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地球上最庞大的居民: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最庞大的居民:无脊椎动物!

【摘要】:无脊椎动物数量最庞大的地球居民狂奔的猎豹,怒吼的雄狮,美丽的扇贝,可爱的蜗牛……而当中的无脊椎动物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脊椎动物,它是一个数字巨大的群体。由此可见,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的重要性。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无脊椎动物不但数量庞大,还有很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地球上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一亿年。

无脊椎动物 数量最庞大的地球居民

狂奔的猎豹,怒吼的雄狮,美丽的扇贝,可爱的蜗牛……地球上的动物可谓是种类繁多,总体上人们把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而当中的无脊椎动物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脊椎动物,它是一个数字巨大的群体。

美国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大卫·阿登堡爵士说:“如果一夜之间所有的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仍会安然无恙,但如果消失的是无脊椎动物,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由此可见,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一切无脊柱的动物,占现存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身体柔软,无坚硬的能附着肌肉的内骨骼,但常有坚硬的外骨骼,用来附着肌肉保护身体。

蚯蚓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无脊椎动物,俗称“地龙”。它们的皮肤半透明,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蚯蚓喜欢在地下到处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这样非常有利于庄稼的生长,所以人们把蚯蚓称为“土壤的好帮手”。蚯蚓具有惊人的消化能力,无论什么食物,只要被它们吃下去,就会变成天然的有机肥。不但如此,蚯蚓的粪便不但不是污染物,还可以制成除臭装置,因为它们的粪便可以吸附大气中的硫化物、氨气等臭气,并把它们迅速分解为无毒无味的气体。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再生能力特别强。当它被截为两段时,断面上的肌肉会加强收缩,并且形成新的细胞团,从而使伤口快速闭合。不久,缺头的部分还可以再长出脑袋,断了的尾巴还可以再生出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独立生存的蚯蚓了。最有趣的是,一条成年的蚯蚓身上同时长有雌雄两种生殖器官,所以它们是没有雌雄之分的。到了春天,蚯蚓们就开始大量繁殖自己的后代了,蚯蚓将宝宝排到蚓茧里,然后慢慢将蚓茧脱离自己,小蚯蚓两三周以后便会破茧而出,开始新生活了。

蚯蚓

冰虫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放大的极地冰虫(www.chuimin.cn)

极地冰虫被生物学家称为最小的无脊椎动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块,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然而,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可以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冰虫不仅抗冻还耐饿,还有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无脊椎动物不但数量庞大,还有很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比如红珊瑚、鹦鹉螺、库氏砗磲。鹦鹉螺属于头足纲四鳃目鹦鹉螺科,其外壳呈螺旋形,色彩绚丽,有数十只触手,无吸盘。白天潜伏海底,夜间活跃,主要靠漏斗喷水的射流反作用前进、后退及转弯。可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主要栖息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中国台湾岛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

地球上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一亿年。无脊椎动物个体上有大有小,大多数水生,大部分海产,如有孔虫、放射虫、钵水母、珊瑚虫、乌贼及棘皮动物等,全部为海产,部分种类生活于淡水,如水螅、螺类、蚌类及淡水虾蟹等。蜗牛、鼠妇等则生活于潮湿的陆地。而蜘蛛、多足类、昆虫则绝大多数是陆生动物。在水生的种类中,体小的浮游生活;身体有外壳的或在水底爬行,比如虾蟹,或埋栖于水底泥沙中,比如沙蚕蛤类,或固着在水中外物上,比如藤壶、牡蛎等。无脊椎动物也有不少寄生的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植物体表或体内,比如寄生原虫、吸虫、绦虫、棘头虫等。

珊瑚虫

蜗牛

长江流域的“活化石

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二亿三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真可谓“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