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则。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等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差额。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引起投资不足,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2024-07-13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18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人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律师。曾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就学期间对历史和哲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曾加入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马克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并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担任《莱茵报》撰稿人,后任主编。1843年《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马克思迁居巴黎。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并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是惟一能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工人运动必须与科学的世界观相结合。同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见面,并开始了共同的革命生涯。1844年马克思写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工资、利润、地租等经济范畴,尤其从异化劳动角度对上述经济范畴做了考察和分析。1845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写出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历史唯物史观,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1846年,与恩格斯一道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发表《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同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2月至1849年1月,参加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并受大会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因此产生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文献。
在1848—1849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欧洲,在科伦创办了《新莱茵报》,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于1849年5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直到逝世。到伦敦后立即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1851年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后,先后发表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深刻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等著名论断。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开始《资本论》手稿的写作,并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整理出版)。1864年9月马克思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成为其领导者。同第一国际内部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无政府主义、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首创精神,并很快写出了《法兰西内战》一书,总结公社的经验。在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马克思继续以主要精力写《资本论》第二、三卷。同时关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875年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对德国工人党纲领中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彻底批判。1879年对德国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和法、英、美等国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揭露和批判。由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繁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加上反动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于1883年3月13日与世长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时间,差不多是用毕生的精力来写作这部巨著的。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从分析商品一般入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是依据揭露和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的总目的而确定的。具体而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批判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得出关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这一思想创造了前提。在19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中,指出经济范畴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创造性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从表象(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揭示出资本家阶级剥削与奴役雇佣工人的最本质的阶级关系,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的本质规定和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又从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开始,逐级逐层地上升到各种具体形态上的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特殊的转化形态,最后上升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最表面的现象形态“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和雇佣劳动者)。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和发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并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他考察了价值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商品拜物教,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决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他直接从资本主义生产出发,进而分析了由价值到生产价格的发展。他首先考察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生产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等量资本要求得到等量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生产费用加上平均利润。(www.chuimin.cn)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关于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生产和分配的理论体系。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殖过程的统一,论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来源、本质和特点。同时马克思还分析了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地租等的产生和本质,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割问题。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集中而系统地论述了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和可变资本相对量递减的规律;关于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相对“过剩人口”的表现形式;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主要研究资本在流通领域中的形态变换、循环和周转,特别是不仅从个别资本角度,而且从社会总资本的角度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条件、比例关系和运动规律,从而在总体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在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和经济危机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的表现、实质和阶段。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此外,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道,提出并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形式的学说;关于按劳分配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自觉利用经济规律和计划管理的学说。
有关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的文章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则。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等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差额。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引起投资不足,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2024-07-13
马克思经济学阅读书目《巴黎笔记》一页斯密的《国富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一部理论巨著。李嘉图经常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及其法国代言人的著作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中,马克思还引用了一部德国的国民经济学著作,这就是威廉·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
2023-08-03
毕业后,门格尔当了一名财经记者,后任职于奥地利国务总理办公室的新闻机关。1900年,当选为奥地利议会上议院成员。门格尔的另一大贡献是涉及经济学方法论。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研究应包括研究个体偏好(或需求),以及解释这些偏好如何导致了值得注意的现象,如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价格。门格尔对个体的强调,认为我们必须响应个体的主观评价来解释经济世界的主张,使他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
2024-07-13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近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之一。由于马歇尔曾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所以他和他的门徒被称为“剑桥学派”,又因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看做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更新,剑桥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而马歇尔亦被看做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2024-07-13
1830年秋天,马克思的父亲把年满12岁的儿子送进特利尔的费里德里希——威廉高级中学读书。这一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在欧洲引起强烈震动;德国境内许多地方先后发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人民起义。1832年5月,德国各地群众两万多人,齐聚普法尔茨的汉巴哈宫,举行全德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革命呼声迅速传遍全国。每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
2023-07-29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毕生合作。这一伟大发现为科学共产主义奠立牢固的哲学基础。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6月1日共同筹办的《新莱茵报》问世。......
2023-07-29
马克思、恩格斯以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中心,在柏林、汉堡、莱比锡、肯尼斯堡等许多德国城市和英国、荷兰、丹麦等国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经常讨论各国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