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普世机制|《符号中国》

普世机制|《符号中国》

【摘要】:但同样也一如自然化机制是大众传播获得传播效果的重要诡计之一,普遍化机制也是传媒耍弄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把戏。如果我们将换喻、元语言与普遍化机制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换喻与元语言运用着相似的方法,追求着共同的目的,即普遍化机制。

二、机制二:普遍化机制

一如自然化概念,普遍化这个概念在罗兰·巴尔特那里也是一闪而过,巴尔特也没能对它做深入细致的阐释。但同样也一如自然化机制是大众传播获得传播效果的重要诡计之一,普遍化机制也是传媒耍弄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把戏。如果我们将换喻、元语言与普遍化机制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换喻与元语言运用着相似的方法,追求着共同的目的,即普遍化机制。我们拿前述罗兰·巴尔特和约翰·费斯克列举的例子再以图示的方式分析一下。

在罗兰·巴尔特的例子中(如图5—3),某个黑人士兵与全体法国黑人的关系,无论以约翰·费斯克的观点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是以我的观点是一种“逻辑的延伸”,都是换喻的关系;而以“某黑人士兵”作为能指的所指(C1),正是由“全体法国黑人”作为能指所组成的一个意指组合(E3R3C3),这正符合元语言的概念:一个意指组合E3R3C3成为另外一个意指组合E1R1C1的所指C1;这里,能指1(某黑人士兵)与能指3(全体法国黑人)的等值所建构的换喻,对应着意指组合E3R3C3与所指1的等值所建构的元语言(E1R1[E3R3C3]),而两个等值建构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混淆某黑人士兵与全体法国黑人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某个黑人士兵对法国的忠诚当然地代表着全体法国黑人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这就是普遍化机制。同理,在约翰·费斯克的例子中(如图5—4),某个快乐的警员不仅仅是这个警员自身,而是意指着另一所指——整个英国警界,换喻和元语言就是要淡化这个快乐警员与整个英国警察间的区别,使人误认为整个英国警界都是快乐的。可见,普遍化机制就是通过换喻或元语言的建构,使某种个别现象看起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换言之,普遍化机制的实施,是运用换喻,通过元语言组合,把已经被自然化的含蓄意指的所指推广开来,使个别现象获得普遍意义,就如把某黑人士兵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推广到法国全体有色人群对法兰西帝国的忠诚,把某警员的快乐推广成整个英国警界的快乐。

图5—3(www.chuimin.cn)

图5—4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换喻都是普遍化机制,只有换喻中的“部分与全部”那一种,而非递进的逻辑延伸,才是普遍化机制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