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尾矿库病害产生因素简介

尾矿库病害产生因素简介

【摘要】:尽管目前设计单位资质齐全,但上述因素造成尾矿库带病运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因工农关系未协调好而产生的干扰常常形成尾矿库隐患,如农民在库区上游甚至在库区以内乱采、滥挖等。

第三节 尾矿库病害的产生因素

尾矿库从勘察、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尾矿库不能正常使用。其中,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操作不当或外界环境因素干扰所造成的病害比较容易检查发现;而勘察、设计、施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隐患,在使用初期不易显现出来,这些常被人忽视的隐患往往属于很难补救和治理的病害。

1.勘察因素造成的病害

对库区、坝基、排洪管线等处的不良地质条件未能查明,就可能造成库内滑坡、坝体形变、坝基渗漏、排洪涵管断裂、排水井倒塌等病害。对尾矿堆坝坝体及沉积滩的勘察质量低劣,则导致稳定分析、排洪验算等结论的不可靠。

2.设计因素造成的病害

设计质量低劣表现在基础资料不确切、设计方案及技术论证方法不当、不遵循设计规范、对库水位及浸润线深度的控制要求不明确,或要求不切实际等方面。尽管目前设计单位资质齐全,但上述因素造成尾矿库带病运行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的隐患大多为坝体在中、后期稳定性和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其次,排水沟筑物出现断裂、气蚀、倒塌等病害也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技术不高或经验不足所造成。

3.施工因素造成的病害

初期坝施工中清基不彻底、坝体密度不均、坝料不符合要求、反滤层铺设不当等,会造成坝体沉降不均、坝基或坝体漏矿、后期坝局部塌陷;排洪构筑物有蜂窝、麻面或强度不达标,当荷载逐渐增大时,会造成掉块、漏筋、断裂、甚至倒塌等病害。

4.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常见病害和隐患如下。

(1)放矿支管开启太少,造成沉积滩坡度过缓,导致调洪库容不足。

(2)未能均匀放矿,沉积滩此起彼伏,造成局部坝段干滩过短。

(3)长期独头放矿,致使矿浆顺坝流淌,冲刷子坝坡脚,且易造成细粒尾矿在坝前大量聚集,严重影响坝体稳定。

(4)长时间不调换放矿点,造成个别放矿点的矿浆外溢,冲刷坝体。

(5)巡查不及时,放矿管件漏矿冲刷坝体。(www.chuimin.cn)

(6)坝面维护不善,雨水冲刷拉沟,严重时会造成局部坝段滑坡。

(7)每级子坝堆筑太高,致使坝前沉积厚层抗剪强度很低、渗透性极差的矿泥,抬高了坝体的浸润线,对坝体稳定十分不利。

(8)片面追求回水水质而抬高库水位,造成调洪库容不足。

(9)长期对排洪构筑物不进行检查、维修,致使堵塞、露筋、塌陷等隐患未能及时发现。

5.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

(1)未能有效地对勘察、设计、施工和操作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监督。

(2)对设计意图不甚了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未按设计要求指导生产。

(3)对防洪、防震问题抱有侥幸心理;明知有隐患,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4)未按原设计要求,擅自修改设计等。

6.其他因素造成的病害

暴雨地震之后可能对坝体、排洪构筑物造成的病害如下:

(1)由于矿石性质或选矿工艺流程变更,引起尾矿性质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如果对坝体稳定和防洪不利时,自然会成为隐患。

(2)因工农关系未协调好而产生的干扰常常形成尾矿库隐患,如农民在库区上游甚至在库区以内乱采、滥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