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外交流之丝绸之路:符号化的中国

中外交流之丝绸之路:符号化的中国

【摘要】:在古代亚欧各国眼中,丝绸之路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是富饶、强盛的意义,是中国古代经济杰出形象的代表。

三、丝绸之路:中外交流变迁之路的含蓄意指层面所指

丝绸之路被誉为中西方贸易的对话之路,在信息交流不发达的年代,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出去的不仅仅是精致的工艺品,还有通过丝绸和瓷器等中国产品感知的中国特色,关于东方古国的传说被驮满货物的骆驼载往西域乃至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形式之一,是中外贸易交流的著名桥梁,也在东西方贸易中传递了东方古国的形象,蕴含中亚乃至欧洲国家对于东方古国形象的认知。

(一)古代丝绸之路:世界与中国沟通

古代丝绸之路早期最重要的贸易形式便是政府间的朝贡贸易,在当时的朝贡贸易中,为显示王朝的大国风范,中国回赐物品远多过朝贡物品,体现了东方的大国姿态。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之时,郑和西洋访问东南亚、南亚各国,所做的带有交流性质的贸易都是朝贡贸易,目的都是为了彰显王朝的强大国力,以期周边各国对中国的臣服。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贸易形式是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目的以及主要形式,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丝绸之路作为一个符号其含蓄意指的意义,扬名海外,壮我声威。

正如费正清所言:“对于中国统治者而言,朝贡的道德价值是最重要的;对于蛮夷来讲,最重要的是贸易的物质价值。”[4]丝绸之路政府间的朝贡贸易扩大了彼时中国的知名度,塑造着泱泱大国的国家形象。

至今我们依然可以从语言文字上寻找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影响。在古代,西方国家将遥远产丝的东方古国称为赛里斯的国度,即丝国。而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小写则就是瓷器的意思。丝绸之路使东方古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绽放交流之花,无论是通过官方的朝贡贸易还是民间贸易,从那一刻开始,世界逐步与中国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同时中国也以无比宽大的胸怀接纳了世界,中西交流的序幕正式拉开,丝绸之路寓意世界与中国的沟通。

古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贸易之路,是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欧洲和北非的贸易交流、文化传播的线路,而千百年来行走于其间的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丝绸之路本身的贸易功能,它逐渐演变成一个能够代表中国、象征彼时中国的符号。在古代亚欧各国眼中,丝绸之路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是富饶、强盛的意义,是中国古代经济杰出形象的代表(如图7—4)。

图7—4

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同样带给中国来自世界的回馈,西域的物种、音乐和宗教文化都丰富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也同时促进了泉州、明州(今宁波)、广州等港口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明清两朝政府所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国外的交流逐步减少,东方巨龙在封闭中逐渐沉睡。而当国门再次被打开时,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也从一个神秘悠久的东方强盛古国变成了一个封闭落后的东亚病夫。(www.chuimin.cn)

(二)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沟通

时间流走到20世纪末期,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将整个世界联系成一个密切的网络,地球村的概念逐步形成。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寻找更多贸易合作机会。

借助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非洲的古丝绸之路,借助历史曾经给予过中国与亚欧非国家友好往来的关系,借助曾经的丝路理念,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便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同策划一条新丝绸之路,即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方案。这条线路东起我国的连云港,经由我国西部地区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由俄罗斯进入欧洲大陆,终点是西欧最重要的港口——荷兰鹿特丹。[5]

新丝绸之路发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信号,是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标志。它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带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有了新的经济使命,有了新的象征意义。

新丝绸之路是中国全球化经济战略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符号。新丝绸之路是借助古丝绸之路理念演化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符号,它的含蓄意指则因为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而有新的解读,在此背景下,新丝绸之路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复苏,积极与世界合作的态度(如图7—5)。

图7—5

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之路,作为符号是一个能够让中国与西方产生共鸣的符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路线中的一段,便是为纪念古丝绸之路而设计的。纪念丝绸之路的火炬传递路线,是为了唤醒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美好印象,是向世界人民发出的友好交往标志,寓意着东方古国的复兴和开放,崭新中国的友好和亲切。

绵延7 000公里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条不断发展、常用常新的古老交通动脉,它在古时将绚烂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向世界其他国家,而在如今,它又为中国的对外发展开辟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