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上帝赋予孩子美好的天性,让他们灵动可爱,生机勃勃。如果孩子年龄小,游戏时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监护,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是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家长既不要过分保护,也不要放任。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两样相辅相成才是成功的教养方式。......
2024-07-02
用爱释放出孩子天性,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爱的火把照亮前方,指引他们梦想和探索。在孩子的心灵上撒下爱的种子,让孩子快乐成长,让爱成为孩子的翅膀,不惧困难任意飞翔。
无论对孩子穷养、富养还是赞扬、批评,一切教育的原点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父母培养他们是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幸福快乐。任何教养方式如果脱离或偏移这个目标,就会失去意义,产生错误的结果。孩子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爱,孩子的行为更需要父母用爱来引导,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用爱指导孩子的梦想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夫人曾写过一本《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的书。她教育子女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她在书中提到,她与克林顿结婚后可不可以拥有一个孩子,决定因素在于他们能否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这种责任能否真的承担起来,关键在于他们是否真心爱孩子。如此一想,希拉里开始了对家庭成员的调查工作,“我真的喜欢孩子吗?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吗?”然后她又观察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喜欢孩子,是否发自内心。她又继续调查父母的父母,发现他们都真心喜欢孩子。之后又调查克林顿对孩子的态度,是不是真心喜欢,并同样了解了他的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最后她得出结论,双方及各自父母和祖父母都喜欢孩子。得出这样的结论后,她决定成家后生一个孩子。从做出决定那天开始希拉里开始阅读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与子女教育相关的知识。希拉里将真心爱孩子作为教养他们的前提。
爱不是教育,但教育是以爱作为基础的,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父母爱孩子,孩子才懂得爱,才会爱他人;爱是宽容、是信赖、是期望、是理解、是慈祥,爱是不妒忌、不怨恨、不张狂、不自私、不蛮横、不偏执……孩子在父母的爱护下自然有安全感,心中油然而生自信、自在、稳定的感觉。有了情感后盾,孩子就会敢于冒险不畏艰苦,实现自己的理想。爱是生命之泉,用爱滋养的心会茁壮成长,没有爱浇灌的心灵,生命也不会有绿荫。
父母要从小不断地教孩子懂得爱,倡导关爱和宽容,并通过自己的作为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善于发掘孩子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天性和本能,呵护它、珍惜它,不断滋养,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用溺爱和专制扼制它、摧残它。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是乌克兰学校的校长。在苏霍姆林斯基任乌克兰学校校长期间,学校发生了一个感人并发人深思的故事。一天,乌克兰学校的花坛内开出了一朵花大如盘的玫瑰,格外美丽。课余时间,很多师生驻足在这朵奇异无比的玫瑰花下观赏,不久连校外的群众也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朵花,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也曾为之担心,但直到“奇花异葩“的事在整个小镇渐渐平静,花儿仍安然无恙。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对学校师生和周围群众爱护花的情感十分满意。(www.chuimin.cn)
可是,十几天后,有一个四岁的叫林娜的小女孩旁若无人地摘下了这朵花。那天,天快黑了,校园子里空空荡荡、只有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人在散步。突然,四岁的林娜闯进了校园,她来到花坛旁边先是向四周张望,发现无人之后,她便从容的爬过石栏,走到玫瑰花枝旁顺手摘下那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当时十分纳闷,他并没有立即训斥那个小女孩,他打算弄明白真相之后再说。爬出花坛的林娜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先是一惊,接着就害羞了。小林娜这样解开了苏霍姆林斯基心中的疑团,她说:“我奶奶病了,我天天想法子逗她开心。我告诉她校园里开出了一朵特别大的玫瑰花,她很开心,可并不相信,她又不能亲自来,我就打算先把花摘回家让她看看,过后我一定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被孩子的爱心和真诚所打动,他伸手从花坛内的玫瑰花枝上又摘下两朵比较大的玫瑰花,弯下身子满怀深情地对小林娜说:“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懂得什么叫爱,这一朵花奖励给你,另一朵奖励给你的父母,他们很了不起,他们会教育孩子,他们教你懂得了爱。
懂得爱的孩子,自身才会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才会用知识武装、发展并壮大自己,最终成为有用之才。爱对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也是促进孩子向上向善的动力。
有一次,四年级的学生柯里亚对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应当好好学习,我妈有心脏病。”这个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母亲就会伤心难过,他希望母亲能够心情平静。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劳动安慰母亲的心,不要让她操心和不安。
神经学家奥斯汀(James H. Austin)指出:我们大脑所感受到的世界,包含四个领域,那就是知觉、情绪、理性与抉择、直觉与创意。在情绪这片区域,如果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人就会长期陷入焦虑、悲观、愤怒、沮丧和忧郁之中,自我功能和回应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如果情绪处于幸福快乐的状态,人的反应能力和自我功能都会提高。
鲁迅先生为人之父,深爱他的儿子,他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打敢骂”的天性,他希望儿子海婴成为一个真诚活泼的孩子,因为鲁迅先生童年受到的是束缚人性的封建教育,他不希望孩子的天性被束缚。有一次儿子海婴问鲁迅先生:“爸爸可不可以吃的?”鲁迅先生回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深深的父爱含在一句打趣的话里,每当想到这句话时,总让我不知不觉地回想和女儿们一起的美好时光。
铃木镇一曾说:“赋予厚爱,大器可成。”上帝赐给孩子最美好的心灵,那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天性与本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爱的火把照亮前方,指引他们梦想和探索,有梦想,敢于探索创新的孩子充满激情、力量、勇气、信心和毅力。在孩子的心灵上撒下爱的种子,让孩子快乐成长,让爱成为孩子的翅膀,不惧困难任意飞翔。
有关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的文章
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上帝赋予孩子美好的天性,让他们灵动可爱,生机勃勃。如果孩子年龄小,游戏时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监护,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是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家长既不要过分保护,也不要放任。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两样相辅相成才是成功的教养方式。......
2024-07-02
教育孩子的根本是富其知识和内涵即使孩子学习好、学历高、成绩名列前茅,也不能代表他在生活中、工作中一定优秀。开张第一天,库克和戴夫身穿印有广告字样的T恤,在校园内大张旗鼓地宣传。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杰出的人。......
2024-07-02
像公主一样似水柔情且落落大方现在的女孩面对的是更开放的世界,胆小怕羞和扭捏造作都会阻碍人际交往,落落大方的女孩更受青睐。女性的自然美在于柔情似水、落落大方,缺少温柔大方的女孩,就好像花朵失去颜色。女孩应该做一个柔情似水落落大方的高贵女性。同情和善良是温柔的动力,同情的举动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感动和快乐。青春期的女孩,与男孩相比,更容易受到羞怯情绪的困扰。......
2024-07-02
随时随地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当父母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时,孩子会被赋予较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值,这一点孩子在心里感受得到,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努力靠近这个期望值,超越以前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多方面的,用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看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婷婷的家人说每次孩子有进步他们都会夸奖一番,欣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父母的赞扬让身患残疾的婷婷取得了正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2024-07-02
我告诉我的孩子世界还是美好的,虽然问题多多,要是你能行动起来,世界会因为所有像你这样的人而改变。对霍辉莫斯来说,这是一种爱的行为。莫斯善良的主动和无私的付出帮助了无数无家可归的人,如果莫斯因为生活困窘憎恨社会,觉得世界没有希望了,而去做抢劫和毒品交易,那么他就不会成为皇后区的“天使”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能从不同渠道获得各方面的成长。......
2024-07-02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人际关系的保障,父母的关系好才能在家里营造一个信任、真诚、相互尊重的氛围,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如果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良好的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让家成为孩子避风的港湾、欢乐的殿堂。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教会孩子爱的真谛,从而铸造幸福家庭。......
2024-07-01
牵着孩子走,不要抱着孩子走不要提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不要替他做决定。被家长抱着走的孩子就像这只蝴蝶,没有经历挫折,没有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孩子不可能成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要高高在上站在旁边对孩子指手画脚,而要放低自己,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父母是孩子的助跑器,孩子借助父母的力量发挥自身作用,家长给予太多外力,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孩子永远不会独立。......
2024-07-02
对于孩子平时的活动和兴趣,家长不应强制他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独立支配业余时间,是学习钢琴还是吹笛子,家长要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大多数美国家长不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施加压力。蔡志忠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成功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应当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不能决定孩子的选择和前途。......
2024-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