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朵青云上显然已有了一长串不同凡俗的打坐者。青云谱中的“青云”二字,便由“吕纯阳驾青云来降”而得。“青云”,也可说是道教中修道成仙驾青云飞升的“术语”。......
2024-07-21
七、娄妃:落进泥沼里的一块美玉
青云谱一带还流传有一则娄妃和王阳明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史没有记载,但却寄寓了地方百姓对娄妃的一种深深的感情。这样一个绝色而又聪慧的女子竟然配错婚姻,身陷虎穴,又因丈夫兵败而殉情,百姓为此深感遗憾。
在青云谱区风光秀丽的抚河公园内,有一座汉白玉的古代女性雕像。该雕像仪容婉娈,婀娜多姿,风采照人。她全神贯注,抚筝而弹,人们似可听见从她的纤纤玉指下流出的叮咚琴声。
这位造型优雅高贵的古代女子,是为纪念一位叫娄素珍的明代王妃而建,讲述娄妃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娄妃,是明代一位颇具悲剧性的女子。她秉性聪颖,博学多才,书画俱佳,“色美而工词章,性贤明,晓大义”,可惜误嫁给谋反的藩王朱宸濠,犹如鲜花插在牛屎上,更似白玉落在了泥沼里,最后不得不投江自尽。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戏剧家蒋士铨对娄妃极其崇拜。乾隆十六年,他应聘来修《南昌县志》,特意前往南昌城德胜门外隆兴观侧的娄妃墓吊唁,但见那儿荒草萋萋,荒芜不堪,便请求江西布政使为娄妃修墓;还编写了《一片石》杂剧赞美这位禀赋优异而命运多舛的女性。剧中娄妃以神女形象出现,她死后被上帝封为“灵慈英烈贞妃”。
娄妃画像
为一位叛王的爱妃唱颂歌,一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但历代文人墨客献给娄妃的赞歌可谓多哉,却不但没有遭到封禁,反而能够流传,这其中充满美丽的悲剧、充满纠结的传奇。
娄妃出生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娄谅是著名理学家和政治家,开创中国哲学心学流派的哲学家王阳明少年时曾做过他的学生。娄谅之子娄忱官至兵部郎中。兵部虽然等于现在的国防部,但在里面担任官职的却都是些文人,因为在中央机关干活基本都是各地的高考状元,进士出身,兵部也不例外。所以,娄忱也是知识分子。娄素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举手投足,养成十足的大家闺秀品格,是十分自然的。
旧版《南昌县志》图像
南昌小金台
这样的女孩,比起今天的各路超女,素质不知高到哪儿去了,谁不喜欢?谁不想亲近?但说实话,一般人家是绝对无法高攀的,唯有皇亲贵胄才有资格与之结亲。娄素珍嫁给宁王朱宸濠,属于嫁入豪门,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年纪轻轻的娄妃不会想到,连她知识渊博的祖父和父亲也不会想到,藩王朱宸濠日后会起造反篡逆的心思。
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五世孙,他承袭了父祖的王位,成为藩王。这个人当了王之所以还不满足,还要起兵造反,觊觎皇帝宝座,固然与他个人野心有关,但同时也不能不追究到他的高祖朱权与朱权的兄长朱棣的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封燕王。他当初起兵夺取王位之时,兵力不足,曾亲自跑到宁王那儿,将宁王手中一支彪悍的骑兵“借”了去。借兵的时候还许诺:夺得天下与宁王平分江山。可他真的夺下皇位后,非但没有兑现诺言,反而对宁王有所猜忌。为了防范弟弟,他将宁王改封南昌,削夺其全部兵权,宁王家族由此与燕王(此后已是皇上)家族结下了梁子。
娄妃居住的杏花楼——香销玉殒,人去楼空,这里是否还能寻觅到娄妃的一缕芳踪
朱宸濠画像
但一向以来,宁王偏居南昌,手无兵将,世代宁王是否有造反之意,外人不知。唯朱宸濠继位以来,恰逢当朝皇帝荒嬉无状,朱宸濠以为自己等来了机会,就开始暗中磨刀霍霍了。
朱宸濠是个爱美人更爱江山的人。他对于爱妃娄素珍是呵护有加,在南昌风景旖旎的东湖之上,特意给爱妃建了座梳妆台,起名叫杏花楼;还延请了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唐伯虎来给娄妃当老师,教她写字画画。不过,他请唐寅来当爱妃的老师,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谋反之前,招兵买马,让唐寅这个遭到当局打击迫害牢骚满腹怀才不遇的大才子做自己将来起兵的智囊。
给美女当老师,薪水还给得高,唐寅这位正为衣食而忧的风流才子二话没说,乐颠颠就跑了来。来了才发现,这个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的藩王原来是想拉他下水!
唐伯虎狂是狂,真正遇事胆子还是小。他张嘴闭嘴老子江南第一(不敢说天下第一,还是胆子不够壮),但对于造反这类掉脑袋的事,连挨都不敢挨。他想溜走,可朱宸濠却没那么轻易让他走。他最后弄到装疯卖癫,甚至赤身裸体到处走,朱宸濠以为他是真的被吓疯了,这才放了他一马。
唐寅画像
王阳明画像
朱宸濠准备好兵马,将朝廷派驻南昌的官员杀的杀,关的关,扛起造反旗号,声势浩大向京城进发的时候,原想着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龙庭,却不意应了一句俗话,叫“张飞死在裁缝手里”,他没来得及和朝廷的正规部队交手,竟然被一个书生凑集的一帮乌合之众(各地的民兵和地方军)给灭了。
那个恼人的书生叫王阳明,曾经是娄妃爷爷的学生,此时担任赣州知府。
王阳明这个书生和别的书生大不一样。
王阳明的父亲就是个优秀的书生。他是状元出身,却又当过南京兵部尚书。尽管南京只是个“陪都”,但兵部尚书这个头衔却比较吓人。不过王阳明父亲没打过仗,兵部尚书于他只是个荣誉头衔,一项政治待遇而已。
唐寅作——秋水芙蓉图
那么王阳明呢,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基因,还远远超过了父亲。他虽然没当过状元,进士考试中却同样是名列前茅。他还会玩哲学,而且玩得很深沉——这点比老爸强多了。他最高的官职也当到了南京兵部尚书,这大概有些巧合,但他这个尚书是因军功到手的,他的军功就是灭了朱宸濠。(www.chuimin.cn)
杏花楼是明代宁王朱宸濠专门为娄妃建造的梳妆台,唐寅曾在此教美人作画,如果唐才子不是后来装疯逃脱,坊间定会流传他在南昌的风流韵事……
王阳明打仗很行,这点朝廷主事的官员略知一二。当时赣州那地界土匪多如牛毛,去了很多官员都搞不定,于是便选了王阳明去。王阳明一去,三下五除二,就把当地土匪统统剿灭。赣州匪乱给平了,王阳明灵敏的嗅觉已发现南昌这儿有火药味儿,宁王朱宸濠似乎不甘寂寞,有作乱迹象。于是他不等朝廷分派任务,自己就来到南昌,要跟朱宸濠做个对头。他到南昌摸清了情况,然后去吉安等地一路动员地方武装跟他前来平乱,此时朱宸濠已经率大军一路浩荡朝南京方向扑去。王阳明先是占领南昌,捣了宁王的老巢,然后挥师鄱阳湖,在那儿等着与朱宸濠决战。朱宸濠听说老巢被端,慌不择路返回南昌,结果在鄱阳湖和赣江与王阳明对垒。几战下来,朱宸濠精心准备的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自己也被王阳明给活活生擒——而此时,皇帝御驾亲征率领的平乱大军才走到路途当中,连叛军的影子都还没看见呢。
宁王被擒,娄妃则投江自殉。据说,她死后尸体并未顺江而下,却是缓缓逆流而上,漂至南昌,似有神灵护佑。王阳明对娄妃和宁王采取了决然不同的区别政策。他专为娄妃修建一墓,以表彰娄妃的义烈与贞德。
娄妃尽管随同宁王大军一起北行,她对夫君也十分恩爱,但对于宁王的反叛,她是极力反对的,只不过无法劝阻而已。她留下的诗稿中,有一些隐晦地反映了她的“政治态度”。
娄妃的诗既充满女性的柔婉细腻,又具有男子汉的阳刚豪情,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讽喻之意,即便当时一般士子,也难以写出她的水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杰出的才女的诗作。
春晴并辔出芳郊,带得诗来马上敲,
著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春游》
金鸡未报五更晓,宝马先嘶十里风。
欲借三杯壮行色,酒家犹在梦魂中。
——《送别》
妇唤夫兮夫转听,采樵须是担头轻。
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题《<采樵图>》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西江绝笔》
娄妃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她的书法写得很好,却不似一般女子柔弱纤细,倒是浑厚凝重,颇有阳刚之气。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个阳春三月的日子,朱宸濠很有兴致地带着他所宠爱的娄妃和翠妃,去到他新建的一所离宫游园赏花,然后入离宫里面玲珑典雅的藏书阁里小坐。
宸濠坐定,笑着对娄妃说:“爱卿,前日刘公公(刘瑾)托人千里迢迢从云南大理运来巨石一块,吾欲放置在宁王府,但需书写镌刻,你能代劳否?”娄妃起身回答道:“为妾书法虽然笨拙,敢不遵命,但不知所书内容应当如何?”宁王道:“就围绕‘虎翼’之意,随你写吧!”娄妃道:“那就献丑了。”即命丫环取来文房四宝,将整张宣纸铺在案上,然后抬头对宁王道:“妾想殿下所言的‘虎翼’,乃是指效命朝廷而言,也就是‘辅翼’之意。我朝太祖分封诸王,犹如分置藩屏,捍卫朝廷。《诗经·大雅》有云:‘大邦维屏,大宗为翰。’不如就书写‘屏翰’二字,比喻殿下为卫国的重臣,忠心辅翼朝廷安邦定国。未知可否?”宁王明知娄妃所言不是他自己的本意,但因言之在理,只得微微点头道:“可以,可以。”娄妃非常兴奋,取过笔来,举起一看道:“可惜笔太小了。”于是将头一仰,挽住整束青丝,笑道:“既无生花之笔,暂用长发之笔吧!”随即捉住发头,沾上墨汁,疾书“屏翰”二字。字体三尺见方,苍劲有力,矫若游龙。宁王看了,称赞不已,立命匠人刻成石碑,竖在王府院内。至今,南昌宁王府的大门墙壁还嵌有娄妃当年书写的墨迹。
——摘自《青云谱区志》
秋风执扇图——唐寅的这幅画,不知以哪位美人做自己的偶像和摹本
青云谱一带还流传有一则娄妃和王阳明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史没有记载,但却寄寓了地方百姓对娄妃的一种深深的感情。这样一个绝色而又聪慧的女子配错婚姻,身陷虎穴,又因丈夫兵败而殉情,百姓为此深感遗憾。他们通过“娄妃巧救王阳明”这样一个带有戏说性质的故事,来赞美娄妃的聪颖和深明大义。
故事是这样的:娄妃的绘画老师唐伯虎不肯参与宁王的谋反行动,被宁王扣押,是娄妃偷偷把老师给放了。宁王知晓后,震怒不已,将娄妃软禁起来。一日,娄妃从贴身丫鬟海翠那儿听说宁王已将朝廷派驻南昌的官员全部剪除,下一步准备除掉赣南提督御史王阳明。
王阳明当时正在属于南昌地界的丰城活动,娄妃担心王阳明的生命安危,便派海翠给王阳明送去一食盒。海翠离开软禁处时,被卫兵盘查,卫兵打开食盒,见里面装了姜、芥、梨、枣四样东西,并无书信之类,也就放行。而王阳明收到娄妃的食盒,一看便知娄妃是在通知自己“早离疆界”,不禁拍手叹道:“真是一位聪明绝世的贤妃子!”于是连夜赶回赣州,率兵前来平叛。
这个故事给娄妃和王阳明的关系增添了丰富色彩甚至浪漫情调。但是,丰城毕竟离南昌有百余里路程,一个丫鬟如何拎着食盒走那么远的路,故事没有给出答案,只能靠听故事的人去想象了,呵呵。
有关文化青云谱的文章
而这朵青云上显然已有了一长串不同凡俗的打坐者。青云谱中的“青云”二字,便由“吕纯阳驾青云来降”而得。“青云”,也可说是道教中修道成仙驾青云飞升的“术语”。......
2024-07-21
六、翁仲和仲翁青云谱流传一则故事,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这儿,见这里的石人石马威严生猛,顺口问了一句:“这是何人?”翁仲关于翁仲,历史记载上有多种描述。当时,北方边境受到匈奴骚扰,秦始皇便指派翁仲把守重要关卡临洮,威慑匈奴。明孝陵的石翁仲,通高3.18米以上,据说是现存最高的翁仲了。随行的一位翰林学士、上书房行走回答说:“是仲翁。”乾隆当即口吟一诗道:翁仲缘何做仲翁?......
2024-07-21
许逊以布衣之身,率领百姓疏河治水,终于平息水患。青云谱流传有许逊治水的许多故事,其中一个“许逊锁孽龙”的故事如下:孽龙井据说,当年南昌一带洪水肆虐,系因一条孽龙精作怪。许真君追赶孽龙来到桥边,观音菩萨牵着孽龙交给许逊,说:“如今我已用铁链锁住孽龙的五脏六腑,它再也没办法逃走。你将它牵回去好生看守。”......
2024-07-21
而在南昌的历史上,隐士的首选隐逸之处就是青云谱。这是由隐士的情操决定的。南昌未必是隐逸之风的发端之地,但南昌最早的一位隐士伶伦,却是出现在黄帝时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伶伦作为我们的先祖之一,他的隐逸之姿无疑影响了后世南昌乃至各地的隐逸之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昌是中国隐士出现最早的地方。......
2024-07-21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鄱阳湖风光这天,他又去南浦堤岸放松心情,赏玩景色,忽闻江岸一只船上一位女子温婉流啭的歌喉,唱的正是自己的《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2024-07-21
汪大渊的航海年代比郑和早了半个多世纪。成年后的汪大渊离开家乡外出游历,他沿着赣江上溯,抵达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商业港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20岁的汪大渊,搭一艘远洋商船,朝着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进发。其后,汪大渊回到南昌,将《岛夷志》节略成《岛夷志略》,正式刊行。可惜,汪大渊并没有诗集传世。......
2024-07-21
如今,青云谱和临川都有王羲之洗墨池的遗址,并流传有相关故事。号称王羲之墨池的地方众多,是否和当下许多地方争夺名人故里的行为如出一辙?第三则故事说王羲之用馍馍蘸墨也恐虚构。......
2024-07-21
在国际军事法庭上,梅汝璈经历了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坚持死刑处罚三场风波。接受审判的被告28人,除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者外,实际受审25人。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历时两年半,经过818次开庭,于1948年11月12日作出最终宣判。最后,经过当场表决,坐席顺序获得调整。一些法官不赞成处以死刑,印度法官巴尔甚至提出,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以及以慈悲为怀等理由,无罪释放25名战犯。......
2024-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