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公务员健康:胃肠疾病防治的实用指南

公务员健康:胃肠疾病防治的实用指南

【摘要】:第七节胃肠病的防治一、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由饮食不当,吃了细菌、病毒或毒物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炎症。集体发病时应查明食物污染源。经纤维胃镜检查和化验幽门螺杆菌检查,可确诊本病。胃酸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有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作用,长期服用可诱发本病,妨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七节 胃肠病的防治

一、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由饮食不当,吃了细菌、病毒或毒物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其中以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最多见,常发生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常因集餐食物污染而发生规模不等的食物中毒暴发,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病因】

●众多肠道致病菌或病毒以及某些毒物污染食物或饮水被食用而发病。

●一次大量饮酒或服用某药品,直接刺激胃肠黏膜而发病。

●暴饮暴食、忽冷忽热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先吐后泻,轻者3~5次,重者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便、深黄或黄绿色、恶臭。同时可伴有肠鸣、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患者有进食污染食物史。共食者短期内聚集发病。

【诊断】

症状典型诊断不难。集体发病时应查明食物污染源。

【治疗】

卧床休息,及时补糖、补盐、补水,对症治疗,抗感染或解毒。轻者可自我治疗,重者应尽快就医。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发病后头几小时禁食,不要服止泻药,尽量使进食的污染物自然排出。同时口服糖盐水(糖10g、盐1.75g、加开水500m l)或口服补液。或症状缓解后可适当进食米汤、米粥、面包等易消化的食物。完全恢复后,不要喝酒、喝牛奶奶制品,不要吃生菜水果等,使胃肠休养一个时期。

●对症治疗。腹痛严重,可口服解痉药止痛,如颠茄片、莨菪片等。腹泻严重者也可用止泻药,如思密达、整肠生等。

●抗菌治疗。感染性腹泻,可口服黄连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预防】

本病为典型的病从口入疾病。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是预防关键

●饮水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吃不新鲜的海产品,剩菜剩饭要充分加热后再进食。夏、秋高发季节少吃生冷食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暴饮暴食,要戒烟限酒。生活中要注意冷暖等。

二、慢性胃炎防治

慢性胃炎是由多因素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进食而导致营养不良、消瘦。还可引起贫血胃癌等。

【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胆汁和胰液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之易受胃蛋白酶的损害。

●老年人易发生萎缩性胃炎,可能与胃黏膜退化、供血不足、营养不良、分泌低下、屏障功能减退有关。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烈酒、浓茶、辛辣及粗糙食物等。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使部分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

【症状】

慢性胃炎病情迁延、进展缓慢、反复发作、症状多不典型。多数患者发作时表现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加重、无规律的隐痛、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饭后恶心、呕吐等。极少有消化道少量出血,少数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胃体胃炎有明显厌食、消瘦,并发恶性贫血时,会出现舌尖、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炎,如双足及上肢感觉异常。

【诊断】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消化不良者。经纤维胃镜检查和化验幽门螺杆菌检查,可确诊本病。

【治疗】

●原则:在医师指导下,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为基础,以根治幽门螺杆菌为主导,辅以抗胃酸、助消化、促进胃蠕动和黏膜生长的药物对症治疗。

●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清淡细软,干稀搭配、冷热适中、营养丰富、细嚼慢咽。禁忌辛辣、烧烤、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

●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克拉霉素,每次1g,每日2次,甲硝唑0.25g和兰索拉唑30mg,每早1次。同时应用1周,根除率达93%。(www.chuimin.cn)

●抗酸治疗:替丁类药如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

●助消化治疗:胃蛋白酶合剂等。

●促胃蠕动治疗:马丁啉、胃复安等。

●保护胃黏膜治疗:硫糖铝、兹林等。

中医药治疗:牛黄清胃丸、舒肝和胃丸、麦味地黄丸等。

【预防】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丰富、清淡饮食、冷热适宜、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忌油腻辛辣,戒烟限酒,不饮浓茶,少吃或不吃熏烤、腌制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以尽量减少对胃黏膜刺激。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心情舒畅。

三、消化性溃疡防治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主要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指肠溃疡,俗称溃疡病。

该病为公务员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本病。一般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比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年龄平均晚10年,二者之比约为3∶1。消化性溃疡病程漫长,季节性反复发作。秋冬和冬春之交多发。严重者可因溃疡穿孔引发急性腹膜炎。因侵及血管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也可引发癌变。近年来由于病因比较明确,防治该病已不再困难。

【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胃酸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决定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有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作用,长期服用可诱发本病,妨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该病有明显家族性,体型瘦长者多发。

●吸烟,酗酒,浓茶、咖啡等。

●诱发因素:季节转换,冷暖不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辛辣、生冷、粗硬食品,情绪波动等。

【症状】

●特点: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病程可几年、十几年;周期性发作与缓解期相互交替、缓解期短则几周或几月,长可几年;发作有明显季节性,多于秋冬和冬春之季时发作;发作时上腹部疼痛呈节律性。有时情绪不良或服用某种药物而诱发。

●症状:发作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可表现为钝痛、烧灼痛、胀痛或剧痛等。典型者可有胸口窝轻度或中度持续疼痛,其可被抗酸药进食缓解,疼痛多发生在餐后1~3小时,偶有午夜疼痛,不典型者表现为含糊不清的上腹隐痛、不适,伴以胀饱、厌食、嗳气、反酸等症状。如疼痛加剧且部位固定并向背部放射,又不能被抗酸药缓解,提示可能有慢性穿孔。如突然上腹剧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痛,提示可能有急性穿孔。本病多无明显体征。

【诊断】

●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

●纤维胃镜检查。直视、摄影可观察溃疡部位大小、形态与分期,同时做胃黏膜活检及HP检测,是对本病最好诊查方法。

【治疗】

●原则: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情绪乐观,饮食调整。三餐定时定量,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熏烤食品,浓茶、咖啡等。牛奶、豆浆不宜多饮。戒烟、忌酒、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

如并发溃疡出血、穿孔等可及时手术治疗。

【预防】

●生活规律,避免烟、酒等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季节转换注意冷暖等。

●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避免劳累、精神紧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