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阿经贸论坛:深化合作助推中阿关系

中阿经贸论坛:深化合作助推中阿关系

【摘要】:中阿关系与双方经贸合作——在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日报社刘水明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来,中阿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至此,中国同阿盟22个成员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阿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今年5月13日~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

中阿关系与双方经贸合作——在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人民日报社 刘水明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就将黄河、两河流域、尼罗河这三个古老的文明中心联系在一起。后来开辟的“海上香料之路”,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联系的又一条通道。这两条通道的开辟,使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不断扩大和加深,不仅有力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还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和融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经历了沧桑巨变,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发展的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来,中阿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中国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时,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尚未独立,即使已经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也没有与新中国建交,但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新中国仍然非常重视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贸关系,依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互通有无的方针,按照双方的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贸易往来。由于受当时主客观条件所限,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缓慢,双边贸易额不大。

贸易先行,推动建交,是20世纪50年代中阿经贸关系的特点之一。1953年,埃及因受英国经济制裁而面临棉花滞销难题,1954~1955年,中国从埃及购买了3637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1956年5月,埃及同中国建交。埃及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叙利亚是第二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两国建交前就签订了贸易协定。中国与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建交,但它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从20世纪50、60年代即已开始。

万隆会议促成了中阿建交的第一次高潮,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先后有10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它们是: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索马里、突尼斯、毛里塔尼亚。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迎来了同阿拉伯国家建交的第二次高潮。从1971~1978年,又有6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建交,它们是:科威特、黎巴嫩、科摩罗、约旦、阿曼、利比亚。1966年,中阿贸易额为1.4亿美元,1978年上升到10亿美元左右。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力所能及地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其主要方式为成套项目援助。这些项目造福阿拉伯人民,成了中阿友谊的不朽丰碑和伟大象征。

第二个阶段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对外政策随之进行了新的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强调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从1979~1990年,实现了中阿建交的第三次高潮,中国同吉布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勒斯坦、巴林、沙特阿拉伯王国等6个国家建交。至此,中国同阿盟22个成员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阿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阿方年度对华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从1988年的6个增加到1998年的15个。

阿拉伯国家还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公司本着“守约、保质、薄利、重义”和“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在阿拉伯国家积极开展业务。1998年中国公司在阿拉伯国家签订的承包劳务合同额达到110亿美元,承包6000个项目,涉及公路、桥梁、农田、水坝、建筑电缆、油井、捕鱼港口电力能源、医院、学校等。与此同时,中国继续在阿拉伯国家兴建援助项目,影响较大的项目有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摩洛哥综合体育设施、突尼斯麦杰尔达—崩角水渠、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等。

第三个阶段是从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到现在。2004年1月30日,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罗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穆萨和阿盟22个成员国代表。胡锦涛主席全面阐述了中方关于成立中阿合作论坛的设想,并提出了建立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原则:“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以相互借鉴为内容,扩大文化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同年9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阿盟秘书长穆萨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着眼21世纪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大举措。(www.chuimin.cn)

6年来,中阿合作论坛机制不断完善,在双方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论坛已形成包括部长级会议、高官会、企业家大会等在内的11个工作机制。论坛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活动,推动了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2004年,中阿贸易额为367亿美元,2008年攀升至1328亿美元,提前实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至1000亿美元的目标。截至2008年年底,双方工程承包合同累计接近1000亿美元。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都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据估算,阿拉伯国家在国外投资损失达2.5万亿美元。此外,由于国际油价猛跌及本国金融市场低迷,阿拉伯国家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阿双方表达了共克时艰的决心,为有效遏制贸易和投资下滑势头,双方做出了不懈努力。数据显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阿双边贸易额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074亿美元。

目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虽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但已走上复苏之路。2010年上半年,中阿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90.9亿美元。

今年5月13日~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会议签署并发表了《天津宣言》,宣布在论坛框架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是中阿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必将有力促进中阿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发展互惠互利的中阿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为推动中阿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议着力打造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品牌:

一是特色活动品牌。加强对阿拉伯市场需求、消费结构的调研,精心筹划和开好中阿企业家大会、中阿专题经贸研讨会和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使这些活动真正成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是交流阵地品牌。将一些重要展会放到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阿拉伯民族具有相近性和关联性的地方举行,不仅可以扩大这些地方的国际知名度,还可以拉近阿拉伯国家政府官员、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的感情。如把宁夏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就是一个明智选择。

三是外销商品品牌。在努力扩大进口阿方非石油产品的同时,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向阿方出口质量过硬、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以优化中阿贸易结构,逐步降低轻纺产品、五金矿产品、日用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比重。

四是项目建设品牌。要重点推进双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支持双方企业参与电力、铁路、公路、港口、电信等工程建设,要多搞一些能充分展示中国企业实力的大型项目。如中国和沙特联合兴建的麦加“圣城高速铁路”项目,该项目竣工后,5条平行的铁路线8小时内可运载500万朝觐者。这条铁路将成为提升中国形象的一个活广告。

五是产业合作品牌。深化双方在油气上下游一体化领域的合作,增加承建阿拉伯国家石化工程,鼓励双方石化企业相互投资、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以确保中阿稳定、全面的能源合作。同时,双方应积极拓展在旅游、金融、新能源环保农业及防治沙漠化等新兴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