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防天花,免疫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防天花,免疫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摘要】:种痘防天花免疫学的第一次亮相在古装片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因为发天花引起的恐慌,人们见了发天花的人就像见了鬼一般躲避得远远的。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不过在爱德华·詹纳坚持接种下,他的儿子接种后一直相安无事。因为这是免疫接种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现在种痘也被引申为“疫苗接种”的意思了。

种痘防天花 免疫学的第一次亮相

在古装片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因为发天花引起的恐慌,人们见了发天花的人就像见了鬼一般躲避得远远的。在历史上天花是一种难治愈且容易传染的疾病,得了病的人只能躲在屋子里听天由命。但是在今天,天花已经不再显得那么恐怖了,种痘让我们远离了天花的威胁。

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但是在几百年前,天花曾经是威胁着世界人类的强大敌人。

治疗天花的有效方法是种痘,虽然现在所说的种痘指的是牛痘,可是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最先使用种痘的方法是中国。

爱德华·詹纳为孩子接种疫苗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在公元998~1022年宋真宗时期或公元1023~1063年的仁宗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天花病毒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即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而且在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有提及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不仅如此,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童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随着人痘方法的普及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而使这种方法传到了西方,在牛痘发明之前一直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来预防天花。(www.chuimin.cn)

1798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自己的病人当中,偶然的机会下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似乎没有得天花的病例,于是经过研究之后,他发现是这些牛身上的牛痘病毒都曾经感染给女工们,而这些女工们在痊愈后便终生对牛痘免疫。又发现曾患牛痘的病人不会再患同样的疾病,并且同时还能对天花终身免疫,因此他认为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这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得过牛痘的女工们能对天花病毒终生免疫。

为孩子接种疫苗

于是通过研究他发现,把含有牛痘的溶液涂在健康的人身上,他们便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于是爱德华·詹纳便开始致力于研发牛痘疫苗接种来抵抗天花这种病毒。在这些过程中,他饱受抨击与批评,有些人甚至讥笑他说:种过牛痘疫苗的人们会长出牛角牛毛来,并且由于他在疫苗研发成功后,接种在自己儿子身上,导致与妻子纠纷,甚至被说成是发疯想杀了自己的儿子。不过在爱德华·詹纳坚持接种下,他的儿子接种后一直相安无事。因为这是免疫接种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现在种痘也被引申为“疫苗接种”的意思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几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在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几百年来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大威胁的传染病终于被消灭了,但是今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威胁人类的生命,但是只要有对科学永不放弃的追求,一定会和消灭天花一样找到解决的办法,让人类生存下去。

痘魔阴影下的皇帝

清代皇帝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笼罩在痘魔的阴影下。他刚出生时,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后来他幸运的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脸上却留下了点点痕迹。躲过天花之劫,幼小的康熙进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一刻也没离去。由于天花连年出现,深宫中也常常一夕三惊。当时宫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城中有天花病人,四周就得用绳子围起来,谁也不准随便进出,这些惊恐的记忆充塞了康熙幼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