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西汉隐者梅福:文化青云谱

西汉隐者梅福:文化青云谱

【摘要】:这个梅村的梅姓人家相传乃是东汉隐士梅福的后裔,据有关资料记载:梅氏后人在南昌的分布原是以梅福隐居处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至其二十八世后裔迁到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四十五世后裔因入赘朱姑桥,遂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梅,是隐逸的象征。

三、梅福:西汉隐者的面影

梅福的眼里看见了一条鱼在天上飞翔,那是他的灵魂。

熟悉青云谱的人都知道,青云谱有个朱姑桥梅村。

这个梅村的梅姓人家相传乃是东汉隐士梅福的后裔,据有关资料记载:梅氏后人在南昌的分布原是以梅福隐居处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至其二十八世后裔迁到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四十五世后裔因入赘朱姑桥,遂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

梅。当这个词出现在我们眼前,满树暗香仿佛袭来,背衬着幽然绽放梅花的应该是个一身洁白的逸士。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梅,是隐逸的象征。

姓梅的人,也应该有一种逸气。

梅福者,何许人也?

八大山人《梅花图》

他不可能天生下来就是个隐士,其之所以隐居或成为隐士,肯定有其归隐的原因。

梅福,我们今天已很难知道他具体长什么样子,个子是高是矮,身材胖瘦,气质风度如何,他的脸仿佛就像汉砖画一样模糊不清。当然你可以凭想象为他画像,古人,尤其是已经归于某种类型的古人,用国画的笔墨,也不难将其归类到那一种符号型的脸谱,更可以用几根简洁的线条就画出他的某种仪态。但我对古人像的图形一直存疑,疑就疑在它的笔墨符号化,它抹杀了人物个性,其实也就抹杀了那个曾经昂扬的生命。如果以此为认识的基点,后人如何能从中找到相隔千百年的先人的生命信息。在这种时候,文字的叙事或许更能还原哪怕一点点生命的存在本真,乃至复活一个不凡人物的某些故事情境。

梅福,字子真。这个西汉末年的南昌人,他的祖籍是在安徽凤阳府寿州,也就是当今的安徽寿县。梅福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两汉的过渡时期,上层朝廷虽权利斗争从来没有消停过,但好在没有大的战乱,梅福也就能少年求学于长安,像所有的儒生一样,读书目的明确得很,就是“学而优则仕”,啃了一肚子书本,就是为了当官。官有三六九等,不是你一当便是大官。南昌人梅福官是做到了,不过只是个县尉,还是个候补的南昌县尉。但是梅福还是把这个官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那年头能把官做好不容易,朝廷里最大的官儿汉成帝刘骜,不仅没有领导才能,致使外戚当道,大权都落到了佞臣王凤、王莽手里,他自己更是个生活作风有大问题的腐败分子。刘骜不仅贪酒好色,还和身边的一个叫张放的高官搞同性恋。在这种皇帝领导下做县尉,梅福硬是不走后门,不拉关系,不贪污受贿,不养情妇,也不搞“面子工程”,可以说是个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的难得的好干部,有梅花般的品质,在腐败的官场凌寒开放,吐露清芬。可是他正直干净,朝廷却一塌糊涂,梅福为汉朝忧心,为天下忧心,每日干着小官的事,竟操着汉室的心。

正直的人在不正直的官场混,难。

难在哪里?你眼里看不惯的事一出现,便会不顾一切拍案而起,跟人家顶着干,结果准碰一大包,或把你撞回南墙去。更糟的是,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当时有个京兆尹王章,也是个秉性忠直的人,他官做得不小,京兆尹是京城的第一把手,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个位置的官最难当,虽说你是京城的行政长官,但上面还有那么多中央的官呢,再上面还有皇帝在那儿戳着呢!谁都比你官大,谁都可以对你指手画脚。

可王章却不孬,他偏对比他大的权贵指手画脚。当时汉成帝封太后的侄儿王莽做了新都侯,这王莽不是省油的灯,他阳奉阴违、野心勃勃,借助外戚的势力一时权倾朝野。王章看出了这帮家伙居心叵测,于国不利,便出语讥刺,得罪了权贵,被当权者寻个借口杀了。由此出现了“天下灾异数见,群臣莫敢正言”的局面。

此时,南昌候补县尉梅福怒发冲冠,气冲牛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梅福的表情从汉砖画上凸现出来,他有一张面孔涨得通红的脸,青筋暴起,眉头倒钩、紧皱,眼睛瞪得很大,十足一个脾气来了的南昌汉子的执拗模样。

隐士隐居图

梅福不管自己头上戴着的是一顶芝麻般大小的乌纱,也不怕会像京兆尹王章一样死身罹难,他毅然提笔向皇帝上书进谏。

他应该写得一手不错的汉简,那一个个优雅的汉隶在竹简上都吹胡子瞪眼、都一腔正义、都义正词严。弄得刘骜拿在手上仿佛针刺,他不得不扔到内侍手中,念念看!他吩咐内侍:这篇奏简里是啥意思?内侍很快看了一遍,并快速作出了回答:这个县尉请求削除外戚之权。刘骜脖子一拧:他怎么说?内侍:梅福上书言:“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刘骜冷笑道:这种狗屁道理还用他来教朕!他是在表示对王章之死的不满吧!

梅福上书言:“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闲者”,“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是国家之大患也。”梅福进谏道:“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章,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诏。”希望皇帝能够“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梅福诤诤忠言,一片丹心,他多么渴望皇帝刘骜可以听进去,他想以此唤醒皇帝对人才的重视、对京兆尹王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士的重视。他直陈甚至是悲愤地抨击皇帝不纳忠言带来的恶果——他希望今日的汉室天下能像当初高祖皇帝刘邦那样稳步前行,不步亡秦的后尘。让高高在上的皇帝放下架子来多关心一下亡逸的贫民,多考虑一些法治的完备,多打开一些言路的渠道,兼听则明,英明决断,让国家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话不仅体现了进谏者的真知灼见,而且证明了一个汉臣在满朝腐败当中的孤胆忠心。这原本是刘骜黑夜里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人才,还不赶紧令组织部门把他提上来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可刘骜忙于跟男宠张放谈恋爱,两个大男人卿卿我我,搞得死去活来。他哪里把一个候补县尉的逆耳忠言听得入耳。

对身处边鄙的小吏习焉不察早已成为习惯,而对身边男人的相貌却格外留意,正是这种本末倒置的习性酿成了这位天子深藏在自己身上的巨大危险。

汉宫雁鱼灯

没等人把梅福的上书念完,刘骜就不耐烦了,他觉得这个狗屁县尉不知天高地厚,连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都不知道。他从内侍手上一把抓过那篇奏简,狠狠摔在地上,大骂:边鄙小吏,妄议朝政!

梅福的忠心是让皇帝当了驴肝肺,梅福的一腔热血换回来的是一盆冷水。

泼冷水的刘骜不思国事整日陷入同性恋中不能自拔,在遭到太后的强行反对将他和“情人”张放拆开后,没出息的汉成帝竟因相思而成疾,不久就驾崩了。有意思的是,他的同性情人张放得知刘骜之死,居然哭泣身亡。(www.chuimin.cn)

梅福碰到这么个人当皇帝,他写的谏书又不是情书,怎么可能得到关注呢?而接下来坐上皇帝金交椅的更不是个善辈,他就是前京兆尹王章提醒刘骜要防一手的野心家王莽。梅福自然知道王莽不是好鸟。干脆,这破乌纱不戴了,赶紧撤!

撤回到一个干干净净没有污浊腐败与堕落气息的地方,撤回到一处有水可以濯身,有鸟可以歌唱,有云可以当衣服穿,有道可以修炼的地方。

那个地方只能是青云谱。

唐朝末年诗人罗隐路过青云谱,他钦佩梅福的忠直,心有所感,立碑作文以吊先贤。

其文言:“汉成帝时,纲纽颓坏,先生以书谏天子者再三,夫火政虽去,而剑履间,健者犹数百位,尚不能为国家出力以断佞臣头。夫何南昌故吏愤愤于其下,得非南昌远地也,尉下僚也!呜呼,宠禄所以劝功而位大者不语朝廷事,是知天下有道则正人在上,天下无道则正人在下,余读先生书,未尝不为汉朝公卿恨,今南游复过先生里,吁!何为道之多也!遂碑以吊之。”

罗隐的碑文成了梅福留在青云谱的一个生动的脚印。这个脚印诠释了梅福虽身为卑微边鄙小吏而能声闻朝野、发聋振聩的人生意义。

古人隐居图

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说当初不是梅福选择了青云谱,而是青云谱选择了梅福。因为相对浊世,青云谱是净土,它永远选择和庇护一些心地圣洁之士。

梅福归隐青云谱,追慕王子乔,潜心修道,被人称为梅真人。他的修道之所后来也被称为梅仙祠。

一个县尉小官是怎么变成仙的?中间的桥梁就是“道”,官场的事不干了,咱一心求真炼道,内外都脱离了世俗之尘,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都减轻,人就获得了提升,也就由凡入仙了。这就是道家的所谓由“入世”而“出世”。

但千万别以为你“出世”了,就万事大吉。没有的事,梅福离了官场隐居到了青云谱,可麻烦还没断呢,官场上还要追究你,捕快还要捉拿你。怎么办?梅福不禁哀叹: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此话表述了他无可奈何而又低回不已的痛楚和悲哀。

你说他羽化成仙,我说他肉身沉重。

梅福不得不背着沉重的肉身逃离故土。他躲进过南昌西山的飞鸿山,以期学道,遁避红尘。那山后来也被人称为梅岭。可红尘是一路撵着梅福跑,此后他的行迹几度变幻,从西山梅岭到抚州梅山、丰城、新淦玉笥山、瑞州梅墩等地,又游于会稽,谒吴县。表面上看他是在拜访名山,求仙问道,实质上他是在逃避追杀。这种情节我们今天只能从电视剧中才能看到。此前我们还很难准确地描摹他的形象,他的仪表与风度,他在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敏捷的身影,他不敏捷不行,跑不快会被捕快逮着。你看他改名换姓,行踪飘忽,像一个典型的逃亡者。他甚至改头换面不惜屈身做过江苏吴县(今苏州)城门的守城门卫。

从城门出出进进的行人,谁能想到一个满面风霜、表情漠然的门卫竟是个曾经声惊朝野的“刺儿头”。他像个做地下工作的“潜伏者”一样看上去沉静如渊,很可能有追捕他的马队从面前呼啸而过,卷起的黄尘使他眯起了眼睛,使他觉察到此地不宜久留,还是撤!他撤到海昏(今江西永修),他撤到了生命的最后底线。——他的足迹并不像后世以为的那么潇洒如仙,他毕竟是因忠正刚烈触犯权贵而不得已以肉身之体逃亡——逃避权力欲置其肉身于消失的追杀。

——如果他的内心已然是个得道者或修仙者,也最多使他的逃亡仿佛暗夜流水,有一种灵颖或不至于仓皇之态。但他还是在出逃,直到他的灵魂逃出他的身体——他最后没有死在故乡南昌,没有死在青云谱,而是死在吴门(今永修吴城)。

也许正是从梅福怒向皇帝上书到归隐之路,亦即逃亡之旅中,梅福的面目形象便越来越清晰,他的表情、声音、动作和呼吸,让我们隔着漫长的远年也仿佛一清二楚。

古人隐居图

正因为如此,后人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气节,这种气节使人肃然起敬。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赐封他为“吏隐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南昌西湖南岸建起了一座吏隐亭,又名梅仙亭。南昌知府卢廷选在亭上题联:疏草孤忠扶赤汉,湖云千载拥丹青

在很多人的眼里梅福是雪白的云,高洁象征;是闲逸的云,隐者的象征。其实梅福的一生在貌似闲云流水中隐藏着惊心动魄。这是忠直之士的苦衷——让我们再重温一遍他的痛苦之言: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便能懂得他灵魂的痛楚。他为什么想要学道修仙,他的灵魂渴望逃脱肉身的桎梏!

梅湖风景——因梅福隐居而得名的地方

他女儿的丈夫严光——大名鼎鼎的严子陵先生,严先生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比他的老丈人梅福要清晰得多。严是深懂老丈人梅福的,他干脆不沾官场的边,遗世而独立,隐居浙江富春江。纵使老同学刘秀做了皇帝,多次逛请他出山,许以高官厚禄,严子陵只摆摆手,头也不回。他的眼睛只注视着富春江的满目烟波。

他的老丈人梅福当年隐居青云谱时,也喜欢坐在湖边,那湖今日叫梅湖。

满天的白云倒映在青色的湖水上,梅福的眼里看见了一条鱼在天上飞翔,那是他的灵魂。

梅湖烟水——清水可濯心,烟景可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