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王韬评传:爱国意识强烈,叶落归根

王韬评传:爱国意识强烈,叶落归根

【摘要】:爱国意识、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王韬不堪目睹此一局面,终于因忧成疾。"③身体的衰弱多病加剧了王韬归乡"耕读田亩"的愿望。有意延缓批准他的回国居住申请。在丁日昌、马建忠、盛宣怀等人的斡旋下,经李鸿章默许,他终于叶落归根,"载全家于一舸由两粤而返三吴,卜筑三椽寓居春申浦上",结束了长达23 年之久的海外流亡生活。

王韬从日本回来后短暂留沪,随后仍回香港继续从事《循环日报》的编辑和旧著的整理出版工作。此时,中国先后发生了与日本的琉球之争、与俄国的伊犁之争和与法国的越南宗主权之争。清政府举措乖张,外交一误再误。玉韬愤于国事之日非,发表了不少激昂慷慨的文字。但是,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清王朝依然我行我素,不思变革。爱国意识、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王韬不堪目睹此一局面,终于因忧成疾。他不无痛苦地写道:"泰西大小诸邦叩关互市,辄以兵力佐商力,所至各埠,设官置戌,噱瞳相望,每挟其所长,从而凌侮我,来必应,请必遂,一旦龈龋,环而伺我者数十国,腹心时腋间遍布森列,几于国不可为国矣。嗟乎!此盖误于羁縻之说,而驾驭未得其宜也。近者日并琉球,俄据伊犁,我国家并持节往问,而时虞失和,势且炭发。老民外感于时势之艰难,内愤于措施之颠倒,旧疾陡发,诚使祈死得死,亦复何憾。"①王韬所说的"旧疾陡发"是指他少年时代就有的老毛病"咯血之症"的再度大爆发。其实,他此时所患之疾何止是咯血。从他与朋友的书信中可见,他还同时患有"眼疾""肝疾""风痹"诸症。如"与吴瀚涛大令"一信写道:"韬自入春以来,陡患风痹,湿热注于四肢,动履维艰。深恐手足拘挛,将成废人。登山临水,无望于此生矣。瞬经两月,缠绵未痊??以是枯瘠异常,几成老僧。"②在给马建忠的信中也说:"韬年来孱躯多疾,精神困惫,泅非昔时;长夜无聊,辄不能寐,药炉茗碗,独遣良宵,几于 一月二十九日 病。"③身体的衰弱多病加剧了王韬归乡"耕读田亩"的愿望。他在前述致马建忠的信中求助于老朋友说:"韬久病思归,以正邱首。时欲于莫厘、邓尉之间,筑室三椽,拥书万卷,聊以毕此余生足矣。能成斯志,惟在阁下。乞于修书上傅相之时,为韬从容委曲以言之,不必登姓名于荐犊,惟求安游钓于故乡。从此高枕林泉,长卧邱壑,优游著述,歌咏诗书,皆出自君之所赐也。"①求归之心宠盖了一切,以致他对昔日孜孜以求的出山做官的正式邀请也无动于衷。1883 年,苏州藉的江西巡抚潘霨倾慕王韬洋务时名,坚邀王韬为其主持幕务。王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建立功业的机会。他事后写信给他的朋友盛宣怀叙述他当时的心情说:"弟自读书饮酒之外,了无所好。明春决作归计,行将于吴山越水之间,卜筑三椽,为茧裘以终老。从此杜门却埽,息虑寡营,藉以自全其天,虽有苏张其舌,不复出雷池一步矣。潘伟如(潘霨字)中丞之聘,弟已力却,诚以生平所挟持者,浅不足以献当道也。归来之后,蔬食菜羹,尽可优游以卒岁。"②然而,王韬是清朝通缉在案的逋逃之人,要想"首邱"亦得需要清王朝网开一面"格外施恩,才能实现。于是,他不得不拖着老病之躯奔波于港沪之间,游说清朝大吏设法取消清廷对他的通缉令。清朝大吏觉得在中法关系紧张的年头王韬居住香港更能为他们提供有关法国和其他西方列强的情报,①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② 王韬:《弢园尺牍续钞》,卷二,"与吴瀚涛大令"

① 王韬:《弢园尺牍续钞》,卷一,"与马眉叔观察"

② 王韬:《弢园尺牍续钞》,卷二,"复盛杏荪观察"

有意延缓批准他的回国居住申请。他的《弢园尺犊》中有关于丁日昌等大吏命令他"仍居香海,如有见闻,据事直书,参以所知,少加断制"一类的记载。①他后来也确实为清朝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和意见。

1884 年,王韬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胜任清吏布置给他的任务。在丁日昌、马建忠、盛宣怀等人的斡旋下,经李鸿章默许,他终于叶落归根,"载全家于一舸由两粤而返三吴,卜筑三椽寓居春申浦上",结束了长达23 年之久的海外流亡生活。(www.chuimin.cn)

青壮出门,奋斗了一生,到头来只落得一副衰老多病之躯,刚刚回到故国家园的王韬免不了对生命的意义感到悲观绝望。他似乎看破了红尘,不再理会人世问的恩恩怨怨、风风雨雨,而只求做一个"与故山猿鹤为侣,与世永隔"的山野之民。封建政治的黑暗残酷更加重了他的这种心理倾向。为了彻底消解清王朝的对他的"猜测之心",表明他确确实实地是一位无心问政的人,他把悲观外化为生活上的颓废甚至荒唐。他自号"淞北逸民",逢人便说自己"日惟扫地焚香,杜门谢迹""仰屋觅句,闭户著书,不欲问世上事"。②然而,王韬毕竟是一位勇士。在他颓废、荒唐、怪诞的背后我们可以隐约地看见一个不死的魂灵。在他给朋友的书信中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老骥千里之心"。如写于此时的《与温瓞园观察》一信写道:"海军,造战舰,制火器,选兵士,设艺院,重肄习,储贤才,裕财赋,此八者,尤为当务之急。弟曾拟有条陈,纲举目张,欲献之当轴未果也。"③国事民瘼、内政外交依然牵动着他的神经,使他沉默不得,欲隐不能。至1885 年,他终于彻底抛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超然态度,毅然投身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以期在将归道山之前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出一代新人来。

① 王韬:《弢园尺牍》,卷十一,"再上何制军"

② 王韬:《弢园尺牍续钞》,卷五,"呈邵彼村观察"

③ 王韬:《弢园尺牍续钞》,卷四,"与温瓞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