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其他白血病第一节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白血病,本病以嗜酸粒细胞增多并浸润各脏器,引起相应症状为特点。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霍奇金病等。其临床表现类似急性白血病。......
2024-07-23
第十章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浆细胞前体细胞呈克隆性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异常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且沉积于组织器官,使正常多克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抑制,导致骨质破坏、贫血、反复感染、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发病大多见于中老年。诊断本病需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良性浆细胞病及其他恶性浆细胞病。
(一)血象
1.Hb和RBC减少,多为中度贫血,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
2.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达40%~55%。
3.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
4.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排列成缗钱状。偶见骨髓瘤细胞。
(二)骨髓象
1.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数15%以上,并有骨髓瘤细胞,后者数量多少不等,一般占有核细胞数5%以上,甚至可多达70%~90%。由于骨髓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当其未被检出时,应多部位穿刺或做活检,或借助电镜检查协助检出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形态呈多样性,以原、幼浆细胞型增多为主。典型的瘤细胞胞体较大,直径约30~50μ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呈灰蓝色或紫色,核周淡染区不明显或消失,胞质可见少量嗜苯胺蓝颗粒、空泡、类棒状小体、Rusell小体;核较大,偶有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细致,有时凝聚成块,但非车轮状排列,核仁1~2个。
3.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比例依骨髓瘤细胞数量而异,若瘤细胞所占百分率较小时,粒系及红系细胞比例可大致正常,巨核细胞亦在正常范围;若瘤细胞数量较多,则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电镜检查
1.瘤细胞核内异染色质沿核膜呈团块状分布。
2.胞质内丰富粗面内质网呈同心板层状排列。
3.常见内质网扩张及见有Rusell小体。
(图10-1,图10-2,图10-3,图10-4,图10-5,图10-6,图10-7)(www.chuimin.cn)
(三)其他实验室检查
1.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检测:
(1)定量检测:IgG>35g/L, IgA>20g/L,IgD>2.0g/L, IgE>2.0g/L, IgM>15g/L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1.0g/24h。少数患者可出现双克隆或三克隆性。
(2)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减低,出现M蛋白带,为一染色浓而密集、单峰突起的带型,位于γ区或β与γ之间,甚至β或α2区。
(3)免疫电泳:呈现异常沉淀弧。据此可确定M蛋白类型,从而将本病分为八型,即IgG型、IgA型、IgM型、IgD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型、不分泌型。
2.血沉明显增快。
3.生化检测:血钙增高。血清总蛋白显著增高,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A/G比值倒置。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4.尿液检查:多有蛋白尿。约半数患者尿中出现本-周蛋白。尿免疫电泳检测出现大量单一轻链,κ链或λ链含量明显增高。
5.骨骼X线片检查:骨骼病变有三种表现:①弥漫性骨质疏松;②溶骨性损害;③病理性骨折。
图10-1 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内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呈同心板层状排列,核边位×13000
图10-2 多发性骨髓瘤:示瘤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内含絮状物×12000
图10-3 多发性骨髓瘤:示瘤细胞内丰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Rusell小体×12000
图10-4 多发性骨髓瘤:示瘤细胞内丰富粗面内质网及Rusell小体×12600
图10-5 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大呈大的囊泡,内含絮状物×9500
图10-6 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丰富,部分排列呈小同心圆×15000
图10-7 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排列呈多个小同心圆,核内空泡×15000
有关血病超微病理诊断学图谱的文章
第六章其他白血病第一节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白血病,本病以嗜酸粒细胞增多并浸润各脏器,引起相应症状为特点。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霍奇金病等。其临床表现类似急性白血病。......
2024-07-23
第二篇血液病的超微病理学诊断第三章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红细胞比积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的最低值。贫血是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则称重型再障Ⅱ型。......
2024-07-23
造血干细胞也是淋巴干细胞和肥大细胞干细胞的来源,兹将各细胞系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超微形态变化特征分述如下。核明显缩小并移向细胞一端,准备排出胞外。胞质内血红蛋白明显增加并含有较多铁颗粒,呈高电子密度,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胞质内除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外,尚可见少量残存的细胞器,但已无内质网。......
2024-07-23
第四章急性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的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本章主要概述根据法、美、英协作组和我国的分类分型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和其他类型白血病。第一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临床表现以淋巴结、肝脾肿大尤为显著,易伴发骨、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亦常见。......
2024-07-23
第二章正常成熟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第一节红细胞红细胞:无核,胞质内无任何细胞器,因此,可以看做是一个由细胞膜围绕的、装满血红蛋白分子的囊,电镜下呈完全均匀的高电子密度结构。血小板基本结构为无核,靠细胞膜的胞质内可见微管,纵切面观,微管呈束,环胞膜周排列,横切面观,微管呈小泡结构,数个到十多个聚集于血小板两端。此外,血小板内还有小的线粒体及丰富的微丝,分布于整个胞质,以及成片......
2024-07-23
第五章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是成人白血病中较多见的一种类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欧美国家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而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则罕见。约2%的患者于晚期转变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24-07-23
第十一章其他较罕见相关疾病第一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骨髓造血功能亢进,血容量显著增加,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该症病因很多,临床上应尽力明确病因诊断。1.不同的病因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较常见的病因有肠道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可对寄生虫幼体发生细胞、药物、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2024-07-23
第七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为骨髓红系、粒系或巨核系细胞有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病态造血。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白血病。近来,FAB协作组已将CMML列为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亚型。电镜检查可见多系细胞的形态异常,但并非均为特异性改变。5.骨髓病理学检查:可见原粒、早幼粒细胞的异常定位,即位于骨小梁间的中央骨髓区,称为幼稚前体细胞异位。......
2024-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