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上帝赋予孩子美好的天性,让他们灵动可爱,生机勃勃。如果孩子年龄小,游戏时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监护,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是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家长既不要过分保护,也不要放任。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两样相辅相成才是成功的教养方式。......
2024-07-02
尊重孩子,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童年只有一次,不能重新来过,要是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那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只会听从大人的安排。
在中国,很多父母都替孩子拿主意,比如孩子穿哪条裙子要征得家长同意,当接受别人的礼物时要看家长的眼色,想玩泥巴却被妈妈认为不卫生而抱走,想到某所学校读书却因为父母觉得不合适而被阻拦。父母的决定完全违背了孩子的意愿,父母认为替孩子做决定是让孩子少走弯路,变得比同龄孩子更优秀,但他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约束孩子,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替孩子做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决定与负责的能力,无法面临各种选择和决定。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也有被尊重和选择的权利。孩子的意愿是他成长的表现,应该予以尊重和理解。比如,孩子想穿什么衣服,想怎样搭配,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只要不过分,父母不必用自己的标准来干涉。孩子穿衣服有时候搭配得很成功,这时候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这身看起来不错。”有时候孩子搭配得不怎么协调,妈妈可以说:“我觉得那样会好些,你觉得呢?”
当孩子做决定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和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父母越俎代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阻止孩子做想做的事,长此以往,孩子不会有独立的见解,对家长产生依赖,意志懦弱、懒惰。如果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成为有主见、有想法的人。
对于孩子平时的活动和兴趣,家长不应强制他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独立支配业余时间,是学习钢琴还是吹笛子,家长要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大多数美国家长不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施加压力。他们认为孩子喜欢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呢?一味的强制,只会伤害孩子,让孩子失去快乐。
蔡志忠是台湾著名的漫画家,他的作品曾风靡全世界。蔡志忠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成功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应当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不能决定孩子的选择和前途。
有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国外出差,于是蔡志忠要接送孩子上钢琴课。当车开到学校时,他发现女儿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愿下去。蔡志忠问女儿:“怎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不想学弹钢琴,而是想学吹笛子,但妈妈却觉得女儿应该学钢琴,因为妈妈觉得学钢琴比学吹笛子更有用。蔡志忠听了,二话没说,便掉头开车回家。女儿很担心说:“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要是不学钢琴,学校不退钱怎么办?”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那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蔡志忠说:“没有什么比你的快乐更重要。”
4000元,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但蔡志忠觉得,只要少买几件衣服,节约一点,钱还可以赚回来,而女儿的快乐是不能用钱买到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重新来过,要是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那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只会听从大人的安排。(www.chuimin.cn)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本身就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自身存在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人要做的就是“援助幼小心灵的教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孩子。蒙台梭利将儿童比喻为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植物,认为教育者应该让所有儿童的生命都能够得到开花的“自由”。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往往并不很成功,但成功总需要这个过程。父母不必斥责孩子或直接告诉他答案,问一问孩子那样做的理由,用商量的口气提出一些建议,即使孩子不采纳家长的意见也没关系。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探索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拥有独特个性的人更具有人格魅力。
一些父母认为,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他们就会得寸进尺,不再听从父母的教诲,父母的话自然成为耳旁风。其实,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容易教导。比方说孩子想要学唱歌,家长知道孩子没有任何天赋且五音不全,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觉得你不太适合,学起来会很累,但当作兴趣爱好是可以的,当孩子学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干这个,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会为自己感到内疚,然后反思自己的行为。
与中国的父母相比,美国家庭更注重自我教育,启发孩子去思考,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探索未知世界,所以,美国孩子在个性方面有着鲜明和锋芒毕露的个性和智慧。孩子生活在尊重自主选择的环境中,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意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大人就鼓励他去表达、去创造、去思考。
但是,中国的孩子习惯了遵从家长的意见,成为大人幸福的工具。孩子在失去自我的基础上,变成一个接受命令的机器人。当孩子长期无法遵循自己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变得十分幼稚和缺少人格魅力。如果孩子缺少自主意志和自主选择能力,即使考了好成绩,长大后也很难成就自己独立的事业,比如中国中学生常常能拿奥赛奖,但是却没能获诺贝尔奖。还有很常见的,家里来了客人,给小孩子一点吃的东西,孩子争着去拿,爷爷奶奶看见了会当着客人的面阻止孩子说:“贪嘴不礼貌,不是好孩子。”这样做并不是培养孩子有礼貌,只会让孩子变得胆怯,应该趁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说“谢谢”,我想这比阻止孩子更好。
人的天分和能力本来就不同,自己适合哪条路就去走哪条路。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也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对每个人来说只有自己才能真切地决定未来的一生如何度过。所以,不要尝试去干涉孩子对自我生命的决定!
有关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的文章
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上帝赋予孩子美好的天性,让他们灵动可爱,生机勃勃。如果孩子年龄小,游戏时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监护,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是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家长既不要过分保护,也不要放任。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两样相辅相成才是成功的教养方式。......
2024-07-02
像公主一样似水柔情且落落大方现在的女孩面对的是更开放的世界,胆小怕羞和扭捏造作都会阻碍人际交往,落落大方的女孩更受青睐。女性的自然美在于柔情似水、落落大方,缺少温柔大方的女孩,就好像花朵失去颜色。女孩应该做一个柔情似水落落大方的高贵女性。同情和善良是温柔的动力,同情的举动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感动和快乐。青春期的女孩,与男孩相比,更容易受到羞怯情绪的困扰。......
2024-07-02
教育孩子的根本是富其知识和内涵即使孩子学习好、学历高、成绩名列前茅,也不能代表他在生活中、工作中一定优秀。开张第一天,库克和戴夫身穿印有广告字样的T恤,在校园内大张旗鼓地宣传。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杰出的人。......
2024-07-02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懂得理财,懂得钱的作用仅仅是金钱观的一部分,还要教会孩子了解金钱的局限性,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衡量。财商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存问题。“爱子女则为之长远计,给孩子金钱的同时也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会让孩子义利兼得。......
2024-07-01
随时随地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当父母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时,孩子会被赋予较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值,这一点孩子在心里感受得到,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努力靠近这个期望值,超越以前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多方面的,用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看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婷婷的家人说每次孩子有进步他们都会夸奖一番,欣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父母的赞扬让身患残疾的婷婷取得了正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2024-07-02
我告诉我的孩子世界还是美好的,虽然问题多多,要是你能行动起来,世界会因为所有像你这样的人而改变。对霍辉莫斯来说,这是一种爱的行为。莫斯善良的主动和无私的付出帮助了无数无家可归的人,如果莫斯因为生活困窘憎恨社会,觉得世界没有希望了,而去做抢劫和毒品交易,那么他就不会成为皇后区的“天使”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能从不同渠道获得各方面的成长。......
2024-07-02
用爱释放出孩子天性,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爱的火把照亮前方,指引他们梦想和探索。她在书中提到,她与克林顿结婚后可不可以拥有一个孩子,决定因素在于他们能否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得出这样的结论后,她决定成家后生一个孩子。从做出决定那天开始希拉里开始阅读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与子女教育相关的知识。希拉里将真心爱孩子作为教养他们的前提。......
2024-07-02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人际关系的保障,父母的关系好才能在家里营造一个信任、真诚、相互尊重的氛围,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如果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良好的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让家成为孩子避风的港湾、欢乐的殿堂。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教会孩子爱的真谛,从而铸造幸福家庭。......
2024-07-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