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文化青云谱》揭示苔藓深处的精忠魂魄

《文化青云谱》揭示苔藓深处的精忠魂魄

【摘要】:此令一出,带头违反的不是别人,而是万元吉的家人。万元吉知道后,大怒,喝令将儿子斩首。城中百姓据此称呼万元吉为“万精忠”,将他和精忠报国的岳飞相比拟。万元吉等人领导的赣州保卫战,是南明政权少见的对清军持续时日较长的激烈抵抗。

四、万元吉:苔藓深处的精忠魂魄

这位叫万元吉的明朝总督率领南明政权的乌合之众,与横扫中原直捣江南清朝大军在赣州进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

赣州市金家码头九号,一户姓孟的宅门前,有一块清道光年间立下的残碑,碑文刻着:

明总督江西湖广军务谥忠节万公元吉……

章贡汇流

立碑者为清道光二十七年分巡吉南赣宁道钱塘李本仁。

李本仁的官职,碑上标明的很仔细,可惜现代人多看不明白。用现在的通俗话来解释,李本仁是个钦差,代表皇帝来江西和福建的一些地区监察地方官员的。他在职责之余,却想到立这么一块碑,一般人很是不解:难道那个死去的万公元吉是他祖上什么亲戚不成?不然。李本仁和万元吉,尽管都是汉人,但却没有任何个人瓜葛。碑上写得很清楚:李本仁是浙江钱塘人,而万元吉呢,史料记载,他是江西南昌青云谱人。那么作为清朝官员,为它曾经的敌人大明王朝的官员立碑,这是否有些奇怪?那被岁月遮蔽的省略号,写的究竟是什么字?

研究人员剥去岁月的苔藓和溅落上面的水泥,仔细辨认,方认出,省略号的位置,一共是三个字:

殉节处

翻开历史泛黄的纸页,人们发现,原来,整整200年前,这位叫万元吉的明朝总督率领南明政权的乌合之众,与横扫中原直捣江南的清朝大军在赣州进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战事的结果是,赣州城在坚守五个多月之后陷落,南明几位驻守赣州的官员全部殉难。作为军事指挥的万元吉亲率士卒兵勇进行巷战,战死的军士百姓不计其数,尸体将城中池塘全部填满……最后,万元吉不肯听从属下劝告撤离赣州,他最后的遗言是:“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毅然赴章江水而死,时年44岁。

战局结果早已揭晓,战火尘埃也烟消云散,但是,万元吉临难前的话语却依然激荡着江水的波涛,不肯消散。

李本仁一定仔细听了万元吉的事迹,心生感动而决然为这位前朝官员立碑的,他的动机当然不是哀悼早已灰飞烟灭的明帝国,而是像前面讲到的乾隆皇帝一样,对这样一位忠奋勇毅大义凛然的志士表示一种敬仰,希望万元吉所持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能为后人垂范!(www.chuimin.cn)

万元吉是天启五年(1625)进士,19年后,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这个未被历史承认的政权被称为南明政权。

仅仅一年之后,南京被攻陷,福王死,万元吉和一干不屈之士拒不降清,一边朝南撤退,一边组织抵抗。远在福州始任“监国”(相当于临时大总统的意思),后来称帝的唐王朱聿键敕封万元吉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这是国防部副部长兼监察部副部长的职衔,命他总督江西、湖广军事。不久,南昌、袁州、临江、建昌等南方重镇先后被清军占领,唯有赣州一城,“孤悬”于赣江上游。万元吉退守赣州后,和吏部右侍郎杨廷麟等决意死守。其时,明军早已被清军凌厉的攻势吓破了胆,人心动荡不安。为维系军民的抗敌意志,万元吉下令,所有人不许将家眷送出城去。此令一出,带头违反的不是别人,而是万元吉的家人。家人趁乱将万元吉的小妾带出城外,万元吉闻知后,“飞骑追还”,并对家人予以重责,由此凝聚了人心。

赣州八景台及附近广场

保存完好的赣州古城,却留有多少岁月伤痕……

赣州城被围困五个月,“城中食尽,饿死载道”,万元吉的儿子心知城破是早晚的事,于是趁人不备,从城头放下一根绳子,准备溜号,去投降清军。万元吉知道后,大怒,喝令将儿子斩首。城中百姓据此称呼万元吉为“万精忠”,将他和精忠报国的岳飞相比拟。

朱聿键其时已被清军追杀,他一边逃亡,听说了赣州保卫战的惨烈,通过精神嘉奖的方式激励赣州军民士气,加封万元吉为兵部尚书,同时赐名赣州城为“忠诚府”。

万元吉等人领导的赣州保卫战,是南明政权少见的对清军持续时日较长的激烈抵抗。在当时情境下,孤城、孤军对抗强大的清朝军队,无疑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故而后人有人认为,万元吉的行为与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一样,起着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和文天祥一样,万元吉也留下了不少诗文,如《墨山草堂诗文集》《燕游记》《寓永集》《太行山图说》《万太僕集》等。其诗作“深沉含蓄,情景交融,并将世态炎凉寓于山水风云变幻之中,寄托了诗人崇尚气节,大义凛然之情怀”。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正气歌》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