来,阿拉伯国家进口中国的这些产品不会受民族问题的干扰。否则,阿拉伯国家可能会更多地进口东南亚穆斯林生产的产品了。

宁夏的回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在宁夏的回族中有许多经商能手,比如当年的同心县似乎就成为一个某些商品的集散地。这些应当都可以算做宁夏的优势。此外,宁夏人还可以做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商,或者到阿拉伯国家设立经商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也可以考虑到迪拜这样的商品集散中心设立办事处,为宁夏企业铺路搭桥,提供便利。

至于宁夏的小商品城,再怎么发展也很难超越义乌。义乌市场是阿拉伯人自己找来的,或者说是阿拉伯资金自己寻找的方向。宁夏想人为地创造一个“义乌”,应该说是有难度的。义乌是自发的,宁夏是人为的。但这并不妨碍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过程中借鉴“义乌经验”。

3.劳务合作:走出去。

宁夏的劣势在于地处内陆,不靠边不靠海,要想在开放上有大的作为,利用“回族”特色这一优势,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是一条出路,但是商品的进出毕竟不是十分方便,因此,宁夏应该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特点,把劳务输出发展成为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宁夏在阿拉伯国家的劳务合作项目目前主要涉及苏丹。事实上,像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都雇用大量的印巴劳工,中国穆斯林也应努力开辟这一市场,抢占份额。宁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素质普遍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务多,高层次技术型劳务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了解国际市场要求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和外语培训力度。除了传统的工程项目之外,翻译人才应该成为劳务合作的重要内容。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联系较少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语言障碍,不但懂阿拉伯语的人不多,而且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难以胜任宁夏中阿交流的任务。近些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据我们考察,现在已经有不少西北穆斯林在义乌为阿拉伯商人做翻译。今后,宁夏可以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在培养阿拉伯语人才方面走一条“联合培养”的创新之路。

4.技术合作。

以科技合作为先导推动经贸合作升级,是实现经贸合作向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中阿经贸合作要不断提升层次,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合作领域有所突破。尽管宁夏科研在某些方面是领先全国的,比如中卫沙坡头防沙养护林的科研成果。据悉,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球也是领先的。在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今世界,宁夏应当在防沙治沙方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阿拉伯国家承揽防沙养护工程。在这方面,宁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悉,银川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商务部援外技术培训项目“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国际培训班”。另一方面,宁夏也可以探索与阿拉伯国家在油气合作领域搞一些技术、劳务方面的合作。

5.构筑多渠道引资、融资平台。

目前,资金不足仍是制约推进宁夏中阿经贸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加速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对“走出去”或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在境内外获得国际化发展所需的资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项目带动融资,如清真食品集团、旅游项目开发等都可以建合资企业。(2)尝试建立伊斯兰银行,为投资提供金融服务。伊斯兰银行的宗旨是优先向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他们向伊斯兰地区提供的贷款不收利息,原则上争取直接投资形式,共享经营成果。

四、结 语

作为中阿合作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中阿经贸合作对于中阿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中阿经贸论坛的设立必将促进中阿经贸领域的大发展,促进包括宁夏在内的整个西部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阿经贸合作要以产业合作为主,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注释】

[1]苏玲:《宁夏将成中阿经贸合作战略平台》,北京商报,转引自中财网,2010-6-22,http://www.cfi.net.cn/p2010062200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