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熊廷弼:明末官场的奇才

熊廷弼:明末官场的奇才

【摘要】:但这并没有打消熊廷弼积极建言的热情,他对于辽东边防守备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古代上方宝剑照片山海关景色但由于熊廷弼不善官场周旋,性格刚直,批评他人毫无遮拦,几乎把朝廷官员得罪一空。辽东彻底失守,熊廷弼和王化贞作为前线指挥员,被朝廷逮捕候审。熊廷弼死后还遭此奇辱,古今罕见。

三、熊廷弼:明末官场的一个异数

熊廷弼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遭遇其实代表了明王朝的遭遇,他的悲剧就是明王朝的悲剧。

熊廷弼画像

熊廷弼是明末官场的一个异数。

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一个放牛娃,最后当到了一品高官;一位科举进士,主要从事的职业却是战争;一向饱读圣贤之书,却脾气暴躁、出口脏话;一肚子良谋妙策,却几乎从来不被朝廷采纳;一度受到皇帝器重,被授予尚方宝剑的将领,最后被皇帝传旨砍头……

熊廷弼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遭遇其实代表了明王朝的遭遇,他的悲剧就是明王朝的悲剧。

熊廷弼家世居南昌灌城乡,也即最早的南昌城所在地。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只能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好在他天赋极佳,和胡俨一样,嗜好读书,学习成绩非常不错。那一年他参加省里考试,获得第一名,第二年考进士又一举中榜。

考中进士,光明的人生之路就在他眼前展开了。可是,他身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末世,等待他的,却是凶险万分的现实。

起初,他“以能擢为监察御史”——他的工作能力一下就被看中,当上了一名中央的纪检官员。当时,随着后金(也即后来的清朝)势力的快速崛起,明王朝的北部边疆辽东一直吃紧,朝廷派了重兵驻扎那儿。为了掌握那儿的情况,熊廷弼被派去辽东巡按,也即检查工作。发现辽东巡抚赵楫和总兵官李成粱欺君罔上,冒功领赏,他眼里揉不得沙子,立马上书弹劾。可那两人和皇帝身边的近臣关系密切,私交复杂,熊廷弼的弹劾报告递了上去,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但这并没有打消熊廷弼积极建言的热情,他对于辽东边防守备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回皇帝下诏,对他进行表扬。

在辽东巡察几年,他不收贿赂,不事姑息,严格监督,使边军“风纪大振”。

熊廷弼虽从科举出身、文官入仕,但从其性格脾气和人生兴趣而言,完全是一介武夫。他长得人高马大,且“有胆知兵,善左右射”,即是说,他胆量大,懂兵法,能够像古代名将高手那样,射箭左右开弓,说明个人武艺也很出色。同时,他脾气很犟,性子刚烈,炮仗脾气,一点就炸,还喜欢张口骂人,这些,都丝毫不像文人特性。人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以后,熊廷弼的人生命运就与他的爱好与性格紧紧联系在一起。

1619年,明朝大军清军进行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这场战争由明朝发动,意在一举歼灭清军实力。但事实上,由于政事糜烂、军队腐朽,兵部侍郎杨镐亲自指挥的20多万(号称47万)明军与数万清军对决,遭到惨败,明朝从此彻底丧失了在辽东的军事优势,处处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战前,熊廷弼就提出与杨镐截然不同的军事策略。战后,熊廷弼被起用,而且,皇帝“赐尚方剑重其权”。他受命后,斩逃将,诛贪将,祭祀死难将士,同时造战车,治火器,修筑城池,加强守备。努尔哈赤一度亲自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督阵坚守,将其击退,辽东边防总算稳定下来。(www.chuimin.cn)

古代上方宝剑照片

山海关景色

但由于熊廷弼不善官场周旋,性格刚直,批评他人毫无遮拦,几乎把朝廷官员得罪一空。那些大员们逮住机会就对他进行攻击,甚至造谣污蔑,皇帝也无法断定是非曲直,熊廷弼在前线的事业几起几落,最后竟毁于一旦。

熊廷弼第一次遭到排挤是提出与杨镐不同的军事战略主张,被杨镐排挤到南直隶去做督学。在任上,他严明有声,却与巡按御史闹矛盾,两人相互向皇帝告状,结果双双遭到处理。杨镐兵败,他取代杨镐担任前线军事总指挥,使边防守备明显见到成效,努尔哈赤并无可乘之机。但是,熊廷弼原先视为的朋友后来又因故结怨的宗文、刘国缙均借故攻讦熊廷弼,宗文借在吏部负责考核官员职责之机,诋毁熊廷弼,说他“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还鼓动其他人向上面告熊廷弼的状,意在将熊廷弼赶出辽东。

杨镐叔父联手不喜欢熊廷弼的朝臣如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等上疏弹劾熊廷弼,说他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明熹宗哪里明白这其中的底细,看见弹劾熊廷弼的奏章如此之多,龙颜大怒,下诏将熊廷弼下狱。是东林党大臣杨涟出手救援,才免遭一死。

熊廷弼被革职查问期间,朝廷用袁应泰驻守辽东,结果不到一年时间,辽东首府辽阳、重镇沈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

朝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度起用熊廷弼,却同时任用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素不习兵”,却好大喜功,轻敌冒进,策划以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战役,结果自己竟被全歼,山海关以外全部为敌方所占领,以至京师震恐,有些官员们甚至将家财偷偷运往南方,他们连京师能否坚守都没有信心了。

辽东彻底失守,熊廷弼和王化贞作为前线指挥员,被朝廷逮捕候审。东林党人杨涟和左光斗上书为熊廷弼诉冤,大宦官魏忠贤为陷害打击东林党人,竟不追查王化贞罪责,反而将熊廷弼杀害,并且“传首九边”(也即将他的头颅用快马在边疆传递,展示给将士们看)。熊廷弼死后还遭此奇辱,古今罕见。

袁崇焕画像

熊廷弼的遭遇,和比他略晚被冤杀的名将袁崇焕十分类同,不是死于前方敌人的刀剑,而是死于后方同僚的谗害,死于残酷无情的窝里斗,他们用尽心血换来的稍稍安定的军事局势被白白毁弃和葬送,可谓惜哉,亦可谓惨矣!

清政权安定天下后,回顾与明朝的军事斗争历史,有很多深切的感慨。乾隆皇帝读熊廷弼死前给明朝皇帝的奏疏和其一些个人书信,犹觉其“凛凛有生气”,称赞熊廷弼“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剀切”,“晓畅军事,为明代巨擘”。他甚至写下这样的批语:“观至此(指熊廷弼的事迹)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

确实如此,明朝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