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符号中国:含蓄所指及历史背景

符号中国:含蓄所指及历史背景

【摘要】:孔子含蓄意指的意义在社会历史语境的洪水中跌宕起伏、变化万千。符号含蓄意指的演变总是受制于时空意义的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多方因素是影响含蓄意指产生不同意义的重要原因。

一、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及其历史语境性

含蓄意指恰如一个巧妙的谜语,谜面是直接意指层面的能指,谜底则是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而解开谜语的钥匙则是彼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即符号的历史语境。富含着含蓄意指意义的符号可以说是孕育在彼时彼地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环境中的“暗语”。成功地解读这些“暗语”,需要辨析符号直接意指层面的所指和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找到含蓄意指的背后所承载的特定文化内涵——历史的语境性。对于象征中国的历史符号来说,正是历史符号背后所携带的含蓄意指,正是促使符号含蓄意指形成的历史语境,才使得这些符号能够映射着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例如,艺人在旧中国被称为伶人,意指着“下九流”,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都处于最底层,即使是收入丰厚、知名度高的“名角儿”,也是被侮辱被歧视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艺人的政治地位提高了,政府明确了艺人作为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艺人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人”的意义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今,随着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凸显,“艺人”的符号意义更是获得了瞩目。“艺人”这个符号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别称,以及所蕴含的不同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意义,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艺人的地位由卑微到受人尊重的演变,也反映出文艺工作在我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地位变化。

(一)语境对于符号含蓄意指意义的影响

符号的含蓄意指的意义与语境的关系,犹如秤与砣一般,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不同的语境对符号的含蓄意指意义做不同的“加权”,产生不同影响的比重。因此,同一符号的含蓄意指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甚至会产生南辕北辙的差异。

符号含蓄意指的意义总是跟当时的社会历史情景、文化背景相吻合。例如,清朝的留辫习俗是符合满族文化的一种传统,大辫子是当时清朝统治的政治符号代表,随着清朝的没落,拖在国人脑壳后的“猪尾巴”也变成了嘲笑清朝落后、迂腐不化的标志性符号。孔子这个深入人心的中国符号,因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而被历朝历代的从政者利用,产生了不同的释义,时而奉之如神明,时而弃之如鬼神。孔子含蓄意指的意义在社会历史语境的洪水中跌宕起伏、变化万千。符号含蓄意指的演变总是受制于时空意义的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多方因素是影响含蓄意指产生不同意义的重要原因。其中,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文化背景等的不同都会对含蓄意指所指意义的不同产生重要影响。

时代背景是语境产生的第一关键性因素,并最终影响着含蓄意指的表达。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与民国初期追求开化自由的风气南辕北辙,晚清的屈辱懦弱与新中国的强大自信亦不可相提并论。以象征中国国家形象的符号为例,在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历史时间段,彼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符号含蓄意指意义的不同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并且,国家实力的强弱也影响着符号含蓄意指意义的塑造,国强则符号的含蓄意指越倾向于塑造强大的国家形象,国弱则符号的含蓄意指越倾向于对于弱小国家形象的映射。同时,符号的含蓄意指也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国力增强的时刻,正面性符号会不断涌现;而当国力不足、经济落伍的时刻,负面符号会更多地为公众所熟知。例如鸦片战争八股文等符号更多被当作晚清的象征为人们所谈及,而关于盛唐,更多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遣唐使、李白、杜甫这些歌颂盛世的正面符号。

论及符号的传播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批正面向上、饱含“正能量”的符号,例如北京奥运会、《千手观音》舞、袁隆平、姚明等,这些符号凸显着国力日益强盛,宣扬着东方大国的和谐仁爱。在西方媒体利用负面符号对中国形象进行攻击时,巧妙地利用时代背景和符号积极、正面的含蓄意指意义,着力打造能够增强国家正面形象的符号,消解负面符号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在国际传播中打造国家形象的一条可行的有效路径。

论及地域和文化特点,即使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因地域环境、文化内涵的不同,即使具有相同直接意指的符号,产生不同含蓄意指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这也是语境对于符号发挥限制作用的一种。如果说时代背景是对语境制约的纵向制约,那么地域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则是对符号意义的一种横向制约。不同于时代背景的宏观性,这种语境的制约更多体现在微观、具体之处。

地域与文化的限定使得主体间的关系需要某种“相似性”,进而相互吸引,否则不具备对对方文本进行诠释的能力或基础,符号意义难以融合,造成双方的对话无法进行。[1]身处不同地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对于同一符号的认知及其含蓄意指的解读是不相同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因对于符号的认知不同,他们对符号的含蓄意指也产生不同的理解。经济发达地域的人因为接受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广,信息更新速度快,对于符号含蓄意指的理解要远远多于、广于经济不发达地域的人。

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对符号含蓄意指所指意义解读不同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国际交流中。以中国的吉祥符号龙为例,在中国,龙一直是皇家威严的象征,代表的是吉祥如意,华夏子孙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而龙在西方历史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却成了恶魔的象征。如此看来,对符号含蓄意指所指意义解读的不同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障碍之一,而解决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不畅的问题,则需要找到双方对符号含蓄意指的理解达成共识的符号,在平衡中西方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例如在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图腾的选择问题上,鉴于西方语境下龙的含蓄意指是凶恶,为了防止国际传播中的差异性理解,中国没有选择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龙,而是选择了在东西方语境中都具有正面象征意义的凤凰来包装奥运火炬。具有涅槃重生能力的凤凰在东西方语境中都有着吉祥永生的含义。在符号的编码上,这一难得的共有文化观念消除了沟通的障碍,在传递吉祥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平衡。[2]

在国际传播当中,传播的障碍之一是东西方语境的差异,而这背后隐含着意识形态、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实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是建立在对于东西方语境的熟知、掌握的基础上,从而寻找既能够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又能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普世价值的无差别符号。

(二)历史阶段性符号:不同时代的记忆(www.chuimin.cn)

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来讲,绵延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能够代表中国的符号数以千计。有趣的是,随着“改朝易主”,这些符号在不同时期其背后的含蓄意指会产生天壤之别的差异。符号含蓄意指的所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多端,差异性和对立性在一些历史影响深远的符号身上表现得极为显著。依据符号含蓄意指在历史延续中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对符号进行分类。从时间跨度来看,可将带有含蓄意指意义的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阶段性符号,一种是历史延续性符号。

所谓历史阶段性符号,就是分属于不同时代的印记,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的形象,它们是阶段性中国的标志。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能够从不同历史阶段找出多个象征中国的历史符号,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代表着中国形象,解析着中国内涵。它们如繁星散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夜空,诠释着浩瀚星空之美。

历史阶段性符号的含蓄意指承载着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无论是符号本身还是它们所具有的含蓄意指,都是限定在一定历史阶段范围内,因此对比不同阶段的历史符号,分析它们的含蓄意指,能够清楚地描绘出当时中国历史社会的风貌,描绘出历史长轴画卷演绎的阶段特征。

例如大辫子,这个在旧中国清朝统治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它的含蓄意指代表中国的落后、不开化。清末的中国被世界列强瓜分和侵蚀,留着辫子的中国人也遭到了外国列强的嘲笑,他们称中国人为野蛮人或是土人,而国人的那根辫子也被叫做“猪尾巴”,这从清朝大辫子在英语中拼写为pigtail就可见一斑。大辫子形象的中国人在很多表现清末时期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都带有否定和批判色彩。不同于代表中国落后、不开化的符号大辫子,当代中国聋哑艺术家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聚焦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目光。由这群自立自强的聋哑舞蹈家所表演的舞蹈宁静、祥和,体现了聋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可贵的追求,树立了当代中国民主和谐的形象。

历史阶段性符号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意义应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仅服务于特定阶段的历史。本章所研究的重点是在不同语境下含蓄意层面所指的多义性,而历史阶段性符号仅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产生特定的含蓄意指,不能做延续性对比、研究语境和含蓄意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因此本章讨论重点在历史延续性符号。

(三)历史延续性符号:经典的颠覆与重建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些古老而具有勃勃生机的符号非但没有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反而因为符号价值的凸显而长存于世,它们大多数被认为打上经典的印记,能够长久地代表中国。历史延续性符号就是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塑自我,改变自身内涵,阐释不同含义的经典性符号。历史延续性符号是具有相同外在形式的历史符号,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意义。在波谲云诡的历史时空里,符号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顺应着时代一次次被重塑。所以,解读一切含蓄意指,首先要看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延续性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一直延续着大抵相同的含蓄意指意义;也许在漫长的道路中产生了突变,与不同历史背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相反的含蓄意指意义。无论是稳定还是动荡,这类符号总是依据历史情境的变化而演绎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意义。历史延续性符号的直接意指层面的所指意义在历史进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其含蓄意指可以根据历史情境的变化而延伸出来不同的含蓄意指层面的所指意义,有时呈现的意义南辕北辙,可以说是对经典的颠覆和再造。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经典符号都是历史延续性的符号。例如天安门,经历了封建王朝的等级森严、五四运动的自由开化、新中国的强大自信,它背后所具有的含蓄意指也就沉淀了历史的意味。通过分析天安门这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延续性符号,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延续性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解读具有差异性,甚至是对立性。

通过对历史阶段性符号和历史延续性符号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符号,它所承载的含蓄意指意义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下生发出来的,符号含蓄意指的演变过程,正是符合了历史变革的曲线,它们是历史变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