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鸟类:生物学纪事中征服蓝天的动物精灵

鸟类:生物学纪事中征服蓝天的动物精灵

【摘要】:鸟类征服蓝天的动物精灵“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于鸟的赞美诗写的美妙动听,而鸟儿的出现也给我们整个地球带来了生机。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原来,开始是黄鹂入侵了伯劳的领地,当伯劳进行驱赶后不小心进入了黄鹂的领地,于是黄鹂在几秒钟后判若两鸟,将有“雀王”之称的伯劳驱逐出“境”。

鸟类 征服蓝天的动物精灵

“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于鸟的赞美诗写的美妙动听,而鸟儿的出现也给我们整个地球带来了生机。它一跃飞过天际,点缀了蓝天。有的鸟发出欢快的叫声,就像是地球的乐章

关于鸟类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抓过麻雀,一首“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就道破了鸟类迁徙的习性。鸟类跟大多数生物一样,也有一段很长很古老的历史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可能是由侏罗纪蜥龙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虚古龙有明显的相似性。据了解,大约在两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它们的形态结构虽然与爬行类有很多相同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它们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多的特化,如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具有气囊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两翼下垂,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所以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

始祖岛

海鸥

虽然鸟类在天空中翱翔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界限的,但是回到地面上,它们却都有自己的窝,而且他们对自己的领域都有非常强的保护意识。

1981年我国鸟类学家在野外观察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首先是听到一只红尾伯劳“嘎嘎”的叫声,这是在警告,不远的地方有一只黄鹂,凶猛的伯劳很快向那只黄鹂扑过去,黄鹂很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像贼似的逃命,可飞出一段距离后,突然黄鹂转向伯劳猛扑过来,这次轮到伯劳狼狈逃窜了。原来,开始是黄鹂入侵了伯劳的领地,当伯劳进行驱赶后不小心进入了黄鹂的领地,于是黄鹂在几秒钟后判若两鸟,将有“雀王”之称的伯劳驱逐出“境”。(www.chuimin.cn)

其实,人类很早就观察到鸟类有“领域”观念,亚里士多德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每对雕都需要一个大型的领域,并因此而不允许其他雕进入这个领域与其毗邻而居”。但正式提出鸟类领域概念却是在两千年后的1860年,奥尔图姆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并指出:每对鸟的巢穴都会相隔一定远的距离,赋于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鸟类的取食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食性的鸟类为避免饥饿会各占有一个特定大小的活动区域,这就是鸟的领域。不过,鸟类的领域行为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非常明显,只有当繁殖季节到来之时,多数鸟类才会去占领一块领地。

刚刚出生的鸟儿嗷嗷待哺

猫头鹰

目前,全世界现有鸟类九千余种,我国有1329种。绝大多数树栖生活,少数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鸟类还是人的伙伴,帮助庄稼害虫,传播花粉,保持生态平衡等等,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另外许多鸟还是小气象员,晴天的早晨,麻雀跳跃欢叫,预示天气继续晴好;夏天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叫声低沉似泣,预示天将下雨;斑鸠伸着脖子,发出嘶哑的叫声,预示着雨天……许多老农至今还凭着这种经验安排农事活动,而且十拿九稳。

神奇的猫头鹰

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猫头鹰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270°;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猫头鹰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