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血病超微病理诊断学图谱:正常成熟血细胞超微结构

血病超微病理诊断学图谱:正常成熟血细胞超微结构

【摘要】:第二章正常成熟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第一节红细胞红细胞:无核,胞质内无任何细胞器,因此,可以看做是一个由细胞膜围绕的、装满血红蛋白分子的囊,电镜下呈完全均匀的高电子密度结构。血小板基本结构为无核,靠细胞膜的胞质内可见微管,纵切面观,微管呈束,环胞膜周排列,横切面观,微管呈小泡结构,数个到十多个聚集于血小板两端。此外,血小板内还有小的线粒体及丰富的微丝,分布于整个胞质,以及成片

第二章 正常成熟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第一节 红细胞

红细胞(erythrocyte):无核,胞质内无任何细胞器,因此,可以看做是一个由细胞膜围绕的、装满血红蛋白分子的囊,电镜下呈完全均匀的高电子密度结构。由于切面关系,可呈现多种不同形态(图2-1)。

图2-1 红细胞:细胞无核,亦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高电子致密的血红蛋白×10000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细胞圆形,表面有少数短的微绒毛突起,核分叶,异染色质沿核膜呈粗块状聚集,无核仁。胞质内不含或少含游离核蛋白体,糖原颗粒丰富,各类细胞器均不发达,最突出形态结构即胞质颗粒,A颗粒和S颗粒共约200余个,充满整个胞质,S颗粒较A颗粒多,形态多样,体积小,与A颗粒数量之比,约为3∶1~4∶1(图2-2,图2-3)。

图2-2 中性粒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异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聚集,无核仁,胞质内含有大量S颗粒和一定数量A颗粒,糖原丰富×16000

图2-3 中性粒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异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聚集,无核仁,胞质内含有大量S颗粒和一定数量A颗粒,糖原丰富×17500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多具两叶,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有糖原颗粒,最突出结构为胞质内嗜酸性颗粒,形态上,一般可区分为两种:一为椭圆形或圆盘形颗粒,直径约0.5~1.0nm,内含结晶芯,电镜下常可见颗粒基质与结晶芯的电子密度不同,在一些切片中,结晶芯电子密度大于基质,而在另一些切片中则相反,高倍放大下,可见颗粒结晶呈周期性结构,周期间隔相等,约为4nm。这种含结晶芯的颗粒在成熟嗜酸性粒细胞中占主要地位。此外,尚可见到少数圆形电子致密的均质颗粒以及少数小的圆形或长形的、电子密度中等颗粒,后者在功能上被认为是对结晶颗粒内酶成分的补充(图2-4,图2-5,图2-6)。

图2-4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胞质内有嗜酸性颗粒,颗粒多具电子致密结晶芯×13000

图2-5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胞质内有嗜酸性颗粒,颗粒多具电子致密结晶芯×13000

图2-6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胞质内有嗜酸性颗粒,颗粒多具电子致密结晶芯×13000

第四节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细胞圆形,核常呈2~3叶,核内异染色质沿核膜下呈粗块状聚集,胞质内有少量细胞器,特异的嗜碱性颗粒为嗜碱性粒细胞的特征,由于胞质颗粒常因未能很好固定,其中物质被抽除,致使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形成一些空泡(图2-7,图2-8)。

图2-7 嗜碱性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异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胞质内有大量圆形电子致密颗粒,部分颗粒内容已被抽出,留下大的空亮区×14000

图2-8 嗜碱性细胞:细胞圆形,核分叶,异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胞质内有大量圆形电子致密颗粒,部分颗粒内容已被抽出,留下大的空亮区×14000

第五节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monocyte):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许多由胞膜形成的微绒毛突起和含有一些胞饮泡为其特征。核常呈马蹄形或具浅的凹陷,含有1~2个小的核仁,高尔基器发达,多位于核凹陷处,其他细胞器均不发达,胞质内有小的单核细胞颗粒,直径0.05~0.2μm(图2-9)。(www.chuimin.cn)

图2-9 单核细胞:细胞表面有少量胞质突起,核马蹄形,胞质内有许多细小电子致密颗粒×10000

第六节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具高度异质性,包括许多功能上不同的亚群,但它们在形态上却很相似,故颇难单纯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其中由于T细胞、B细胞及浆细胞在超微形态上各具一定的特征,因而一般可以区分,但因常有许多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处于各种类型淋巴细胞之间,从而使电镜下对那些非典型类型细胞的识别有一些困难。

T淋巴细胞:细胞表面大多光滑或仅有少数短的突起,核形具多样性,从圆形到卵圆形或具小的缺刻,直至呈高度卷曲状,核内异染色质丰富。胞质一般较稀少,所含各种细胞器亦较简单,但多聚核蛋白体却相当丰富。大多数T细胞胞质内无电子致密颗粒,仅部分T淋巴细胞含有少数小的电子致密颗粒,呈串或散在,常位于核的凹陷处,近高尔基器旁(图2-10)。

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相比,B淋巴细胞胞核相对较规则或仅具小切迹或凹陷,胞质相对较为丰富,胞质内有长条索状粗面内质网是B淋巴细胞的特征。由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plasma cell):浆细胞在电镜下易辨认,首先,核内异染色质呈团块状沿核周分布,另外,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特别发达,几乎完全充满胞质(图2-11,图2-12)。

图2-10 淋巴细胞: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核稍不规则,异染色质丰富,胞质稀少,细胞器简单,可见少量电子致密颗粒×20000

图2-11 浆细胞:核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十分丰富×9800

图2-12 浆细胞:核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十分丰富×5000

第七节 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电镜下根据血小板电子密度差异基本上可区分为“亮型”和“暗型”两种细胞类型,也有过渡类型。亮型血小板外形较为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结构及颗粒成分较为丰富,暗型血小板形较不规则,胞质基质电子密度较高,颗粒成分则较少,多为管状结构。血小板基本结构为无核,靠细胞膜的胞质内可见微管,纵切面观,微管呈束,环胞膜周排列,横切面观,微管呈小泡结构,数个到十多个聚集于血小板两端。胞质内有两种不同致密的圆形颗粒,大小约0.2~0.3μm,外有膜包绕,其中具电子致密核芯的颗粒称致密颗粒,该种颗粒数量少。另一种电子密度较低的颗粒为类溶酶体颗粒,或称α颗粒,该种颗粒数量较多。

血小板内有两种管泡结构,一为开放小管,形不规则,在适当切面可见小管开口于细胞外,管内常有絮状物,开放小管在暗型血小板内十分丰富。另一管泡呈腊肠样,内含中等密度内容物,称致密小管。此外,血小板内还有小的线粒体及丰富的微丝,分布于整个胞质,以及成片或散在糖原颗粒,偶见高尔基器(图2-13,图2-14,图2-15,图2-16,图2-17)。

图2-13 血小板:无核,胞质内有许多类溶酶体颗粒(α颗粒)及管泡结构,糖原较丰富×19000

图2-14 血小板:细胞表面有胞质突起,胞内可见致密颗粒及α颗粒,管泡结构清晰可见×21000

图2-15 血小板:示致密颗粒及近胞膜处的开放小管×9400

图2-16 血小板:胞质基质致密,胞质内仅见很少类溶酶体颗粒,管泡结构十分发达,糖原颗粒丰富×31500

图2-17 血小板:胞质基质致密,胞质内仅见少量α颗粒,管泡结构十分发达,糖原颗粒丰富×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