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萍和郑华是两姐妹,去年的时候,妹妹郑华带着5岁的女儿去了日本居住,而姐姐郑萍一家则一直生活在北京。......
2024-04-15
让孩子学会承担与负责
我们都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面临审判,一个都不能少。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圣经》从始至终讲的一个道理。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责任存在,但是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被视为一种负担、一个大麻烦。而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并勇于承担。从小拥有责任心并勇于承担的孩子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士的潜质。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一个成功领导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果显示有90%多的人选择了要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孩子不敢承担责任,面对麻烦就逃避,将来怎么能肩负重任呢?
我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报道,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1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从出生那刻起就肩负着生命的责任,成长、付出,然后收获,生存并且承担。所以,孩子要学会承担责任,首先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不到这点更说不上为家庭为社会负责任。怨天尤人和逃避责任不能解决问题,一个不会承担的孩子很难长大。
有个美国孩子叫威尔逊,他是一个马虎的男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去夏令营!”
妈妈说:“哦,是吗?那你要把东西带好呀!”
男孩说:“放心吧,我自己来准备,一定能准备好的。”
妈妈看到儿子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东西收拾起来,他收拾好后就让妈妈来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干。妈妈过来一看,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得也不够。但是妈妈很有智慧,她只是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出去的时候可能会凉一点。你自己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妈妈不说话了。
过了几天,儿子从夏令营回来了。妈妈问儿子:“玩得怎么样?夏令营过得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呛。真没想到山里面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地走,差一点出麻烦。”(www.chuimin.cn)
妈妈说:“是吗?这可以说是一个教训呀,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当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时,家长不妨让他自己体验,学着承担自己的过失。威尔逊没有带够衣服,这次尝到了挨冻的滋味,引起自己的悔恨,下次就知道怎样做了。让孩子了解自己做错了是要承担后果的,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孩子才能成长。
当我看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我会觉得这个孩子比同龄人更理性更成熟,将来能成功地自立于社会。具备责任心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能在社会上施展他们的才华。另外,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勇于承担的责任感,承担责任就是在解决问题,人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确立自我。
英国温莎自治区温莎男子学校的技术设计教师盖德·帕瑞经常在教学中尝试“任务分配法”,通过这样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进行实际的技术设计工作之前,帕瑞通常先选一些学生,然后给这些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盖德·帕瑞认为,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分配任务。比如,在技术示范活动结束后,盖德·帕瑞请一些“精力充沛”的学生负责把上课用的剪刀、钻子之类的东西完好无缺地放到学校的储藏室里。这些学生通常是班上比较调皮、需要积极引导的学生,盖德·帕瑞会非常关心他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令他惊讶的是,那些被选中的学生一般都会在下课之前,很负责任地督促其他学生把用完的工具放回原来的地方。
盖德·帕瑞认为自己的“任务分配法”非常有效。这个简单的方法节省了在教室里四处寻找、检查仪器的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每个人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体会到承担责任的滋味,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感和热情,孩子在实践中都找到了自我价值。
当然,父母在家中可以给孩子安排家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比如一个父亲培养儿子责任心的方法:他和儿子事先约定,吃完午饭后,儿子收拾桌子他洗碗,但有个条件,如果儿子收拾得不好就要接着洗碗。儿子小心地收拾着,桌子比平常干净很多,儿子满以为顺利过关了,可是父亲检查仍发现一滴油渍,于是他平静的说:“对不起,自己看一看,这一次的碗又该你刷了。
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有时候麻烦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让孩子承担后果,不要让孩子怨天尤人和迁怒别人,承担后果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圣经》中说,我们都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面临审判,一个都不能少。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圣经从始至终讲的一个道理。亚当和夏娃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就必须离开无忧无虑的伊甸园。孩子也是一样,小的时候有父母代替他们承担,将来长大后不承担责任就会受到社会的、友谊的、事业的、家庭的还有内心的审判。所以不希望让孩子长大后悔恨,从现在起就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有关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的文章
在家里,日本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在学校里,日本老师教育孩子“要诚实”;在公司里,“以诚实为本”是普遍的经营理念。按理说,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受罚。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敢于将事情和盘托出,不但不会遭到责备,还会因为诚实而受到表扬。在孩子说谎的问题上,日本父母赏罚分明,从而让孩子从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以诚实为本”的信念。......
2024-04-16
1.就算刮风下雨,照样带孩子散步春风扑面,让人感觉暖洋洋的,人们衣服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早已将身上厚厚冬衣脱了下来。但很快,张慧改变了女儿散步的计划。和料想中的一样,张慧到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正打算带孩子们出去散步。......
2024-04-16
经过商量后,他们觉得应该让女儿从回家或者外出打招呼开始做起,当然了,在此期间,他们要给女儿做一个好榜样。其实,国内有许多孩子跟新桐一样,回家或外出时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养成习惯以后,看到认识的人也不会打招呼,以至于经常出现尴尬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出门和回家的时候不打招呼,父母可以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培养他文明礼仪的意识,从而养成外出或回家打招呼的习惯。......
2024-04-16
惠子是一个可爱的日本小女孩,今年6岁,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参加该次活动的志愿者们走上合肥街头,发放公交让座爱心卡,以鼓励文明行为。现在,每当惠子在公交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孕,总是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日本父母经常带孩子坐公交车,让他看到公交车上一幕幕温馨的镜头,用真人实事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以前别人为孩子让座,现在让孩子学会让座给别人,其实是社会公德的延续。......
2024-04-16
在日本,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了错误,父母通常不会当众训斥孩子。韩云认为,这跟他的父母不在公共场所骂他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维护孩子心理健康,使他的心灵不受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在公共场所批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生活和学习。......
2024-04-16
在“拼养”的过程中,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只要没有威胁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日本妈妈绝不会出手,而是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对此,中国的年轻妈妈不如试着与其他妈妈结成同盟,省力、省时、省神的同时,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培养他的集体意识。“拼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可以使父母省时又省力,但这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关爱了。......
2024-04-16
在日本,父母十分尊重孩子的理想。与国内孩子闪闪发亮的前景相比,日本孩子的理想显得十分朴实,其实这与日本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麦当劳的店员,极有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出息,而在日本,即便孩子的理想再“渺小”,也会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这样一来,即便孩子的理想再“渺小”,他也会成为那个“渺小”行业里的“将军”。为此,他们置孩子的......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