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遗传学史上的突破:DNA双螺旋模型发现

遗传学史上的突破:DNA双螺旋模型发现

【摘要】:DNA双螺旋模型发现遗传学上的“诺曼底登陆”虽然现在我们对DNA的一些知识已经比较了解,大多数人也能够回答上一些关于DNA的问题。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DNA晶体结构螺旋结构烟草花叶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DNA双螺旋模型发现 遗传学上的“诺曼底登陆”

虽然现在我们对DNA的一些知识已经比较了解,大多数人也能够回答上一些关于DNA的问题。但是,最初它却是一个令生物学家们非常头疼的问题。虽然科学家们知道DNA在人体中担当着重任,但是却不知道它的结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了长期不懈的探索。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这四点,缺一不可,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呢?

沃森——DNA之父

当时有很多科学实验研究DNA分子模型。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实验室。在此之前,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第三个便是沃森和克里克这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

1951年23岁的年轻的遗传学家沃森于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虽然其真实意图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挂着的课题项目却是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

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弗兰克林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测定了DNA中四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鸟膘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四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www.chuimin.cn)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鸟膘呤总是与胞嘧啶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DNA晶体结构

螺旋结构

烟草花叶病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俗称聋烟、疯烟、青花、油头。烟草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即明脉。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病毒在叶片组织内大量增殖,使部分叶肉细胞增大或增多,出现叶片薄厚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后花叶斑驳程度加大,并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中下部老叶尤甚,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早期发病的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并易脱落。能发育的荫果小而皱缩,种子量少且小,多不能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