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2结论通过本报告的论述,工程实施后每年将增加发电量6.08亿kW·h,使当地供电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长期以来卫宁灌区无坝引水的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提高了老灌区的灌溉保证率,而且可以为新开发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大,可以容纳规划的主动和被动移民来此居住、生活。......
2023-06-21
(一) 水利枢纽
为了治理黄河水害,开发黄河蕴含的水力资源,人们在黄河上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水利枢纽,以控制和调配水流。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也使河流里面蕴含的水能又被转换成了另外一种清洁能源——电能。水利枢纽工程在解决黄河水害、开发利用黄河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龙羊峡
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峡口,峡口只有30米宽,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立大坝的宝地。上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
龙羊峡水利杻纽
“龙羊”系藏语,“龙”为沟谷,“羊”为峻崖,即峻崖深谷之意。峡谷西部入口处海拔2460米,东端出口处海拔2222米,河道天然落差近240米,龙羊峡水电站就建在峡谷入口处。
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国内和亚洲第一大坝。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左右两岸均高附坝,大坝全长1140米。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千米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千米、总库密量为24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安装4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并入国家电网,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往西宁、兰州、西安等工业城市,并将输入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支援中国西部的现代化建设。
龙羊峡水电站自投入运行到2001年5月25日,已安全发电546.24亿千瓦时,创产值40.8亿元;为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和下游防洪、防凌、灌溉及缓解下游断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黄河干流其他水电站都无法替代的。为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龙羊峡地区的旅游、养殖和改变区域环境创造了条件。龙羊峡人工水库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湖光山影,乘游船绕湖一周,苍穹碧野,心旷神怡,游客才顿然悟到,黄河水在这里是“清”的,清清的黄河水,是大自然的赋予,是人们对黄河利用和改造的结果。
李家峡水利杻纽
2.李家峡
李家峡位于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是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已建成的第二座大型梯级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站是“八五”国家重点工程,由国家投资和青海、甘肃、陕西、宁夏4省区集资建设。电站拦河大坝为三圆心双曲拱坝,坝长414.39米,坝高155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45米。水库库容16.5亿立方米,为日、周调节。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安装有5台单机容量为4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9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量为16.5亿立方米。电站与西北330KV电网联网,主供陕、甘、宁、青三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系统内承担调峰、调频,它不仅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而且是我国首次设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
库区“人工湖”面积达32平方千米,水面辽阔,水质优良,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理想场所。湖水碧绿,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它给美丽古老的坎布拉风景区增添了一处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观。
3.刘家峡
刘家峡水利杻纽
刘家峡在甘肃省永靖县内,距离兰州市80千米的路程,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千米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千米,呈西南—东北向延伸,达54千米。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长700米,宽80米的溢洪道。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1964年建成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明珠”,每年将57亿度的强大电流,送往陕西、甘肃、青海。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景色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黄河过刘家峡流到兰州之前,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兰州以上,黄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5%左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上述支流,来自干流的很少。根据观测记录所得,在兰州以上的流域地区,每平方千米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约为1000吨。
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对下游兰州、银川等城市的工业用水能够保证水量供应,同时还促进了甘肃的渔业发展,库区的水上运输及参观旅游形成了一派繁荣景象,活跃了少数民族的经济。
4.青铜峡
青铜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下游,宁夏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黄河干流继三门峡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水电站,也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功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立枢纽于1958年开始兴建,1967年基本竣工。水库坝长697米,坝高42米,有7孔溢流坝,3孔泄洪闸。除河床水电站外,还在两岸各建一水电站。为宁夏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电力。黄河出祁连山进入宁夏后开始由西向北流,经青铜峡后分为几个河道(灌渠),因此青铜峡水库对这个地区的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使灌溉面积扩大了500多万亩,使宁夏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减少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为西北电力工业和宁夏工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的宁夏,迅速发展起电力、冶金、煤炭、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纺织等现代工业。
青铜峡水利杻纽
青铜峡水电站是国内唯一、世界上最大的闸墩式水电站之一,是低水头发电站。河床8个电站与7个溢流坝相间布置,电站两侧的支墩就是溢流坝闸门的闸墩。电站进水口机组下方设计了两孔(8号机组1孔)排沙泄水底孔,电站断面孔洞占50%,孔洞多、管路长。这种坝型是否适合青铜峡水利枢纽,施工初期曾引起长期激烈争论。1959年,国家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指示“按闸墩式电站布置,作为我们国家水电建设的一次尝试”,才最终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闸墩式电站。电站设计的排沙泄水底孔,成功地解决了多泥沙河流上坝前淤积的难题,为水利枢纽长期正常运用提供了保证。泄水管进口在电站机组进水口下方,绕过机组锥管,出口设在机组尾水管上方,是一空间且变断面的曲线形水道。
50年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走过了开发、建造、完善、发展的成长过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至今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支撑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600万人民生息的半壁江山,使著名的“塞上江南”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5.三门峡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水利杻纽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距市区30千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 月13日正式动工,1958年11月25日截流成功,1960年9月15日正式蓄水,1961年4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它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因泥沙淤积严重,1965年开始改建,1975年12月完成。改建后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等方面都更能发挥其综合水利效益。
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下游水害。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千米。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千米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水光山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至今已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黄河岁岁安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三门峡水利枢纽已成为旅游胜地,寻古抚今,使人流连忘返,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这颗明珠正绽放出她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6.小浪底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千米、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放水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11年。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69.4平方千米;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进水塔、3条导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条溢洪道、1条灌溉洞和3个两级出水消力塘。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小浪底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气势雄伟,媲美钱塘潮。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黄河小浪底”。
(二) 桥梁建设
1.龙羊黄河公路大桥
青海龙羊黄河公路大桥为单悬索加劲钢桁架式大桥,跨度为100米。该桥于1994年12月开工建设,1996年10月建成通车。
2.兰新铁路黄河大桥
兰新铁路黄河大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上镇,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铁桥。大桥全长278.4米。该桥于1954年4月动工修建,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3.银川黄河公路大桥
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全长1219.9米,宽23米,主孔跨径为90米,是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刚结构桥。该桥于1994年7月建成通车。
4.叶盛黄河公路桥
叶盛黄河公路桥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与灵武县之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座黄河公路大桥。大桥全长452.7米,两座引道桥共长217米,引道全长6.5千米。该桥于1970 年12月建成通车。
5.中宁黄河公路大桥
中宁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城以北94千米的石空渡口处。大桥全长926米,宽12米,21孔,行车道宽9米,两侧各设1.5米的人行道。该桥于1983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1986 年7月建成通车。
6.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
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东郊渡口,是连接宁夏与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大桥全长551.28米,桥头引道1000米,桥面宽12米,主桥4孔长300米,孔跨度达90米,是一座大跨度T型刚构桥梁。该桥于1987年3月开工兴建,1988年10月建成通车。
7.中卫黄河公路大桥
中卫黄河大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八五”跨“九五”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是中(卫)静(宁)公路跨越黄河的重要桥梁。大桥全长1116.63米,引道长883.37米,桥面宽度为14米。该桥于1997年6月建成通车。
8.包头黄河公路大桥
包头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南端,全长810米,宽12米,是当时中国建成的跨径最大的多点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桥梁。该桥于1983年10月建成通车。
9.包头黄河铁路大桥
包头黄河铁路大桥是包神铁路的咽喉。大桥全长856米,共有14个墩台、13个孔,是一座单线铁路桥。该桥于1987年9月建成通车。
10.乌海黄河公路大桥
乌海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内蒙古乌海市,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大桥主桥长530.6米,上部结构为八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该桥于1988年9月建成通车。
11.潼关黄河铁路大桥
潼关黄河铁路大桥地处陕西潼关,位于潼关联络线上,全长1180米。该桥于1970年6月建成。
12.乡韩黄河公路大桥
乡韩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枣庄乡和山西省乡宁县惠岭乡之间的黄河大峡谷上,建设项目总投资9690万元,乡宁方投资5426.54元,陕西省私营企业——韩城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263.6万元。桥梁总长543米,宽12米,桥高47米,分3车道,是黄河上的最高桥。两岸二级配套公路总长42千米。该桥于1997 年12月8日开建。1998年11月20日实现整体合龙。1998年12月8日建成。1999年12月正式通车。大桥运营后,年运煤150万吨,是黄河上第一座有私营股份参股的大桥。是山西省临汾地区直接入陕的首条通道。
13.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之间,是黄河的第五座特大型公路大桥,是河南省首次建成的大跨径单箱单室连续刚构桥,是国道209线联结晋、豫两省、沟通南北交通的咽喉工程。大桥全长1310米,宽18.5米,高50米,最大跨径160米。该桥于1991年11月开工兴建,1993年12月正式通车。
14.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
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大桥全长1410米,宽12米,桥墩高20米,主孔桥跨度114米。该桥于1992年4月奠基开工,1994年11月竣工通车。1994年 1月江泽民总书记为大桥题写桥名。
15.郑州黄河铁路桥
黄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桥梁是由比利时工程公司承包修建的郑州黄河铁路桥。该桥1903年开工,1906年竣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黄河上只有郑州黄河铁桥、泺口黄河大桥和兰州的公路桥等3座由外国人设计、施工的桥梁。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在黄河上建成几十座大桥,使黄河天堑变成了通途。
16.郑州黄河大桥
郑州黄河大桥位于原黄河铁桥的下游500米处,是京广线上的复线铁路桥,全长2889.8米,有71孔、72个桥墩,每孔跨度为40.7米。该桥于1958年5月动工修建,1960年4月建成通车。
17.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郑州市北郊15千米的花园口与北岸原阳县刘庵村之间。大桥全长5549.86米,宽18.5米,中间9米为快车道,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3.5米宽的慢车道。该桥于1984年7月开始动工,1986年9月建成通车。邓小平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18.连地黄河铁路大桥
连地黄河铁路大桥地处河南孟津,位于焦枝线上,全长917米。该桥于1970年6月建成。(www.chuimin.cn)
19.洛阳黄河公路大桥
洛阳黄河公路大桥位于河南省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孟津县和孟县之间,全长3428.9米,宽11米。该桥于1977年1月建成通车。
20.洛阳黄河大桥
洛阳黄河大桥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位于焦枝铁路复线上,全长2802.76米。该桥于1994年竣工。
21.长东黄河铁路大桥
长(垣)东(明)黄河铁路大桥位于河南长垣县与山东东明县交界处,大桥全长(包括引桥)10282米。大桥上还设有长1.24千米的会让站,使对开的列车在这座单线铁路桥上可以会让通过。该桥于1984年2月正式开工修建,1985年10月建成通车。
22.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以东约20千米处,全长4445.09米,宽18.5米,大桥南北引道总长10.2千米,全桥有108孔。该桥于1988年2月动工修建,1989年12月建成通车。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23.北镇黄河大桥
孙口黄河特大桥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和河南省台前县交界处的黄河上,是京九铁路的一部分。大桥全长6685米,共148孔,151个墩台,是黄河上最长的双线铁路桥梁,其中正桥长3577.2米。该桥于1995年12月通过通车鉴定。
24.济南黄河公路大桥
济南黄河大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北郊,该桥于1978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1982年7月建成通车,大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总长2023.44米,主桥长488米,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桥。有5个孔,其中最大跨径220米,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桥梁,在当时世界十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排行第8位。桥面分行车道和人行道两部分,全宽为19.5米,双向4车道,其中行车道为15米。
25.东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
东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黄河三角洲上的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城附近,地处黄河最下游,距黄河入海口约40千米。大桥全长2817.46米,主桥长682米,共有76孔,主孔跨径288米,桥面宽19.5米,其中车行道16米。此桥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新型钢箱斜拉式结构。在大桥钢梁腹部,还设有直径为529毫米的大型输油管道。该桥于1985年12月正式动工修建,1987年9月建成通车。
26.东明黄河公路大桥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山东省菏泽市西北,是山东省境内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被誉为“齐鲁第一桥”。该桥是国道106线跨越黄河的特大桥梁。大桥全长4142.14米,宽18.5米,4车道。该桥于1991年10月正式开工修建,1993年9月全桥竣工通车。
27.孙口黄河特大桥
孙口黄河特大桥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和河南省台前县交界处的黄河上,是京九铁路的一部分。大桥全长6685米,共148孔,151个墩台,是黄河上最长的双线铁路桥梁,其中正桥长3577.2米。该桥于1995年12月通过通车鉴定。
(三) 石窟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西面16千米的武周山北崖,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依崖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万余尊,大部分为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至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凿琢而成。被人称赞为“雕刻奇佛,冠于一世”。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冈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云冈石窟第九窟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千米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采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2.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千米处,是与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千米,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手托宝塔的天王和右手叉腰的力士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3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两手握拳,胸上、手上和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详,左右两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画,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3.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约50千米处、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中,积石山虽然地处西北高原,但风景独好,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
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佛教徒在炳灵寺建寺开窟及造像活动,在西晋时便已开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即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了当时佛教一大胜地,因此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
炳灵在藏语中是“十万佛”之意。石窟开凿于西秦的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第169窟中有当时的墨书题记,这是全国石窟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题记。此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各代都有程度不等的新窟营建。炳灵寺石窟有上、下两寺,分布在南北2千米长的峭壁上,濒临黄河,地势险要。炳灵寺石窟现存窟34个,龛149个,大小石雕像694身,泥塑像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塑像大者27米,小者仅20多厘米,唐代的作品约占2/3。另有一座石雕的方塔,四座泥塑塔。
炳灵寺最大的洞窟是169窟和172窟,高达40多米。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有记载:“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二窟开凿在离地面六七十米的悬崖绝壁上,沿三转五回盘旋而上的栈道天梯可以到达二窟。西秦时开凿的169窟塑造了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北壁正中的大立佛的形象,造型概括、手法简练、比例谐调。该窟南壁的大立佛,眉目俊秀,衣纹线条简单流畅,衣服下面的肌肤依稀可见。171龛是唐代的弥勒佛大像龛,依山开凿雕刻,高达27米,原来是石胎泥塑,现在泥塑部分早已经毁坏,虽不能看到它完整的体貌,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型丰满、比例匀称的特征。这样巨大的雕塑,没有高超的艺术技法是很难实现的。
炳灵寺石窟169窟北壁壁画
炳灵寺石窟的西秦壁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说法图、维摩诘变、无量寿佛、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及十方佛、千佛、飞天、伎乐、供养人等,画风质朴,粗犷。隋、唐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和重制,保存下来的不多。隋代壁画主要是8窟南北壁的供养菩萨画像,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元、明两代的壁画比较有特色的有3窟西壁上层的元代佛教故事画,3窟南壁元代的八臂观音和168窟南壁的明代八臂观音,以及172窟木阁上的明代木版画涅槃。这些壁画虽然都是以密宗为内容的,但是其绘画的技法却仍然继承了唐宋的传统,线条圆润严谨,使用浓重热烈的色彩来装饰。1964年在窟前修建了一道20多米高,2米宽,长350米的石坝,更好地保护了下寺的全部石窟群。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千米处的天水市北道区麦积乡。石窟建造在距地面14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悬崖峭壁之上的洞窟
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10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麦积山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石窟寺在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龙门、云冈石窟帝王式的雕塑造像不同的是,麦积山石窟造像中出现了大量充满生活情趣和普通人情感,世俗化的形象。他们不仅是菩萨与弟子,更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世俗人物。古代艺术家通过世俗化,人格化的大胆表现手法,把神与人,宗教与世俗完全融为一体,是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和民族化的生动反映。在中国众多的石窟寺中,麦积山石窟是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一起列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
麦积山石窟壁画多以宗教故事题材为主。麦积山石窟自后秦开窟造像至今,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已经走过了将近1600年的历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千年古窟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变迁,也经受着风雨侵蚀和自然灾害的考验。几度兴盛、几度衰败。
5.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坐落在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须弥山东麓。须弥山是梵文的音译,也可称为须米楼、苏弥楼、须弥楼等,意译“妙高”、“安明”、“善积”等,指印度传说中的佛教名山。
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经过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明、清等朝代不断添凿及修葺重装,形成了如今的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八大区域162座洞窟。其中保存着各代造像雕刻品、彩绘、壁画、石刻题记的洞窟70余座,造像350余尊。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群自南而北分8区,即大佛楼区、子孙宫区、圆光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3个窟区和黑石沟区。编号洞窟132个;造像保存较好的洞窟20个;佛龛113个,造像315身。
须弥山石窟
石窟初创于北魏,兴盛于北周至唐,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北魏至隋,有洞窟56个。洞窟形制主要为方形窟、佛像方形窟和中心柱窟3种。方形窟主要用作禅窟、影窟、僧房窟等;佛像方形窟的雕像或开龛或不开龛;中心柱窟的中心塔柱皆方形,柱壁、窟壁均开龛造像。前期造像题材多以一佛二菩萨为基本组合,至隋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铺五身的题材。本期洞窟以北周窟最具特点,其规模巨大、雕饰繁丽、题材丰富为其他地区的石窟所罕见。后期洞窟主要为唐代开凿,共61个。洞窟形制有大像窟、佛殿窟、僧房窟、中心柱窟、涅槃窟和影窟6种。窟内或正壁或三壁起坛雕像,窟壁、中心柱窟皆开龛。各窟造像组合有一铺七身、九身、十一身、十三身等多种形式。唐以后,须弥山不再有开窟造像活动,但西夏、宋、金、明各代仍有规模不等的装修和寺院建设。以明代最为兴盛,须弥山现存的三通明代碑刻对此多有记载。现为宁夏旅游景点之一。
6.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公元~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194窟唐代彩塑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第194窟唐代彩塑,菩萨面相圆润,身材丰腴,宽妆高髻,薄衣轻纱,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特点。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17窟、96窟、130窟、158窟、200窟、259窟、285窟、428窟等。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拄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10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10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25千米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他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10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5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4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1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 60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80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
有关话说黄河的文章
3.3.5.2结论通过本报告的论述,工程实施后每年将增加发电量6.08亿kW·h,使当地供电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长期以来卫宁灌区无坝引水的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提高了老灌区的灌溉保证率,而且可以为新开发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大,可以容纳规划的主动和被动移民来此居住、生活。......
2023-06-21
(一)电力测功机电力测功机为利用电机测量各种动力机械轴上输出的转矩,并结合转速、转矩测量以确定功率的设备。为探求河段的冲淤特点,又将位山枢纽修建前受东平湖影响较小的历年各次洪峰过程的水沙特性及河段的冲淤情况进行对比,如表6。......
2023-06-24
其中,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享有权利的人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称为债务人。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损失,而加害人负有赔偿受害人损失的义务。......
2023-07-30
专项费用包括施工场地建设费和安全生产费。④工地试验室所发生的属于固定资产的试验设备和仪器等折旧、维修或租赁费用。⑥文明施工、职工健康生活的费用。施工场地计费基数为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减去专项费用。安全生产费按建筑安装工程费乘以安全生产费费率计算,费率按不少于1.5%计取。......
2023-08-24
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员有违法情形,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除名。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部门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2023-07-30
因此,结合玄高、昙弘等人在麦积山修禅的历史事实,可以推定当时已开凿有小型禅窟,这应该是麦积山最早的窟龛,可惜现已无存。此后,整个北朝时期至隋唐阶段,麦积山石窟的开凿从未间断,并于唐朝初年完成了整个崖面营建工作,其主要特点如下:......
2023-12-05
这次灭佛事件对北魏境内佛教打击巨大。此后一段时期内,陇右的天水、金城一带不断发生氐、羌民众反抗北魏统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和营建。根据统计,麦积山北魏晚期开凿的窟龛约占北魏窟龛数量的一半左右,其中规模宏大的133窟就开凿于这一时期。......
2023-12-05
桥梁是道路跨越障碍的人工构造物,这些障碍有江河、湖泊、山谷、深沟以及其他线路。其作用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活载传至地基。桥墩设在两桥台中间,支承桥跨结构。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目前常用的有简支板桥、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拱式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拱圈或拱肋。图4-13 刚架桥吊桥。......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