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100分的疼爱变成101分的溺爱禾苗干涸,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是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胀破;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但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事实上,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由于一时的心态或情境让父母总是多付出一些爱,在不知不觉中把疼爱变成溺爱,将100分的疼爱多加了1分,疼爱变成了溺爱,善意的初衷换来的却是难过的结局。疼爱与溺爱没有明显界线。......
2024-07-02
从“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到“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都没有,连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都没有,即便才华横溢、成就斐然,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过去中国人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而今,中国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丰富了。但是优越的物质似乎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羁绊。
于是,中国的父母开始反思,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到底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还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陷入了困惑。
曾经看过著名作家叶倾城的《父亲的小女儿》一文。
故事讲的是日本著名作家森欧外的女儿森茉莉,童年时是父亲的公主,受到百般宠爱,玩具、食品均从外国进口,过着奢华的童年生活。可是,在她18岁时,父亲永远地离她而去。于是,森茉莉从公主变成了灰姑娘,精神支柱、物质生活均陷入窘境。更糟糕的是,她不会生活——“住了10年的房间都从不打扫,孩子出生后亦不会照料,对清扫、洗衣、裁缝等家务皆无能,同时还犯了奢侈的毛病。”终于被迫两次离婚,潦倒终生,沦为一个孤寂的老太婆。
我之所以引用这个故事,实是缘于“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已经异化,正误导着众多家长。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们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越来越丰裕的物质生活,加之实施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诸多“4-2-1”的独特家庭模式。孩子成了宝贝,受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共同关爱,集6位长辈万般宠爱于一身,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特别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更是由于当年生活困难,觉得子女受了苦,心中总是怀着愧疚之情,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孙辈进行物质补偿,千方百计地宠爱甚至溺爱孙辈,无原则地满足其物质需求。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森茉莉的潦倒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森欧外溺爱造成的苦果。由于长辈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理念。他们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不懂得节俭、不尊重长辈、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
成千上万的“森茉莉”们,如果离开了长辈的呵护,是否还能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在令人担心。千万不要“富养”孩子,溺爱儿女,而要教会他们做人、生活,照顾自己及他人。否则,爱他就变成了害他。
在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所要表达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鹏程万里和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原来,那只苍鹰为了加速实现飞遍七大洲四大洋的伟大理想,练就了高超优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4天就饿死了。那匹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而后又嫌农夫喂的饲料少,要求再换主人,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剥下来做了皮革。(www.chuimin.cn)
现在,很多孩子的成长条件之优越远非上一代人所能企及,为孩子营造一个丰裕的环境,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是父母的梦想和夙愿。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都没有,连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都没有,即便才华横溢、成就斐然,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
对孩子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应该量体裁衣,适可而止。
穷养还是富养,这要根据家庭条件而定,家庭条件好的,当然可以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多一点,但并不是说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或是买很多高档的奢侈品,这样会娇惯孩子,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那些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而言,也不能让孩子在物质上感觉太匮乏。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给予孩子较多的不是物质上的投入,而是精神上的投入,应该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在物质上,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对待孩子都应该有个度,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不能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家长而言,应该把物质上的投入花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面,比如说教育,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穷和富都是大人们的游戏,孩子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例如,孩子们接到礼物后的快乐程度并不会因为礼物的贵贱而不同,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快乐,给孩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了。
至于是穷养还是富养,只是体现了父母们要达到为孩子营造不同成长环境的目标,穷和富是物质上的区别,宠和不宠是教育方式上的区别,是很难一概而论的。所以,其实如何正确地养,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大挑战。
如果经济许可,那么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外在物质支持并不为过,没必要刻意地要求孩子“穿草鞋”、“吃窝头”。当然也没必要“什么好的都给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最重要的应该是富养其精神,富其知识和内涵,仅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物质生活上的“穷养”或者“富养”,那就太过于表面了。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一句名言,“再富不能富孩子”这也是一句名言。不管如何说,穷孩子富孩子都要养,且要养好,一直养到他们长大成人,至于成虫成龙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
有关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的文章
不要把100分的疼爱变成101分的溺爱禾苗干涸,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是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胀破;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但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事实上,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由于一时的心态或情境让父母总是多付出一些爱,在不知不觉中把疼爱变成溺爱,将100分的疼爱多加了1分,疼爱变成了溺爱,善意的初衷换来的却是难过的结局。疼爱与溺爱没有明显界线。......
2024-07-02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最好的榜样善良铸就善良,博爱铸就博爱,幸福铸就幸福。同样,仇恨酿造仇恨,冷漠酿造冷漠,自私酿造自私,为了孩子的幸福,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2024-07-01
穷养,不是让孩子天天吃忆苦饭吃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我们需要在新时代对它有新的认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这样孩子才会在“磨炼”中真正有所得。然而,对很多家长而言,让孩子吃苦锻炼比让孩子坐享其成难上加难。然而,让孩子吃苦,并不是让他吃不饱、穿不暖,让他忆苦思甜,或者刻意让他承受不符合他身心发展水平的压力和负担,这对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伤害。......
2024-07-01
父母的“包办”行为让这个中学生说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若长此以往,孩子将来势必难以独立。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要让孩子经受磨炼与挫折,体味人生。面对父母长期的包办代替,孩子就像这群鹿,越来越羸弱,精神和身体都无法抵抗挫折,失去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凡事都包办代替的家长并没有让孩子走捷径,而是害了孩子,让他们对自己负责反而会成就他们。......
2024-07-02
男孩要穷着养,女孩要富着养有人提出,“男孩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男孩子,从小吃苦受罪,历尽沧桑,日后方能有所作为;而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都说“富养20年,芙蓉出水;穷养20载,宝剑出炉”。当然,不仅女儿要“富养”,儿子在“穷养”为主的同时也有“富养”的问题。......
2023-12-06
没有钱,就别强求富着养家庭条件的制约能让孩子懂得怎么生存,产生适当的危机感,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不要想孩子失败了该怎么办,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样的过程。穷养也有穷养的方法,穷养也有穷养的优势,没有钱,就不必勉强自己富养孩子。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由于父母都是垦荒者,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不仅没有钱买书,连吃饭也是勉强充饥。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林肯姐弟在农场劳动。......
2024-07-01
关键时刻的一句“禁令”胜过百句“表扬”对孩子的禁令要掌握方法,巧妙地实施处罚。这时,卡尔家中养的一条小狗跑了进来。卡尔维特认为,对于孩子这种不合教育要求的做法一定要严厉指正。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父母下达禁令没有用,最好能想出好办法。索桃丽是一位知性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位智慧的祖母。有的孩子并不适合对他们直接说“不”,尝试用类似索桃丽女士的“自然惩罚法”会更有效。......
2024-07-02
品质的培养与性别无关优良品格是个人思想和行动遵守社会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人性中利他特性的表现。在培养品质方面父母要摒弃对孩子的固有观念,无论男女,作为父母都希望他们能成才。良好的品质是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成功的基础。现代社会,无论男女都面对承担多重角色的压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长大后会更受别人爱戴,更有魅力。所以说,孩子品质的培养,无关乎性别。......
2024-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