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南昌隐士:文化青云谱

南昌隐士:文化青云谱

【摘要】:而在南昌的历史上,隐士的首选隐逸之处就是青云谱。这是由隐士的情操决定的。南昌未必是隐逸之风的发端之地,但南昌最早的一位隐士伶伦,却是出现在黄帝时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伶伦作为我们的先祖之一,他的隐逸之姿无疑影响了后世南昌乃至各地的隐逸之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昌是中国隐士出现最早的地方。

二、不如归去:南昌隐士知多少

南昌是个以隐士文化著称的地方。而在南昌的历史上,隐士的首选隐逸之处就是青云谱。

说到底,南昌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条可以贯穿南昌建城2200年历史甚至更远的文化形态,就是隐士文化。

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条隐士文化的清晰历史线条,沿着这条线,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列出从远古乃至各个时代的代表性隐逸人物。由此可见,南昌是个以隐士文化著称的地方。而在南昌的历史上,隐士的首选隐逸之处就是青云谱。这其中又以几位隐士本身就大有来头或在青云谱隐逸其间看似闲云野鹤似的做派,却给青云谱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青云谱不仅在全省、全国甚至海外,都成了一块令人向往的文化净土

现今南昌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抓住了南昌的文脉宣传其别墅式洋楼,到处可见“隐于市,藏于墅”的广告语,这是在催开着奔驰宝马的富人再掏一把钱出来过现代的隐士生活,这种隐士生活显然是物质主义的伪隐士做派,与守着一方净土的精神与肉身双重归隐的隐士无关。

为什么说青云谱是一块文化净土呢?这是由隐士的情操决定的。看看历史我们便知道,青云谱的隐士几乎都是高洁之士,有一种不趋俗、不媚世、不事权贵、白眼朝天的文化人格,有一种正直、干净、向善的美好心灵,有一种追慕自然、云卷云舒般超脱世俗功利的独特灵魂。正是因为他们大致都具备了这三种特征,青云谱的隐士在人们的印象中白衣飘飘——来去捐世俗,超然辞世伪。

孺子

在南昌220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隐士:伶伦、澹台灭明、梅福、徐稚、许逊、郭璞、贯休、施肩吾、苏云卿、朱权、张位、朱耷、牛石慧、蒋士铨、陈宝箴……等等,如果真要开一个完整的名单,恐怕会很长。若是要研究中国的隐士文化,恐怕绕不开南昌,别的地方或许以隐居闻名,比如南阳,那也不过是历史上那里隐居过一个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南昌历史上出现的这一大批隐士,足以佐证历史上的南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隐逸之城。

南昌未必是隐逸之风的发端之地,但南昌最早的一位隐士伶伦,却是出现在黄帝时代。关于伶伦,《中国人名大辞典·洪崖》载:“上古仙人,世称洪崖先生。或曰:即黄帝之臣伶伦。或曰:帝尧时已三千岁,居西山洪崖,有炼丹井。”受帝命,“取竹以为黄钟之宫。”这位上古时代高寿的伶伦先生,若以今人的眼光看,绝对是位仙人。不错,伶伦正是传说里中国远古的一位音乐之神。他作为黄帝专司音乐的大臣,“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吕氏春秋·古乐》)。伶伦创制吹奏乐器的这番作为,虽不惊天动地,却使人们的耳朵在听过鸟鸣风嘶雷吼等等声音之后终于听到了音乐,而这音乐的第一声来自一节青翠嫩绿的竹管,这竹管来自于南昌的西山,亦即伶伦当时的隐居之地。也就是说,南昌最早的一位隐士是一位半神半人的音乐家,他既受命于黄帝,又能以三千岁的高龄飘然世外,躲在南昌的西山炼丹,伐竹制乐。想象一下这位老人家白眉白须仙风道骨,在山里忙乎着,一定有副好身板,说不定就跟现今三十岁的小伙子差不多。但是且慢,也许当时的伶伦就是三十郎当,只是由于上古时代人类社会属于草创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只有口耳相传,山里的事一来二去,添油加醋,一个普通人干出了不普通的事,让人佩服得不行,就被说成了神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伶伦作为我们的先祖之一,他的隐逸之姿无疑影响了后世南昌乃至各地的隐逸之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昌是中国隐士出现最早的地方。

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在一首题为《中国隐士》的诗中吟道:

月光透过白云的空隙,(www.chuimin.cn)

把根根竹梢辉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着古桥的清晰倒影。

景致幽雅,万物一新,

……

不错,在一个二十世纪的老外的想象里,古代的中国隐士肯定是出现在自然生态环境如此幽雅而安静的地方。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肯定没有到过南昌,他写到中国隐士出现的地方,完全是出于诗意的想象,但他的想象又对应了南昌的生态特征和地理特征。

南昌位于中国的东部,青山、绿水、古桥。不说古代,当今的南昌的最大财富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青山绿水,而桥,拥有历史文化记忆的古桥依然还保留着它们的身影,虽然高士桥、洪恩桥、算子桥等等已经成为一个名词,但灵应桥、状元桥、定山桥、妙济桥仍在。想飘然出世做隐士的人,大都要找一个风景不错、多少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不至于厌倦的地方来结庐归隐,否则环境吵嚷、噪音盈耳、满目都是有损视觉的景象,拔腿跑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在那里做半是神仙般的隐士。虽然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不能说全无道理,但“隐于朝”的隐士虽是大隐,却不是名副其实的隐士,头上戴着乌纱,身上穿着官服,心里却打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意,这样的隐士多是城府深得可怕的角色,有点像“卧底”或“潜伏”的特务。“中隐隐于市”者特别可爱,他可能操持着在街头屠狗或买水豆腐的营生,卸下担子来,则可能满腹经纶,笔走龙蛇。也可能本是经世大才却看破世事,甘于寂寞,辟一私塾,课五六学生,传道授业,布衣终生。而“小隐隐于野”者,大抵可分三类人物,一类是避世的人,这类人多半是为了避祸或在热闹名利场遭受了挫折,不得不找到僻静的地方躲起来,那地或是山野或是郊野庙观之类,而另一种则是真心向往自然、冀求隐居潜修以达天人合一之境的人物,这类人物是吃了铁秤砣的,你用五匹马也拉不动他出山。再有一种人就是为了出名,为了捞取世上的好处,而事先就到处张扬来“隐居”的家伙,这类人绝对是找有名的地方隐居,那就等于他在央视一套做广告,以期待价而沽,以“隐世”之名谋取“出世”之道。这类隐士历史上不乏其人,但南昌几乎没有。

南昌的隐士有向心修道炼丹的,有看不惯专权而挂冠归隐的,有身为名士却生性淡泊甘于做个本分读书人的,有遭逢世变受了打击隐身避世的,有功成身退垂钓湖光山色的……青云谱的几位隐士,就很有代表性。

青云谱过去所处南昌城东郊,既清静幽雅又得山水之胜,不远处有西山,近有梅湖、象湖,堪称“青山隐隐水迢迢”之地,很对隐逸之士们的胃口,因此从东汉梅福始,隐士不绝,而依这些隐士至今的影响和历史文化含量而估定,这些人都是大隐,但他们不是“隐于朝”,而是隐于青云谱。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隐士当推梅福、徐稚、周纭和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