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即将举行的“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应该上升到宁夏谋取自己独特发展战略机遇并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而给予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中阿经贸合作论坛要获得实质性成效并持续推进,在起步阶段,做出某种战略性的理性思考与谋划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中阿经贸论坛”虽然立足于宁夏,却必须具有辐射大西部、内联中国广大腹地的志向。如此,宁夏的战略地位方可获得实质性提升。......
2024-08-07
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中阿经贸论坛
宁夏大学 金忠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高屋建瓴地指出:“把西部地区作为新时期开发开放的战略重点。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2个黄金10年来临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成为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宁夏政府即将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第二轮西北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践。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宁夏甚至中西部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对于构建中国对外开放和外贸交流与合作的总体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开发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2]。
2010年8月16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因此要求西部各地区务必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3]。根据《通知》精神,宁夏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对培养论坛所需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和现实任务。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教育界、文化界、学术界、经贸界、企业界、外交界从理论与应用层面,对此作出回应。历史经验表明,很大程度上,对外贸易交流中,语言通则经贸通,语言障则经贸障。因此,从客观角度和现实需要来讲,宁夏具备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是中阿经贸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宏观上结合中国和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背景,微观上就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中阿经贸论坛中的作用和发展,作粗浅阐述。
一、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背景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历史源远流长,阿拉伯语是中国最早开展的外语教学语种之一,始于唐宋,长期流行于民间,历经千年有余。
唐宋时期,阿拉伯穆斯林秉承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遗训,跋山涉水来华从事商业贸易与履行外交使命的跨界交流,揭开了中阿交流的历史新篇章。随着中阿贸易繁荣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哈里发遣使来华,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传入中国。鉴于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语言,来华从事经贸与外交工作的阿拉伯人,在“蕃坊”内讲经说道和传承文化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教育举措,成为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渊源。这是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第一个阶段,其性质属于中国回族穆斯林先民——阿拉伯人的人才自我培养,因此有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阿拉伯式的阿拉伯语人才培养。
侨居中国的阿拉伯穆斯林通过数百年的民族进程,到元明时期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演变为本土化的中国穆斯林,形成了一个依托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新型民族——回回民族,构建了二元一体的回族文化结构[4]。明清是回族文化转型与发展时期。明代陕西回族经学大师胡登州(1522~1579)创立的集中国传统私塾教育与阿拉伯伊斯兰经学教育为一体的“经堂教育”,应回族穆斯林延续和传承回族穆斯林文化的需要,随历史进程得以发展。回族经堂学界研习和传授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文化经典,如古兰经学、经注学、圣训学、教义学、法学、哲学、训诂学等文化教育举措,揭开了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崭新一页。这是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第二个阶段,其性质是阿拉伯语人才在中国的培养已本土化,特点是人才培养由阿拉伯式转向中国式——中阿双语人才培养,为近现代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开设阿拉伯语和培养阿拉伯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1946年,北京大学的季羡林(1911~2009)和马坚(1906~1978)两位教授,在文学院东方语文学系创立了阿拉伯语专业,首开我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先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应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变化和国家需要,以及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逐步发展,除北京大学外,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54年,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1958年,该专业后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1960年,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1960年,现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1961年,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64年)、北京语言学院(1964年,现北京语言大学)相继设立了阿拉伯语专业。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许多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促使阿拉伯语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受到重视,专业点和办学规模空前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文、外交、经贸、翻译、研究和师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这是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第三个阶段,其性质是阿拉伯语人才培养途径,一方面从民间走向高校,由草根社会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处于民间培养和高校培养并存甚至互补的状态。其特点是中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历经千年发展,通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硕博学位点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和机制[5]。
二、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方背景
宁夏是中国回族经堂教育实施最早的地区之一,因此开创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先河。历经明清、近现代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宁夏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在延续传统经堂教育的同时,不仅产生了学校教育,也从经堂教育的单一型宗教文化语言——阿訇讲经说教,向经济贸易、外交外事、文化教育、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型社会应用语言转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换言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宁夏阿拉伯语人才发展较之此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迈向更高层次,它已不仅作为培养阿訇释读经典教义的宗教文化外语,而且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在经贸、旅游、科技、能源与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展开,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应用外语,并与民办学校及非国民教育体系的官办学校如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的人才培养并存互补,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局面。当前,宁夏的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有四种形式,也就是四个层次,即“清真寺院式”——延续五百余年的回族清真寺培养阿洪的体制;“官批民办式”——官方批准民间办学的培养体制如银川市兴庆区阿拉伯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官办学校式”——官方办学的培养体制如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与同心阿拉伯语学校;“国民教育式”——宁夏大学(2003年招生)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招生)的培养体制[6]。
基于西北大开发和西部人才建设的战略要求,在宁夏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和品牌建设在宁夏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尤其在“中阿经贸论坛”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尤显重要。
三、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中阿经贸论坛中的作用
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将于2010年9月26日~3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举办。不言而喻,中阿经贸论坛为宁夏、中西部地区,乃至中国进一步走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甚至整个国际社会所提供的新理念、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机制,其作用、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中阿经贸论坛本身,而是有其必然的外延。换言之,宁夏借助“人脉——全国唯一的回族穆斯林省份、文脉——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形成的二元一体的回族穆斯林文化、政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地脉——中国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及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战场的内陆开放型区域”等优势,着力打造的中阿经贸论坛,是一个为中阿双方、中外多方在经贸、金融、投资、旅游、文化、人力资源等领域提供“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平台。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平台,就中方而言,它既能推动宁夏向“西”(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时代步伐,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既能提高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外交形象,也能使中国的整体外交与外贸合作走得又好又快。就阿方而言,它既能促使阿拉伯国家的经贸投资西渐东移,也能使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战略走向全面和深入;既能提高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影响和外交形象,也能提升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合作和参与能力。(www.chuimin.cn)
鉴于中阿经贸论坛的作用和价值,宁夏培养和建设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意义就体现在:
1.中阿经贸论坛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它对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也必将是长期的。然而,从现实角度来讲,宁夏的区域位置较之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吸引北京和上海高校培养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来宁工作,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完全优势。是故,宁夏为中阿经贸论坛培养和建设区域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也就需要长效机制来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大学的任务。例如,宁夏大学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切实领导下,正在积极筹建阿拉伯学院(暂名),通过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培养中阿语言文化兼通并能够研究阿拉伯国家社会、文化、经济、外交、政治和能源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2.中阿经贸论坛的价值除体现于经贸交流与商务合作外,它的拓展和衍生更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众所周知,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基础整体上较为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技术和设备包括技术人员和劳务输入均需依赖国外。尤为重要的是,22个阿拉伯国家根据经济情况又分三类:第一类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因盛产石油天然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二类是埃及、叙利亚、约旦、突尼斯等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三类是苏丹、也门、埃塞俄比亚等经济落后国家。鉴于这些国家在经济实体上的差异,各国技术需求很大程度上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主要是石油化工技术(以石油出口为导向的石油生产和深度加工技术)、建材技术和建造技能、电力水利技术、计算机信息(软件开发等)和卫星通讯技术、机电技术、海运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农林渔及畜牧业技术、防沙治沙技术、医疗医护技术、军防技术和国防建设、轻重工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与能源节约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各类设备安装技术和维修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纺织技术、冶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鉴于此,宁夏在对外开放和中阿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可以紧抓中央关于西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的历史机遇,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平台,研究和探索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和品牌建设,诸如“阿拉伯语+经贸经管”“阿拉伯语+生物工程”“阿拉伯语+计算机通讯”“阿拉伯语+石油化工”“阿拉伯语+医疗医护”“阿拉伯语+农业农林”“阿拉伯语+建筑建材”“阿拉伯语+防沙治沙”等具有专业性质的“专业阿拉伯语”。毋庸置疑,专业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必将会使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服务中阿经贸论坛的同时向纵深发展,从而使传统的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由人文社会科学的单一层面向应用科学的多向层面发展,进而“走出去”产生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由上所述,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中阿经贸论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一方面能够立足宁夏,服务论坛,面向中阿,裨益多方。另一方面,中阿经贸论坛意义的外延,使其作用和价值远远超过了“经贸”本身。作为一个以经济交流和商务合作为主导的论坛,好文章就在于如何做好“论”,“论”什么,“论”的理念,“论”的效果等。这就要求中阿经贸论坛中的“论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既要通过历史脉络来研究和开发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走向,彰显它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也要探讨当前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举措中的现实意义,同样也能使身为回族自治区的宁夏,为中国的整体外交和外贸发展提供区域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而为中阿双方在政治往来、经济合作、人文交流、能源开发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做好中阿经贸论坛中的“论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既是论坛的需要和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中阿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1月7日在埃及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所指:“发展中阿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阿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双方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旅游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务实合作。”[7]
【注释】
[1]《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http://www.gov.cn/ldhd/2009-10/16/content_1441810.htm.[2009-10-16]。
[2]《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http://www.gov.cn/ldhd/2009-10/16/content_1441810.htm.[2009-10-16]。
[3]《关于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通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8/16/c_12451869.htm.[2010-8-16]。
[4]杨怀中:《回回民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载《回族研究》,2006(1)。
[5]金忠杰:《宁夏回族经堂教育及阿拉伯语教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载《中国回族研究论集》(第2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金忠杰:《阿拉伯语教学在宁夏的历史沿革及其民间特点》,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
[7]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http://www.egypttour.com.cn/news_xiangxi.asp?id=2466.[2009-11-8]。
有关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文章
因而,即将举行的“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应该上升到宁夏谋取自己独特发展战略机遇并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而给予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中阿经贸合作论坛要获得实质性成效并持续推进,在起步阶段,做出某种战略性的理性思考与谋划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中阿经贸论坛”虽然立足于宁夏,却必须具有辐射大西部、内联中国广大腹地的志向。如此,宁夏的战略地位方可获得实质性提升。......
2024-08-07
论中国—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战略西北民族大学马和斌近几年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外交关系取得了令人称赞的结果,而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也逐步发展。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有2100多年的交往历史,双方的关系经过历史的纵深考验已日臻密切。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世界有源远流长且深厚的民族情结。......
2024-08-07
打造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拉动宁夏清真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晓丽中阿经贸论坛是中国以面向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向西开放战略的实质性举措,对推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深入开展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下,利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阿经贸论坛,是提升宁夏的国际知名度和拉动宁夏清真产业品牌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难得契机。......
2024-08-08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目标、问题与对策宁夏大学李德宽即将在宁夏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对于宁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通过开放,使内陆型的宁夏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在“后危机”时代,乃至中长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024-08-07
打造全新合作平台推动中阿经贸往来 (代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区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打造一个全新的、重要的中阿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外交服务平台,以及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在西部形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窗口,对推动中阿经贸往来、丰富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4-08-07
中国奉行不偏不倚的中东政策,受到该地区国家的普遍好评。中国与中东地区各国由于相似的历史遭遇,相互同情和支持,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在战略上曾是中国当年反美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8-07
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宁夏大学杨韶艳王惠方一、海湾六国经济状况概述海湾六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科威特国、卡塔尔国和巴林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海湾六国在贸易和能源等方面关系越来越密切,双边的贸易额不断上升。可以看到,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较小,贸易规模有待扩大。海湾六国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来源地,双边贸易也以石油贸易为主要内容。......
2024-08-07
经过宁夏人的不懈努力,2010年5月,国务院同意从当年起在宁夏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并将宁夏银川确定为永久会址。举办中阿经贸论坛,这是党中央充分考虑了民族、政治、经济、外交等综合因素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参加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外国友人宁夏成功举办了一次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盛会。继第一届论坛之后,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于2011年9月21日至25日胜利召开。......
2024-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