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气革命后,页岩气产量急剧增加,印度开始筹划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引进美国廉价的天然气。显然,印度试图在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同时,与国外能源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外能源,降低单独进口能源的风险。由于印度能源开采技术相对落后,页岩气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种与国外能源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印度自身的技术水平。......
2023-06-25
云南大学 吴 磊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油气消费和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东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过去10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经济和能源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已经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中国—中东能源关系的发展对中东产油国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形势和第三方国家利益均具有重大影响,反之亦然;每一个中东国家都有自身的政治、经济特点和优先考虑的国家利益,这些特点和利益将会影响到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与关系性质。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关系的深化发展受到一系列内外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以利于双边能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利于中国的能源与经济安全。
一、中东油气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在中国的对外石油进口依赖中,中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中东石油占中国进口石油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仅从进口比重分析,与美国对西半球50%左右的进口石油依赖相比,1994~2008年间,中国对中东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平均近50%,几乎与美国对西半球的进口依赖程度相同;如果加上北非,则中国对中东的进口石油依赖平均65.4%。目前,中国大约55%的石油消费,即每天400多万桶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来满足;预计2015~2020年,中国净石油进口量至少将增至每天800万桶,天然气进口将从目前的每年40亿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1000亿立方米[1]。
如果说,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是石油问题,那么,就其重要性和依赖程度而言,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是中东石油问题。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中东油气对中国的重要性。首先,中东石油探明储量、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位居世界前列。根据《油气杂志》估计,中东(不含北非)拥有世界探明常规石油储量的大约60%,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大约40%,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世界供应量的32%和13%,国际石油和天然气贸易量的35%和25%。这是中国,也是欧洲和日本对中东石油严重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相对贫乏。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探明储量不足世界的3%,亚太地区总体上是石油进口地区;即便是相对丰富的俄罗斯和中亚,其石油储量也只占世界的6.1%[2]。俄罗斯和中亚油气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从多元化进口安全、降低或减轻对中东石油的进口依赖、以能源合作为基础提升中—俄以及中国—中亚国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综合角度来看,俄罗斯和中亚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然而,俄罗斯和中亚油气的价值在于多元化,仍然无法替代中东油气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意义。美国能源部预测,今后10~20年内,即便中—俄和中国—中亚能源合作进展顺利,俄罗斯和中亚油气管道建设顺利进行,俄罗斯和中亚对中国石油安全的贡献总量将不会超过1亿吨水平[3]。中国的对外石油需求,需要向中东或更远的非洲地区延伸。这是导致中国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的第二个重要原因。第三,在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不断增长的同时,从石油出口和市场安全的角度考虑,中东产油国也急于获得长期和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市场,这与中国急于获得长期石油供应的战略不谋而合。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家不仅向中国出口原油,而且直接投资中国的炼化等下游领域,双边能源合作关系加深。这种“经典的共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双边能源关系的发展,而且深化了中国对中东石油的进口依赖[4]。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严重进口依赖将继续下去。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产油能力、供应潜力、进口成本等综合因素分析,保守估计,中国未来绝大多数的进口石油需求——占进口总量的50%至60%——将不得不来自中东,尤其是来自中东海湾地区和国家。“无论其怎么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都避免不了对沙特阿拉伯石油的进口依赖”[5]。
二、中国—中东能源关系的发展
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中东政策进入了能源驱动的新阶段,努力获得中东的油气资源成为中国中东政策的中心目标。由于缺乏加工中东高含硫原油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最初是与阿曼和也门建立能源关系,因为阿曼和也门生产轻质原油,中国炼厂能够加工和提炼,因此,在发展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关系中,中国前期主要是从阿曼和也门等国进口原油。在此期间,中国也积极拓展与科威特、阿联酋、埃及和利比亚等产油国的关系。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重点发展和培育与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三大石油生产国的关系。1997年6月,中国曾与伊拉克签署了一份22年的产量分成协议,拟在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解除后,开发伊拉克的第二大油田[6]。伊拉克战争之后,开发伊拉克上游石油资源的计划,因局势不稳和政治变化而不了了之。在此情况下,中国把目光投向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同美国一样,对于中国来说,中东的最大奖赏无疑是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4的国家”。沙特拥有2619亿桶的探明石油储量(包括中立区的25亿桶),占世界探明常规石油资源的大约1/4。沙特大约有80个油气田,超过50%的油气资源集中在8大油田,包括Ghawar——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估计剩余储量700亿桶和Safaniya——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估计剩余储量350亿桶。沙特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和出口国,目前原油产量维持在1050~1100万桶/日之间[7]。1995~2005年间,沙特的石油出口能力平均维持在其产油能力的80%以上,不论是比重和规模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特宣称,它能够“轻易地”把其产量提高到1500万桶/日水平,并维持这一产量水平50年不变。与伊朗等国不同的是,沙特石油消费与生产能力之间长期以来存在巨大空间,使沙特具有向国际市场大量出口石油的能力。目前,美国、欧洲和亚洲吸收了沙特石油出口的60%。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2010年和2020年,沙特石油产量将分别增长到1440万桶/日和1450万桶/日,2025年和2030年进一步增长到1510万桶/日和1710万桶/日水平[8]。
中国与沙特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始发展较慢。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战略关系迅速升温。随着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所有中东国家的能源关系中,中国逐渐认识到了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生产与供应中的“独特的主宰地位”,因此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努力建立和培育与沙特阿拉伯的密切关系。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利雅得,由此中国—沙特关系进入了战略关系的新阶段。两国领导人签署了石油协议,宣布建立“战略石油伙伴关系”。协议规定,除上游石油勘探和生产外,沙特将向中国开放其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中国则向沙特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开放其下游石油部门,以便合作建立炼厂加工提炼进口的沙特原油和其他中东国家的原油。中国—沙特能源关系迅速发展,中国扩大了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这一发展完全符合“沙特对其战略能源伙伴关系的多元化的希望”[9]。到2002年,沙特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与此同时,沙特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沙特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对中国的能源部门直接投资。这就是由中国石化与沙特Aramco和ExxonMobil联合投资兴建的福建一体化炼化项目,总投资35亿美元的这一联合企业由中石化和福建省控股50%、沙特Aramco和ExxonMobil各自控股25%组成。该项协议还包括建立合资销售公司,中石化控股55%,ExxonMobil和沙特Aramco控股各22.5%。目前,福建炼化项目已经完成。2005年,沙特Aramco宣布,它计划参与中石化11.7亿美元的山东炼化项目投资。福建项目代表了在中国能源部门直接投资(FDI)的新模式,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NOCs)从这种新模式中可以获得其原油销售市场的长期安排保障,国际石油公司(IOCs)可以获得进入中国市场和扩大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机会,中国石油企业则能够确保产油国的长期原油供应并获得国际石油公司的关键技术和专门知识。这是一种多赢成果[10]。在此之前,中国石化获得了开发沙特天然气资源的投资机会(即沙特SGI-2天然气项目,4万平方公里的B区),中国石化初期投资将达到3亿美元。“沙特近来证明了其强化与中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打算,2004年决定允许中国企业开发沙特的天然气田,而利雅得与美国企业的谈判却未能获得相似的结果”[11]。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相互投资也扩大到了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如电信、工程与建筑等。2006年1月,沙特国王阿布杜拉·阿齐兹首次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方面合作的协议。2005年,中国—沙特贸易额达到了145亿美元,沙特阿拉伯已经成为中国“西亚与北非之间的最大贸易伙伴”[12]。
作为全球第三大探明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和OPEC第二大产油国,以及作为波斯湾和里海能源心脏地带的桥梁国家,伊朗在中国“新能源丝绸之路”和能源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伊朗是中国及其不断增长的对外石油需求的自然伙伴国家”[13]。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了其来自伊朗的原油和油品进口,中伊石油贸易关系不断升温。2004年,伊朗石油部长曾经表示,德黑兰希望中国“最终取代日本成为伊斯兰共和国主要的石油出口市场”[14]。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继续进口伊朗原油的同时,积极寻求获得伊朗石油资源的更加直接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直接参与伊朗的石油工业生产与投资计划。与沙特相比,伊朗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其上游石油部门至少从理论上看是对国外开放的。伊朗宪法规定禁止在租让制或直接股份的基础上出让石油权利。但是, 1987年伊朗制定的《石油法》允许石油部、国家石油公司与地方或国外个人和合法机构之间建立合同关系,即所谓的“购回制”。在这种制度下,合同公司提供所有开发新油田或老油田的资金,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则以油田生产份额补偿投资公司的投资,足以使投资公司的投资回报和收益获得保障[15]。2004年10月,中国与伊朗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国石化获得了参与开发伊朗Yadavaran油田的权力,作为回报,中国将在未来25年时间内购买1000万吨的伊朗液化天然气。Yadavaran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油田之一,总计产量可能会达到30万桶/日,50%的产量最终将出口到中国。该协议同时涉及伊朗液化天然气的建设问题,协议投资和贸易金额总计将高达700~1000亿美元之间。这是1996年以来伊朗与国外签署的最大一笔投资与贸易合同[16]。事实上,中国—伊朗合作不限于能源,而是扩大到广泛的经济领域。伊朗是中国目前大项目和劳务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中国近年来在伊朗的投资包括水坝建设、钢铁、造船、机场、地铁和道路建设等领域。目前,多达120家中国企业在伊朗投资,涉及投资额总计60亿美元。另有数百个项目正在谈判之中,涉及投资金额数十亿美元。
三、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一)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主要形式
过去10余年来,中国—中东能源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形式进行:
1.中国从中东北非阿拉伯和非阿拉伯国家持续不断和大量进口石油,而以原油贸易为主。
2.中国—中东能源贸易主要采取长期的政府间协议进行。
3.中国国家石油公司(NOCs)对中东北非部分阿拉伯和非阿拉伯国家的油气资源进行投资,主要在上游,与此同时,部分中东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下游油气市场进行投资。
4.中国NOCs对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提供油田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投资
5.能源贸易与投资是中阿能源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以贸易为主线。具体情况可见以下统计分析[17]。
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能源投资
(二)中国—中东能源关系的特点
以上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主要形式,决定了中国—中东能源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中阿能源关系的发展是国际能源市场发展和能源经济学的必然产物,阿拉伯国家“东向”政策的发展是能源市场“经典共生关系”和“双赢”的结果,也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外交政策长期和不断努力的结果。
2.中国从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长期持续进口大量石油,长期的政府间的供应协议对中国获取中东北非石油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NOCs在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投资,获得了部分战略油气资产(份额油,主要在苏丹),但数量和规模有限。出于政治和历史原因,中国NOCs在中东阿拉伯国家迄今为止难以获得重大油气投资机会。
4.中东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不断增加对中国下游市场的投资,双向投资对中阿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国内能源市场和能源价格管制日益不满。
5.中阿能源合作贸易与投资非均衡,预示着中阿能源合作机遇与风险并存,合作潜力仍有巨大空间。
四、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限制因素以及推动中阿能源合作的思考
就中国—中东能源关系发展的外部限制性因素,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
全球和地区形势与发展趋势;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形势与政治稳定性;中国与西方大国在中东北非问题上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其他第三方力量对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趋向。(www.chuimin.cn)
同时,必须具体分析一些内部限制性因素问题,包括:
阿拉伯国家主权政府与中国政府关系(外交与经济关系);阿拉伯国家主权政府与中国NOCs关系(阿拉伯国家主权政府的可能变化、对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担心、对中国NOCs技术、管理能力的不信任、中国NOCs在阿拉伯国家面临投资环境的可能恶化等);阿拉伯国家NOCs与中国NOCs的关系(双边具体商业目标与战略目标及其利益的多元化、差异化、甚至竞争性);中国政府与中国NOCs关系(中国政府对中国NOCs的金融和税收支持政策变化、中国NOCs参与当地经济社会、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道德与声誉问题、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等);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资源民族主义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中东能源合作关系,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加以逐步解决:
1.鉴于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中阿能源合作受多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阿能源关系发展具有高度政治性,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中阿能源关系,采取综合性的战略与措施,深化中阿能源合作,确保中国能源安全。
2.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中东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海湾地区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地区形势仍然不稳,内乱和冲突频仍,能源供应中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中东政策将日益包含希望中东政治稳定的内涵或实质内容在内。另一方面,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依然有限。如何以有限的实力来推动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稳定,确保中东北非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外交战略难题。
3.某种程度上,中国仍然不得不依赖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和军事作用来确保其在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利益,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能源与安全利益问题上,必须谨慎处理和平衡与西方和其他第三方力量之间的关系。
4.阿拉伯国家政府(特别是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与中国政府关系的发展,对于深化中阿能源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NOCs与阿拉伯国家政府及阿拉伯国家NOCs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中国政府与阿拉伯国家政府关系的发展,中国应该继续不断增进与阿拉伯国家政府的关系,同时密切关注阿拉伯国家政府的可能变化及其政策趋向。
5.阿拉伯国家政府不愿过度依赖中国NOCs,希望能源合作对象多元化;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也对中国NOCs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持怀疑态度,不愿中国NOCs独自中标大型油气勘采和炼化项目;中国NOCs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因此,要深化中阿能源合作,中国NOCs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必须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6.中国NOCs与阿拉伯国家NOCs关系极为重要,其关系发展取决于双方具体商业利益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它们之间的商业利益和战略目标可能是多元的,甚至可能是竞争性的,必须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寻求利益合作与双赢的发展道路。
7.中东阿拉伯国家具有悠久的民族主义历史与传统,其资源民族主义的历史与传统对于扩大中国对阿拉伯国家上游能源投资、深化中阿能源合作具有限制作用[18]。出于政治和历史原因,目前,中东阿拉伯国家较大的油气投资机会只存在于一些国家——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仍然严格限制国际资本,也限制中国NOCs对其上游的石油投资。如何破解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中国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必须耐心等待机会,也必须转变战略目标,寻求其他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和非阿拉伯国家的油气投资机会。
【注释】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09,P6~21.
[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09,P6~21.
[3]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5,P150-160.And also see:USCC Hearing on"China's Role in the World: Is China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Testimony by Erica S.Downs,August4,2006.
[4]Stephen P.Matthews,"China's new energy focus: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Saudi Arabia", in Energy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U.S.- China-Middle East Relations,The James A.Baker III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Rice University,July18,2005.
[5]Andrew W.Marshall etc,"The Sino-Saudi energy rapprochement:implications for U.S.national security",The Gracia Group,January8,2002,P2.
[6]JinLiangxiang,"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energy first",Middle East Quarterly,No.2,Spring2005,P3~10.
[7]E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s:Saudi Arabia,August2005.
[8]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6,P150~160.
[9]Robert Manning,"The Asian energy predicament",Survival,Vol.42,No.3,Autumn 2000,P73~88.
[10]Stephen P.Matthews,"China's new energy focus: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Saudi Arabia".
[11]USCC Hearing on China's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Strategies,Testimony by Gal Luft, July 21,2005.
[12]"China,Saudi Arabia extend energy ties",Asia Times Online,Jan.25,2006.
[13]Kaveh L.Afrasiabi,"China's energy insecurity and Iran's crisis",Asia Times Online,Feb.10,2006.
[14]Zhao Renfong,"Iran prefers China for oil exploration projects",China Business Weekly,Nov.10,2004.
[15]E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s:Iran,August8,2006,P2~4.
[16]Jephraim Gundzik,"The ties that bind:China,Russia and Iran",Asia Times Online,June4,2005.
[17]See Philip Andrews-Speed,"China's energy rol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in The New Energy Silk Road:The Growing Asia-Middle East Energy Nexus,NBR Conference Report,October2009,P19~20.
[18]See Ian Bremmer and Robert Johnston,"The Rise and Fall of Resource Nationalism",Survival vol. 51 no. 2 April~May2009.
有关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文章
美国页岩气革命后,页岩气产量急剧增加,印度开始筹划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引进美国廉价的天然气。显然,印度试图在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同时,与国外能源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外能源,降低单独进口能源的风险。由于印度能源开采技术相对落后,页岩气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种与国外能源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印度自身的技术水平。......
2023-06-25
能源是扩大中拉合作机会的最大领域。中国在能源上一直积极推行多元策略,参与拉美地区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也是中国能源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和阿根廷的油气合作开发更早,因此也较快的介入了阿根廷的页岩气开发。2013年10月,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与巴西国家石油签署为期35年的利布拉油田开采产量分成合同。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出访拉美四国,油气开发是双方能源合作交流的重要一项。......
2023-06-25
下面仅就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四种车型的推广普及前景进行分析。在价格上的明显劣势会严重制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部分汽车厂商可能会放弃成本较高的中混、强混混合动力车型的研发。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使用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三个因素,目前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商用前景最为明朗。充电网络建设滞后影响了电动汽车使用的便利性,是目前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023-08-20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任重道远2016年08月02日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倒逼中国大力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此,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能源治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以此作为参与全球和区域事务的新突破口。......
2023-11-30
未来长江水利的国际合作总体上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框架,继续在可持续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上,重点对其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和资金筹措上下功夫,以求流域社会安定、流域环境良好和流域经济增长。继续和充分利用“长江论坛”这个平台,扩大“维护健康长江”的国际合作伙伴群体。......
2023-10-16
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2023-11-28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汉字的前途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图景。对现代汉字的初步要求是实现汉字的标准化,即“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二是“字有定形”,就是统一汉字的形体,使汉字字形规范化,这主要包括废除异体字,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化字等。目前,对于汉字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革,对于汉字的现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
2024-01-26
关于宁夏对中东阿拉伯国家开放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平宁夏是中国两个穆斯林民族自治区之一,与世界各国穆斯林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对中东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具有极大的经济、文化吸引力。他们活跃在国内各地,有的充当中东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穆斯林客商的翻译,有的充当中东客商的在华代办,有的则已经开始自办外贸中介企业,经营对外进出口贸易。......
2024-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