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昆山三巨头——文章达人归有光王晓阳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散文名家归有光先生的名篇《项脊轩志》。在昆山,紧靠娄江有一个震川园,园中安息的,就是归有光先生的灵魂。归有光冷冷地质问说。实际上,明代以后,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代古文第一人,不是妄称。归有光与顾炎武、朱柏庐并称“昆山三贤”。归有光故居项脊轩现已无存,其墓在震川西路与柏庐中路交界处的震川园内。......
2024-07-23
拜谒昆山三巨头——教育达人朱柏庐
王晓阳
昆山有一条街叫柏庐街道,有一个公园叫柏庐公园,有一个广场叫柏庐广场。这些名字的概念,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提醒你:在昆山,有一个圣贤是不能忽视的,这个人叫朱柏庐。
朱柏庐的名字也许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是他的名言都被我们熟记。这就好比很多明星,人们叫得上他们的名字,但是叫不出来他扮演的角色,因为他的名字很响,演技很不响。而有些明星叫得出他扮演的角色,而本身的名字反而叫不出来,因为角色太深入人心。朱柏庐就类似于后者那种。名言太有名了,名字反而被忽略了。
柏庐公园一角
这些名言就出自现在教育子孙后代时使用的通俗教科书——《治家格言》,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名句很多。诸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听起来真是铮铮有声。
朱柏庐其实不叫朱柏庐,他真实的名字叫朱用纯,柏庐只是他的号。说起这个号来,还有一则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的《二十四孝图》中,有一个东晋人王裒,是个大大的孝子,也是儒学渊博的学者。这王裒的父亲直言不爽,皇帝问:为什么这一段老打败仗,弄得我们狼狈不堪?王裒的父亲身为朝廷重臣,开口接道:还不是您老人家胡乱指挥搞的?这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皇帝大怒,一生气斩了王裒的父亲,等到后悔就晚了。王裒怎么也不肯接受皇帝的诏封,隐居山林做学问去了。
王裒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很多学生。虽然他博通经典,但是《诗经》里一篇关于父母之情的文章他就是教不了,因为一开讲就泪流满面、哽不能语,弄得学生都不敢请教这一课文。他母亲去世后,墓庐之上栽种柏树,每遇到雷雨,王裒一定手攀柏枝爬上墓庐来保护母亲,据说他母亲生前很怕雷电。所以王裒因此孝名远扬。朱柏庐一定对王裒非常敬仰,他给自己的号取“柏庐”这个词,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有时候是出奇地巧合,朱柏庐和王裒的命运还真有点类似。少年时候,朱柏庐的父亲在抗击清兵的战斗中被捕,坚贞不屈,以身殉国。后来大清王朝代替了明王朝,凭你诏书赐封,朱柏庐坚决不在清朝做官,而是躲到乡间读书做学问,和王裒的选择一致。在隐居中,朱柏庐写了《四书讲义》、《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理学方面的书籍,用以教育后生,这也是后世尊他为教育家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朱柏庐先生是一位比较细心的人,也是一位内心比较痛苦的人。说他内心痛苦,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江山易主的特殊时代里,父亲为那个死去的国家殉难了,而自己的精神也为那个死去的王朝守墓了。在剩下的岁月里,老夫子读的书,和埋藏在肚子里的深奥的学问,都成了寂寞开无主的空谷木兰花,无声无息地自我绽放。他的精神支柱,就是做些学问,教育后辈,以理学圣贤为榜样,将中华民族的学问传承下去。
纵观朱柏庐先生的一生,理学思想大放光彩。“理学”这名词听起来很深奥,究其实也不过是圣贤之学,无非就是把古来圣贤的学问进行详细解注,然后教习给学生罢了。他写的《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无非就是把“四书”和“春秋五传”的内容详细解释,然后传授给学生。这本来是代圣人立言的好事,做起来有一种读书人的责任感。
朱柏庐觉得当时的教学方法,无非是让学生读书,背诵经义,这样不利于学生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于是他仔细思考教学方法,把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经验,用匀匀的小楷,手抄了几十本,权当教案,用以施教。倘若朱柏庐先生现在在大学执教,这教案足以让他评选上“感动中国的教授教案”了。可惜历时弥久,这些教案也淹没在无边红尘中去了。(www.chuimin.cn)
说实话,现在理学这个概念在大部分人的心里不见得就是好的概念。理学家的虚伪,也是载诸史册屡见不鲜的。但是你不能否认,有很多的理学教育家,还是严于律己、宁谧安详的,他们用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感化民众,修养自己。朱柏庐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你拿一个平直的尺子去衡量,那么朱柏庐就是经得起衡量的典范。对国家,他忠贞守节,不肯为功名利禄而失去尊严;对家庭,对社会,他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严格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事;对自己,他完全遵照圣贤的教导,博通经典,培养自己的学问,每日三省,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质。这样一个遵规守矩、以理学思想照耀自己人生的人,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
柏庐公园风光
朱先生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细观朱柏庐的一生,其实这两句话正是他的写照。他一生都在做学问,一生都在传播圣贤的思想。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的理想从生到死,都没有改变。
王阳明曾经说:“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这也可概括朱柏庐先生一生的精神动力,尽其心而已。其实,如果一个人以学问为立身之本,以理想为追求,而能够达到尽其心,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我是小贴士
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号柏庐,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末,清兵入关,其父朱集璜带领弟子举兵守城,城破后,朱集璜杀身成仁。父亲死于非命,朱用纯便自号柏庐以托哀思,并终身隐居教读。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等。朱柏庐与顾炎武、归有光并称为“昆山三贤”。
昆山以“柏庐”命名的场所有柏庐街道、柏庐公园、柏庐广场等。
地址: 柏庐公园:柏庐南路、中华路交叉口西南角
公交线路: 3路、16路、18路、33路、58路、111路、117路、122路、124路、125路、126路 柏庐公园站下
有关昆山最游记——昆山文化地图的文章
拜谒昆山三巨头——文章达人归有光王晓阳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散文名家归有光先生的名篇《项脊轩志》。在昆山,紧靠娄江有一个震川园,园中安息的,就是归有光先生的灵魂。归有光冷冷地质问说。实际上,明代以后,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代古文第一人,不是妄称。归有光与顾炎武、朱柏庐并称“昆山三贤”。归有光故居项脊轩现已无存,其墓在震川西路与柏庐中路交界处的震川园内。......
2024-07-23
画 里 访 古王晓阳一个人的家里能够典藏一幅古人的书画,足以说明其人不俗了。进得昆仑堂,往往会被忽然闪进眼眸的画幅所吸引,从而驻足在那里,使灵魂脱离躯体,进入一个神话的世界里。五代的画看过了,还有唐代的,那种古老已经透过麻布的“纸”侵入到眼睛。经历了一千年,这种麻布已经风化得令人担忧了,可上面画的神魂还留在那里。2001年11月12日揭牌开馆,展出馆藏历代名家书画精品。......
2024-07-23
在史前当国王沙莎如果给你一次穿越体验的机会,你会去哪里呢?来到史前,可以尝试一下国王模式。史前国王的食谱当然,种田毕竟还是辛苦的,既无农药又无化肥,还要驱赶啄食的鸟群、捣乱的鳄鱼、顽劣的猕猴、恐怖的大象……然而在当时,这是一种悲剧英雄的角色,虽死犹荣。结束了庄严的祭祀仪式,国王就要出征。五千年前的史前,权利与义务就已经对等了。目前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
2024-07-23
拜谒昆山三巨头——个性达人顾炎武王晓阳顾炎武纪念馆一方被唤作“云根”的玉峰山,清秀峻拔。顾炎武和归庄逃亡。顾炎武名列中国七十二贤之后,受到了故乡人民极大的尊重。为了劫掠顾炎武的家产,昆山富豪叶氏拉拢了顾家的恶奴,合谋状告顾炎武“通海”——即与沿海抗清义军有来往,欲置顾炎武以死罪。年轻气盛的顾炎武逃脱了这次牢狱之灾。顾炎武与归有光、朱柏庐并称为“昆山三贤”。顾炎武纪念馆位于亭林园内。......
2024-07-23
一条河的前世今生沙莎夏驾河风光昆山有很多条河,宽的、窄的、曲的、直的,密密地编制了一张水做的蛛网。夏驾河的命运和一个人息息相关,这是昆山其他河流中罕见的。这种亲民的姿态赢得了百姓的普遍好感,再加上疏浚河道的功劳,人们便将下界浦改名为夏驾河,以纪念这位为民造福的领导。到时候,这条一度寂寂无名的河流将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余生也晚,无缘得见夏驾河神奇的前世,但它美好的今生,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2024-07-23
「草」语花香又一村朱梦瑶悠闲马群见过马在鱼身边驰骋吗?一路逛逛停停,摘一下水果、看看新奇的花草,再加上吃饭休息,要花差不多四个小时。绿精灵花园的设计理念是营造一个冬暖夏凉、生机盎然的四季的生态园。......
2024-07-23
聚 宝 盆 传 奇沙莎到周庄旅游,不去沈厅就白来了。也只有聚宝盆这种一本万利、呈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才符合沈万三一夜暴富并且一直暴富的传奇故事。那么沈万三被流放云南的时候,聚宝盆流落何方了呢?相传,聚宝盆就在那里面。如今来到周庄,也不必遗憾无法一睹传说中的聚宝盆,其实周庄这片土地,本身不就是个聚宝盆么?......
2024-07-23
大 航 海 时 代沙莎“船长,有陆地!”然而所有人都无法抑制强烈的好奇,因为在大海里,一切皆有可能。在他第三次出航的时候,来自昆山的费信加入了船队。作为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费信的名字被用于命名南沙群岛的一个岛屿,以纪念他的杰出贡献。......
2024-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