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精英实践组织模式的矛盾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精英实践组织模式的矛盾

【摘要】:用人单位对广大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与普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要求,同“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矛盾。“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缺乏深度和真正的实效。

3.且行且珍惜

学生除了进行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之外,也大规模开展了诸如“三下乡”等社会考察,基层政府挂职锻炼,大型国有企业参观考察等别的社会实践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精英实践”,还能走多远?

如今的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实践不应该是没有结果的游戏。在花开满树的美丽和壮观之后,还要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有的高校的农村考察报告水平非常高,受到中央和政府的重视,对国家机关的决策也有参考价值。这才能真正体现出大学生下乡考察的意义所在。

有一位赴延安考察的同学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还没有真正为延安人民做出点什么。他认为现场考察只是实践的一部分,实践还要有所延续,不能只是看一下、感叹一下就走。这的确是短期社会实践的一个遗憾之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社会实践中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得到改善和加强。某高校赴安徽某县开展社会调查的同学已经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工作建议,集中反馈给该县有关部门,以供当地决策参考之用,获得了好评。其实,仅仅那一声感叹也不能不说是社会实践中一个有益的收获。因为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乡亲们期望的目光和自己肩头的重任。

这几方面社会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存的“精英实践”组织模式。“精英实践”组织模式是指高校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组织模式。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只把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表现在本质上是忽视了普通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表现在现状上是重点轻面,重个别小分队的实践,忽视了广大普通同学的实践愿望;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效应。

小李同学是班级的团支书,暑假里,他参加了校团委组织去革命老区考察的实践活动。开学后,他把采写的一些材料,笔记和照片与寝室里的同学一起分享。他还和同学谈论起社会实践中的许多花絮。睡在下铺的小王同学说,“这样的经历真好。可是,我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党员,没有机会。”

小薇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她在暑期里本来是想去公司实习的。辅导员老师通知她到某区的区委作挂职锻炼。她本来想让老师请别的同学去的,当她听到每个学院只有一个名额,而且要求一定要是学生干部的时候,她就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来,她和一个在居委会做挂职锻炼的同学谈起这段实践时,两人都觉得能够进入政府部门进行实践,是难得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挂职锻炼的部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只是帮忙打打字,写写文章,无法全面、系统地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居委会,是希望能够接触到最普通的居民的生活,但是,由于居委会分工明确,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大学生无法参与其中的很多工作。再者,就是实践完,交了文章和照片,也就没有下文了。

“精英实践”的组织模式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

(1)“精英实践”组织模式违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本意。(www.chuimin.cn)

大学生实践活动在于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平时已有许多机会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了。那么就更应该为其他同学提供机会,让大家共同进步。“以学生为本”指的是广大同学,而不是少数一部分同学。如果一直走“精英实践”的道路,那么同学间的某些能力差距将被拉大,这样,也不利于同学间平等,互助,公平竞争的氛围的形成。

(2)“精英实践”组织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随着大学生就业朝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方向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自我今后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由于“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在对象上只限于骨干学生,在功效上只注重短期效应,使多数有实践愿望又缺乏一定才能与实践经验的普通学生无法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用人单位对广大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与普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要求,同“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3)“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缺乏深度和真正的实效。

部分骨干学生反映,他们参加“精英实践”都是学校老师组织的。和他们自己对社会实践的需求不符。而且,像社会调查、科技扶贫、挂职锻炼、医疗服务等活动,对实践者本人有较高的专业要求。然而,“精英实践”只注重抓点,往往声势浩大,面上的工夫做足了,可实质上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参加实践的同学而言,有时,还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实践好坏,谁说了算?

小梅是班长,每次放假前,辅导员老师都会让她发社会实践鉴定表格给同学。并要求她在开学时统一收齐。每逢开学那几天,小梅总是为这项工作烦恼。因为收这张表格有点费劲,不是有同学拖拖拉拉,就是有的表格上没有盖图章。而看看社会实践的接受单位评定一栏,大都是“千人一面”,诸如“某某同学在我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期间,工作态度认真积极,表现突出”之类的评语。看这些评语,根本不知道是在说哪个同学。

有的同学甚至请父母、朋友找个单位,露一次面,或者根本就没去过,只是请人盖个章,写几句不错的评语,也就算完成了任务。他们的理由还不少,“我爸爸的朋友,大家都认识的,让我为他做事,好像不是很方便。”而有的同学呢,说天气要么太热,要么太冷,平时读书已经很辛苦了,假期就想好好休息。总之,就这样敷衍了事。

这类现象的存在与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实践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定的量化系统。于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建立社会实践评估机制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