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我们在前面已多有论述,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由于隐喻的运用,使得所指2与能指1之间的任意性关系被掩盖,相反却将它们之间人为的相似性当作是自然天成的,从而使含蓄意指所携带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政治意义、教育意义被遮蔽,一切看似自然而然,因此,隐喻对含蓄意指的建构是自然化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化的深层机制。......
2024-07-26
二、机制二:普遍化机制
一如自然化概念,普遍化这个概念在罗兰·巴尔特那里也是一闪而过,巴尔特也没能对它做深入细致的阐释。但同样也一如自然化机制是大众传播获得传播效果的重要诡计之一,普遍化机制也是传媒耍弄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把戏。如果我们将换喻、元语言与普遍化机制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换喻与元语言运用着相似的方法,追求着共同的目的,即普遍化机制。我们拿前述罗兰·巴尔特和约翰·费斯克列举的例子再以图示的方式分析一下。
在罗兰·巴尔特的例子中(如图5—3),某个黑人士兵与全体法国黑人的关系,无论以约翰·费斯克的观点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是以我的观点是一种“逻辑的延伸”,都是换喻的关系;而以“某黑人士兵”作为能指的所指(C1),正是由“全体法国黑人”作为能指所组成的一个意指组合(E3R3C3),这正符合元语言的概念:一个意指组合E3R3C3成为另外一个意指组合E1R1C1的所指C1;这里,能指1(某黑人士兵)与能指3(全体法国黑人)的等值所建构的换喻,对应着意指组合E3R3C3与所指1的等值所建构的元语言(E1R1[E3R3C3]),而两个等值建构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混淆某黑人士兵与全体法国黑人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某个黑人士兵对法国的忠诚当然地代表着全体法国黑人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这就是普遍化机制。同理,在约翰·费斯克的例子中(如图5—4),某个快乐的警员不仅仅是这个警员自身,而是意指着另一所指——整个英国警界,换喻和元语言就是要淡化这个快乐警员与整个英国警察间的区别,使人误认为整个英国警界都是快乐的。可见,普遍化机制就是通过换喻或元语言的建构,使某种个别现象看起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换言之,普遍化机制的实施,是运用换喻,通过元语言组合,把已经被自然化的含蓄意指的所指推广开来,使个别现象获得普遍意义,就如把某黑人士兵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推广到法国全体有色人群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把某警员的快乐推广成整个英国警界的快乐。
图5—3(www.chuimin.cn)
图5—4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换喻都是普遍化机制,只有换喻中的“部分与全部”那一种,而非递进的逻辑延伸,才是普遍化机制的“帮凶”。
有关符号中国的文章
这种方法我们在前面已多有论述,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由于隐喻的运用,使得所指2与能指1之间的任意性关系被掩盖,相反却将它们之间人为的相似性当作是自然天成的,从而使含蓄意指所携带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政治意义、教育意义被遮蔽,一切看似自然而然,因此,隐喻对含蓄意指的建构是自然化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化的深层机制。......
2024-07-26
或者说,隐喻/含蓄意指制造着自然化,换喻/元语言制造着普遍化。而罗兰·巴尔特一直念念不忘的核心概念——神话,又与隐喻/含蓄意指/自然化机制、换喻/元语言/普遍化机制是怎样的关系呢?......
2024-07-26
进而再利用元语言,将自然化机制制造的关于某事某物的某种说法推广开来,通过普遍化机制,生产“一致舆论”和“普遍赞同”。在含蓄意指基础上形成的自然化机制制造着对李宇春的不同态度,也制造着对世界的不同说法。......
2024-07-26
总之,电视的真实首先归功于图像符号能指与所指及所指事物的相似;其次,通过替身演员、特型演员、特技摄影、计算机制图、多次曝光等手段大量伪造引得符号,又使电视更加“真实”。......
2024-07-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主义”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前景,向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选择,同时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自觉超越,宣告了西方“普世主义”神话的破灭。......
2023-07-28
在此,借助符号学我们可以看到,大众传媒正是运用换喻,通过元语言组合,进而借助普遍化机制,生产“一致舆论”、“普遍赞同”的。......
2024-07-26
而这个以此代表彼的“此”就是符号的能指部分,所代表的彼就是符号的所指部分。对于所指主要有下面三种不同的理解:其一,所指是符号所阐述的实在事物、所指向的客观世界,也即所指是“所指事物”。但是有些符号学研究者仍然在他们的论述中常常把“所指”与“所指事物”相混淆,因为人们潜意识中总认为符号具有替代现实事物的作用。......
2024-07-26
代序被扭曲的中国符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因工作的缘故跑遍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2012年9月2日,一架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乘客因座椅问题大打出手,致使飞机被迫返航。在漫长的历史中、在庞杂的中国社会中,哪些人物、事物、事件、商品等能够成为最代表中国的符号?同样代表中国,“长城”和“姚明”哪一类符号更具有传播效果?......
2024-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