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公务员健康科普:防治妇科疾病!

公务员健康科普:防治妇科疾病!

【摘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及服用大量抗生素时容易引发。炎症时,应根据感染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抗菌、抗真菌的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确诊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脓肿穿孔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第三节 妇科疾病的防治

妇科疾患是指与女性生殖系统有关的疾患,常由感染、损伤或激素改变等因素引起。常见的有:盆腔疼痛,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的炎症;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另外还有与月经有关的问题,如经前期综合征、痛经等。有些症状轻微,可以自愈。有的就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治疗,如感染等。

一、盆腔疼痛

【病因】

盆腔疼痛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许多原因都可导致此症状。可以是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等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心理(精神)性慢性盆腔疼痛。据调查显示,焦虑、抑郁、愤怒、敌对情绪等心理因素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引起盆腔疼痛。心理因素可以使疼痛的感觉更严重,甚至身体没有任何毛病也会感到疼痛。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婚姻生活不和谐。

【病症】

突然发作的剧烈的盆腔疼痛,伴有剧烈的下腹痛,发热。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如果是慢性盆腔炎,则表现为持续低热,易疲乏,病程较长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还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此外,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

【诊断】

●突然发生剧烈下腹部或盆腔部位的疼痛。首先应排除其他外科的急腹症,例如阑尾炎、肠穿孔、卵巢囊肿扭转、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医生常常根据疼痛的性质、特点(如锐痛、钝痛)、发作的情况、持续时间、开始出现的部位等来判断。

●查体。进行查体和盆腔检查确定受影响器官和部位。

●实验室检查。通过全血细胞计数、小便检查、妊娠试验等可以提示是否有内出血、感染或异位妊娠。

●仪器检查。必要时可用超声波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时还需要用腹腔镜来检查腹腔和盆腔或剖腹探查来明确疼痛的原因。

【治疗】

根据诊断的不同疾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心理干预治疗、药物保守治疗、中医治疗及体育锻炼辅助治疗。

二、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壁的炎症,外阴炎是外阴(女性外生殖器)的炎症,外阴阴道炎是指外阴和阴道的炎症。

【病因】

●感染。阴道炎常常因为感染、异物刺激、肿瘤或其他生长物如疖肿等引起炎症;局部卫生状况差,细菌和真菌繁殖引起阴道刺激性症状;经常用香皂或药皂清洗,破坏了局部酸碱环境,导致细菌繁殖而感染;因患其他疾病而长期大量服用抗菌素可引起外阴霉菌感染。

雌激素变化。生育年龄的妇女,随着雌激素的变化,阴道有正常的分泌物,呈水样、黏液状或白色牛奶状,其类型和分泌量在经期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绝经以后,雌激素减少,阴道黏膜和外阴的组织变薄,正常的分泌物减少,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

【病症】

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常的阴道分泌物常常量增多、有异味,比正常分泌物稠,颜色有改变,可能像软奶酪,也可能呈黄色、淡绿色或带血。炎症期常伴有阴道瘙痒、溃疡、疼痛。

根据感染的微生物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念珠菌(酵母菌)感染:发展较缓慢,有严重的瘙痒和外阴、阴道烧灼感,皮肤发红、刺痛。阴道分泌物呈乳酪状、浓稠、黏附于阴道壁上。在月经前一周,症状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及服用大量抗生素时容易引发。

●阴道滴虫感染:阴道分泌物呈白色、浅灰绿色或浅黄色泡沫状分泌物,常常在月经后突然出现,有难闻的气味和严重的瘙痒。

●癌变反应:阴道分泌物呈水样,常常可能由阴道、子宫颈或子宫内膜的癌症引起。子宫颈息肉可能引起性交后出血。有时外阴发痒或不舒服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或原位癌引起的,原位癌是一种没有浸润到其他部位的早期癌变,可以手术切除。

●溃疡:外阴疼痛性溃疡可能是疱疹感染或脓肿;无痛性溃疡有可能是癌或梅毒。

【诊断】

根据临床检验确诊。诊断阴道炎,还需要了解病史。例如,分泌物出现在月经周期的什么时间;是偶尔出现,还是持续存在;以前治疗的效果如何;是否伴有外阴瘙痒、烧灼感和疼痛;阴道是否有溃疡等。还要了解有关生育控制的情况,是否有性交后疼痛;过去阴道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使用有刺激的洗衣剂等情况;还要包括性伴侣是否有症状、家中是否有腹股沟部瘙痒的人等。

【治疗】

●清水冲洗。用清水冲洗外阴,可以减少分泌物的量,保持外阴清洁。炎症时,应根据感染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抗菌、抗真菌的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口服药剂。经绝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性阴道炎)可用雌激素代替治疗。雌激素可以用口服剂、皮肤贴剂或用软膏剂涂敷外阴和阴道。

【预防】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确诊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皮肤损害如像牛皮癣,可外用可的松软膏。引起刺激的物质如化妆乳霜、粉和某些种类的避孕套等不应使用。

三、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分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

【病因】

盆腔炎通常由感染引起。细菌经阴道、子宫进入输卵管。最常见的是通过性交感染,也可以在分娩、流产时感染。

【病症】

●腹痛恶露。常出现在月经后,下腹疼痛逐渐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感染初期,往往只有低热、轻到中度的腹痛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不多。随后,出现高热、阴道脓性分泌物等典型症状,但衣原体感染时,分泌物并不增多。

●输卵管堵塞。堵塞的输卵管内可以有积液,造成输卵管肿块,引起慢性疼痛、月经不规则和不孕。

●形成脓肿。输卵管、卵巢和盆腔内可能形成脓肿,如果脓肿破裂,脓液溢入腹腔,症状会迅速加重,下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休克)。感染扩散到血液,导致脓毒症,可能危及生命。脓肿穿孔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低热、易感疲劳、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

【诊断】

临床根据症状和化验诊断。

●疼痛。进行盆腔检查和腹部扪诊,压迫子宫颈及周围区域,会感觉剧烈疼痛。

●白细胞计数较高。(www.chuimin.cn)

●标本培养。从子宫颈、直肠和咽部取标本进行培养和显微镜检查,鉴别诊断病原微生物。

●穿刺确诊。后穹隆穿刺术是经阴道壁刺入盆腔,取脓液标本检查诊断,也可用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观察。

【治疗】

●急性盆腔炎:主要是多休息,保证高蛋白营养性饮食,补充水分,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

抗菌素应用要有选择,通常需要做好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取抗生素治疗。一般患者可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抗菌素的治疗要足程足量。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进行辅助治疗。

●慢性盆腔炎: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来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配合抗菌素治疗。

配合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物理治疗,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经期、产后、流产后的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受风寒,不宜过度劳累。

●饮食应清淡。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赤豆、菠菜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经期避免性生活。月经期忌房事以免感染。月经垫要注意清洁卫生,最好用消毒纸巾。家庭可用微波炉进行消毒。

●补充水分。如有身体发热,要注意多喝水以降低体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

四、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在子宫壁上由于子宫肌肉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至少有20%患子宫肌瘤。

【病因】

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关。妊娠期间,肌瘤常常要长大,而绝经后又慢慢缩小。

【病症】

子宫肌瘤常常没有外在症状,即使长到比较大的时候也可能没有症状。症状取决于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在不断增大或是逐渐退化等。常见的症状有: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有时在两次月经间有出血。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疼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腹胀等。

●输卵管堵塞。少数可因输卵管堵塞或子宫腔变形而引起不孕。

贫血。由于月经过多而引起贫血。

●流产或早产。没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在妊娠期也可能引起流产、早产或产后出血等问题。

●多发。子宫肌瘤常多发,即使手术后也易复发。

【诊断】

通常通过盆腔手诊检查就能作出诊断,可用超声波扫描进一步证实。为了鉴别症状是否由其他疾病如子宫癌引起,可做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和巴氏阴道细胞涂片检查。

【治疗】

大多数肌瘤不需要治疗,但应每隔6~12个月做一次复查。如果子宫肌瘤长大,症状加重,可以手术切除肌瘤。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开腹手术,适于较大瘤体。一种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保留子宫,术后易恢复。如果月经期出血很多,或剧烈疼痛和压迫感逐渐加重,或肌瘤迅速长大、扭转、感染等都应当做子宫全切术。

五、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包括神经过敏、易怒、情绪不安、抑郁、头痛、组织肿胀、乳房触痛等各种各样症状的疾病。常常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

【病因】

经前期综合征可能与月经周期中出现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动有关。雌激素能导致水潴留,这或许可以解释体重增加、组织肿胀、乳房触痛和胀气等。其他一些激素和代谢的变化也可能与症状有关。

【病症】

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通常出现在月经前1~2周,持续数小时到14天左右,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接近绝经期的妇女,症状可能持续到月经来潮以后。一旦出现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在以后的每个月经周期都有可能再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精神症状:焦虑情绪波动,易怒,不能自制;抑郁,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躯体症状: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

●低血糖。

【治疗】

●症状轻者无须治疗。需要服用含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避孕药和服用利尿剂治疗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调整饮食。减少盐的摄入,以缓解水潴留,减少肿胀;饮食结构应少糖、咖啡和酒精饮料;增加主食以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进食的次数,少量多餐,避免恶心、呕吐。

●补充富含钙和镁的食物,适当服用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6,可能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服用量不宜大以避免带来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药物止痛。疼痛加重时服用布洛芬、芬必得等可以缓解头痛、关节痛和子宫痉挛引起的疼痛。

●适度锻炼。适当加强柔韧、舒缓的锻炼可缓解精神压力,对减轻神经过敏和焦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