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免疫系统与免疫学说:马其顿防线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说:马其顿防线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摘要】:所以增强免疫系统以防癌,是可以认定的。与此同时,梅契尼科夫和埃利希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人类认识自身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使疫苗防治传染病的机理得到了科学解释。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说 人体中的马其顿防线

疾病,这个名词是人类所惧怕的词汇之一,因为它所带来的往往是痛苦和灰暗,但遗憾的是,这个词汇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会出现的,所以为了能够尽量减少它出现的次数,减轻它出现的后果,人们开始研究它,抵抗它,而免疫系统和免疫学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发现和发明的。

疾病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之一,没有一个人能从生到死一次病都没有生过,但是的确有的人相较于其他人来说很少生病,这可能就和免疫系统有关系了。

据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统计,大约有四百五十种化学物质经证实为致癌物质。美国纽约斯隆克德教授说:“每一个人每天身体内部可能产生一百到两百个癌细胞。”同时,诺贝尔奖金得主鲍林博士的理论证实:“人体内有一套免疫监视系统,密切监视体内细胞突变和畸变的活动。”因此,当癌细胞一旦出现,该免疫监视系统便动员免疫的力量来围剿,并多能有效地抑制变态的细胞不致繁殖增生,或使之趋于消灭。据以上所述,就可知道目前医学界广泛地相信,我们的免疫系统,是防癌最有效的安全防护网。所以增强免疫系统以防癌,是可以认定的。

漫画 TH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指挥员

白细胞消灭细菌过程图

那免疫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当生物体内出现“非自体物质”,这里通常是指外来的病菌,把这些物质消灭或排除的整体工程就是免疫系统。它能从自身的细胞或组织辨识出非自体物质,而这个物质小从病毒,大至寄生虫都是在排除的范围。而且所有植物动物其实都具有先天的免疫系统,虽然免疫系统听起来很厉害,但也并非完全有效,因为某些病菌或寄生虫能不断演化来感染宿主。

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一般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个部分,其中免疫器官包括了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免疫分子有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特别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机体内不断地产生、循环和更新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不断地运作。

免疫系统是对人类非常重要的系统,因此科学家们为了更加地深入研究所以成立了免疫学说,希望以此来理解免疫系统,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这个学说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末,发展至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了。

起免疫作用的淋巴器官

在19世纪末的时候,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了炭疽病狂犬病等的减毒疫苗,他认定机体内必定有一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但此时的科学家们对疫苗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了解。(www.chuimin.cn)

1883年,俄国动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在研究动物细胞吞噬异物的现象后,指出白细胞和肝、脾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的能力,建立了系统的细胞免疫理论。

此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等能与细菌或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并统称为抗体;而将能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抗原,从而确立了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1897年,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埃利希提出了著名的“侧链学说”,这个学说是人类第一次运用化学反应来解释免疫过程,因此也建立起抗体理论和体液免疫学说。

与此同时,梅契尼科夫和埃利希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人类认识自身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使疫苗防治传染病的机理得到了科学解释。

欧根·埃利希提出了“侧链学说”解释了免疫过程

20世纪中叶以后,免疫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阶段,为人类认识与防治自身多种免疫性疾病和成功地实施器官、组织、细胞移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但是人类并没有停止研究着免疫系统,因为它对人类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这个研究会一直持续下来。

欧根·埃利希诺贝尔奖章

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

免疫系统是使人们远离疾病的保护系统,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不会生病,一般地说,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易疲劳或易过敏。根据病因及特性不同,大致常见的有:艾滋病、过敏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慢性疲劳、II型糖尿病、枯草热、红瘢狼疮及多发性硬化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红瘢狼疮,比较轻的是过敏性疾病。这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回答,总的说免疫性疾病都比较顽固,不是很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