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恶性淋巴瘤的放化疗护理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恶心、呕吐严重时,要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给予对症处置。护士应认真做好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
2024-07-15
第二节 膀胱癌的放化疗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男性病人占膀胱肿瘤发病的85%。膀胱癌在非治疗情况下的自然生存期大致为16~20个月,经治疗者的生存期不等,长的可达几十年。
一、疾病相关知识
【常见病因】
2.吸烟。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
4.膀胱黏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
6.寄生虫病。
【常见症状】
2.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肿瘤较大或发生在膀胱颈部,可造成尿道阻塞,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
3.其他症状:引起肾积水,出现腰酸、腰疼、发烧等。
【常规放射治疗】
1.单纯放疗:4~8M VX线,盆腔区照射剂量4000~4500c G y,膀胱区照射剂量5000~ 5500c G y,20M e V电子线可给膀胱区剂量增加到6000~7500c G y,照射时间7~8周。
2.术前放疗:总剂量2000c G y,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00c G y,放疗后1周内做手术。
3.术后放疗:适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总量4000~4500 c G y,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00c G y。
【常规化学治疗】
1.常用化疗药物:顺铂(DD P)、阿霉素(A D M0)、甲氨蝶呤(MT X)、环磷酰胺(C T X)卡铂(C B P)、丝裂霉素(MM C)、长春碱(V L B)、氟尿嘧啶(5-FU)。
2.膀胱癌的腔内化疗:将抗癌药物稀释后经导尿管灌入排空的膀胱内,保留2h。为提高疗效,灌注前8~12h限制饮水量,以减少尿液分泌,维持膀胱内的药物浓度,并于用药后每15min变换体位(仰卧、侧卧、俯卧),使药液达到膀胱各个部位。2h后排空膀胱。灌注疗法每周1次,6次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2年。
3.介入疗法:特点是盆腔区域药物浓度高,而全身反应小,药物的刺激性小,并对膀胱黏膜下、肌层、膀胱周围组织及其受累的淋巴结及小静脉具有作用。
二、放、化疗毒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并发症及处理】
1.膀胱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有时出现血尿。轻者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重者可以出现放射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及挛缩性膀胱。膀胱的放疗反应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放疗前3周内做活检;②尿路梗阻;③膀胱感染;④肿瘤有大溃疡及坏死。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有时需要手术解决。
2.直肠反应:直肠的位置与膀胱临近,虽然在设计膀胱放射治疗时,常常有意保护直肠,但直肠反应还是经常发生。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血、里急后重,多数在对症处理后恢复。严重者可出现直肠狭窄或穿孔。
3.小肠反应:位于骨盆的小肠在膀胱癌放疗中也常受到损害。在前野治疗时下腹部加压也是想将小肠尽量压到放射野以外,但小肠仍不免受到损害,尤其是膀胱根治术后患者,小肠受放射损害的机会更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道粘连、肠梗阻、狭窄,个别出现肠穿孔。
4.泌尿系感染:在膀胱癌放疗中,由于尿路不畅,有时可出现尿路感染,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等症状。
【化疗副反应及处理】(www.chuimin.cn)
1.腔内化疗:可因插尿管引起疼痛、膀胱内烧灼感、外阴部烧灼痛、膀胱刺激征等;应提高尿管插管技巧并做好灌注过程各个环节的细微护理,能减少或避免膀胱灌注化疗并发症的发生。
2.介入化疗后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臀部皮肤红肿等副反应,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可好转。
3.全身化疗中,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令患者烦恼,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及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炎等。部分患者也出现脱发和皮肤反应,一般病人停药后,脱掉的头发会重新长出,皮肤的红斑、皮疹和色素沉着也会好转或消失。
4.有些化疗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毒性作用,严重的可发生心力衰竭;所以用药前及用药中应检查心电图,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治疗;对有心脏病变的病人,应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毒性作用的化疗药物。
5.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表现有蛋白尿、少尿或无尿,有的发生血尿。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要多饮绿茶水及服利尿通淋的中草药,使每天尿量在2000~3000m l。这样可减少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三、放化疗护理
【放疗患者的护理】
1.放疗中应经常注意尿路是否通畅,加强抗炎治疗,避免泌尿系感染。
2.放疗布野内应考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要尽量避开正常组织,尽量避免高量点,体外放疗剂量应控制在60G y以下。
3.为了减轻膀胱放射反应,凡做过膀胱手术者均应在术后4~6周才开始放疗。有尿路梗阻者应先缓解梗阻。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可起到膀胱冲洗的作用。
4.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饮食尽量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饮食,营养一定要充足,对于油腻、烟熏的食品少吃。如果有嗜酒和吸烟的习惯,一定要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属可以给予患者经常性的鼓励、关心、安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患者的生存期。
【化疗患者的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膀胱癌有其多发性、易复发性、且需长期反复治疗的特点,需耐心向患者介绍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不隐瞒病情,让患者了解膀胱灌注化疗能使药物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全身吸收量少,不良反应少。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取得信任与合作,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灌注前的准备:
(1)膀胱灌注前,要注意操作环境,适当的使用遮挡屏,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较为放松地接受治疗。
(2)灌注前4h嘱患者少饮水或不饮水,以免影响灌注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以利于药液在膀胱内停留较长时间而充分发挥作用。
(3)化疗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会阴部皮肤和阴茎有较强的刺激性,要加强保护。
(4)灌注应在早晨进行,灌注前排空膀胱,灌注时导尿管一定要选择较细的8~ 10号无菌导尿管最适宜,插管要轻,拔出尿管时再注入3~5m l生理盐水,将尿管中药物完全推入膀胱,夹紧尿管缓慢拔出,指导患者灌注后的体位,必要时碱化尿液,灌注前利多卡因局麻,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5)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的老年患者,残余尿多,药物在膀胱滞留时间过长,可使毒性增加,致膀胱刺激症状加重,可嘱患者在注药液2h后饮水,加速尿液生成,促使药液尽快排尽,减少对膀胱长时间刺激,降低药液排除体外经过尿道时的浓度,防止药液性膀胱炎,膀胱挛缩,尿道炎等。
3.灌注后护理: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适量活动,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1600m l以上,提醒患者养成经常排尿习惯,降低膀胱内诱癌物质的浓度。嘱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膀胱镜,开始每3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6个月复查1次,两年后每年1次,同时辅以尿脱落细胞检查,并做好记录。
4.灌注后并发症的护理:
(1)膀胱刺激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适当应用抗生素,延长灌注间歇时间,置入尿管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在膀胱内保留5min后连同尿液一块排尽,可有效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对排尿不畅的患者,灌注完毕可保留尿管。
(2)白细胞降低:白细胞<4×109/L时,可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白细胞<3×109/L时应暂停化疗,积极采取综合护理,防止感染。
四、疾病预防
1.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
2.有吸烟习惯者,要尽快戒烟。
3.增加饮水量。
有关常见肿瘤病人放化疗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文章
第五节恶性淋巴瘤的放化疗护理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恶心、呕吐严重时,要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给予对症处置。护士应认真做好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
2024-07-15
恶性程度甚高,预后较差;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5岁,男性较多。......
2024-07-15
第一节肿瘤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组织。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注意到这些恶性肿瘤早期信号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常可发现较早期的肿瘤病变。恶液质常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不同部位肿瘤,恶液质出现迟早不一,消化道肿瘤可较早发生。......
2024-07-15
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纵膈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病发病隐匿、缓慢,一般认为与环境、化学物质及遗传因素有关。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纵膈肿瘤缓解率和生存率。......
2024-07-15
第一节胃癌的放化疗护理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
2024-07-15
第一节脑瘤的放化疗护理脑瘤是颅内原发性或继发性新生物的总称。老年人则多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转移瘤为多。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放疗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以最佳心态配合放疗。......
2024-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