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及当代意义

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及当代意义

【摘要】:论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罗莎·卢森堡是波兰、德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的女革命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著名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是19世纪末以来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卢森堡坚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这是一个重要的建党原则问题。

论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年)是波兰、德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的女革命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著名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是19世纪末以来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她以忘我的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宝贵思想遗产。她阐述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丰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导师列宁对她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1]卢森堡在长期的建党实践活动中,阐述了她的党建思想,为丰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学习和研究卢森堡的建党思想并从中得到启示,对于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卢森堡提出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完整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何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支配下进行活动的。一个政党以什么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不仅关系到这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到它和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命运和前途。而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要引导本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胜利,必须用先进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卢森堡坚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这是一个重要的建党原则问题。那么,无产阶级政党应坚持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呢?她非常明确地指出,党的指导思想,不是别的,“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2]其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第一,这个理论是科学的,它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正因为它是科学的,它就像闪电一样射入资产阶级社会中这块无产阶级的园地,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3]“马克思学说是资产阶级科学的产儿,但是这个孩子的诞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4]第二,它是革命的,它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指明了自身解放的道路。她说:“马克思首先做到了把工人阶级的政策置于自觉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从而把它锻造成置现存的社会制度于死地的武器。当今的社会民主党工人政策的基础一般说来是唯物主义史观,具体说来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5]“马克思在从当今社会的基础上自然发生的无产阶级运动同社会主义之间架设起来的桥梁是: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6]第三,它是战胜各种错误思潮的锐利武器。卢森堡所处的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充满着各种错误思潮。她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战胜这些思潮,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此,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反对各种主要类型的机会主义思想的毁灭性的武器。”[7]“一旦广大工人群众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锐利的、可靠的武器,那么所有小资产阶级倾向,所有机会主义思潮就会化为乌有。那时运动也会立于可靠的、坚实的基地上。”[8]第四,它使工人阶级觉醒,使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卢森堡指出,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类借助于马克思的思想才探明了自己的社会过程的秘密。此外,由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就指明了这样一条道路:社会从自然发生的、不自觉的阶段进入自觉的、符合愿望的、真正人历史阶段;在前一个阶段里,社会形成自己的历史就像蜜蜂建造蜂房一样,在后一个阶段里,社会的意志和行动第一次取得一致。社会的人自从几千年以来将第一次做他想做的事情”。[9]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这是毫无疑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至今一直是党内大多数人的决定性方针。”[10]卢森堡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又特别强调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个方面应有的态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把它看做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像伯恩施坦那样,篡改它,把它弄得支离破碎。“马克思的创造作为科学成就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它也已经超越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直接需要,尽管它是为这一斗争而创造的。无论就他对资产阶级经济的详尽而完整的分析来说,还是就他的历史研究方法及其无限的应用范围来说,马克思的贡献都大大超出了实际阶级斗争的直接需要。”[11]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的。“马克思的学说随着每个新的肩负起阶级斗争的无产者的出现而不断得到证实。所以它同时又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它本身也是过程,社会革命将成为共产主义宣言的最后一个篇章。”[12]无产阶级政党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也是提高其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是因为它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它始终保持着先进性。今天,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也是我们从学习卢森堡关于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论述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二、卢森堡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是革命的向前推进的因素,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列宁也说:“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3]党和阶级不同,党不能包括整个阶级,而只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的先进部分和积极部分。卢森堡在论述党的先进组织的性质时指出:“社会民主党人站在这一斗争的最前列,为这一斗争制定统一的计划,提供一个组织,并且努力使这一斗争具有明确的目标。”[14]无产阶级政党是用先进理论作指导的并且能够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社会民主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代表,同时也是社会所有进步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被压迫的人们的代表。”[15]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卢森堡十分推崇列宁创建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列宁的党是俄国唯一在那最初时期就理解革命的真正利益的党,它是革命的向前推进的因素。”[16]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卢森堡关于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党大力推进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家知道,判断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具有先锋队性质,主要看这个党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宗旨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不是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在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卢森堡指出党必须有自己的纲领,强调最终目的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要把日常的斗争和最终奋斗目标统一起来

一个政党的纲领通常是指党为了本阶级的利益所制定的政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党的纲领是构成政党的要素之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出正确的纲领,才能有正确的奋斗目标,才能按照这个目标制定出正确的行动路线,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卢森堡十分重视党的纲领的制定。她认为党的纲领应当规定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道路。“对于俄属波兰的无产阶级来说,这一纲领就是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相适应的、也是俄国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口号:推翻专制制度。”[17]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不仅规定了全党奋斗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要走的道路,而且运用这面旗帜来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实现党的政治领导,保证全党以至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因此,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制定党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卢森堡在论述制定党的纲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驳斥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针锋相对地指出:“夺取政权仍然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斗争的灵魂。工人阶级不应当站在哲学家的颓废立场上:‘最终目的对我说来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不,恰恰相反:同最终目的没有关系的运动本身、作为目的本身的运动对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最终目的对我们说来就是一切。”[18]卢森堡在强调最终目的重要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党的宣传、教育和鼓动工作的作用。她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是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引导我们走向胜利的唯一的暴力手段是在日常斗争中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启蒙教育。”[19]要使工人阶级“首先觉悟到自己的任务,并且作为阶级组织起来”,[20]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卢森堡还强调不能把党的日常斗争同最终目的割裂开来,而应当把二者统一起来,但日常的各项斗争必须服从于党的最终目的。她说:“从党诞生时起,日常的实际斗争同最终目的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直到最后也将始终如此;只要党还存在和发展着,这个问题就不会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一定要一再以新的形式出现。”[21]的确,在卢森堡看来,当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的”被看成是微不足道时,党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理论纲领。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党的日常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党的战略策略以及党的理论纲领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在任何时候,无产阶级政党都需要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奋斗纲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包括了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在内的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就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来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以往历史上的一切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唯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它能极大地动员全人类的进步力量为之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要从现实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这又是卢森堡关于把日常的斗争和最终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四、卢森堡提出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原则,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无产阶级政党要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夺取政权的任务,必须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是根据形势的要求规定一定时期革命斗争的全局问题,即决定革命的总方针和总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阶级力量的总布局。党为了完成战略任务而采取的一定组织形式、斗争方法和手段就是策略。战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它服从于战略。卢森堡在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时认为,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原则。“我们能用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方法是阶级斗争。”[22]这是必须坚持的。策略必须为战略服务。她说:“我们争取政治自由或者社会改良的斗争不过是取得国家政权和消灭现今社会的预备步骤,所以在这个斗争中,最终目的对于我们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整个斗争因此带有根本同现社会对抗的性质。因而,我们在这个斗争中使用的仅仅是这样的手段,它要符合我们对当今社会所采取的势不两立的立场,此外我们还运用这个斗争本身首先向全体工人进行社会主义的启蒙。”[23]策略服从于战略,它具有灵活性。为了实现战略意图,无产阶级政党就必须坚持灵活的策略原则。“社会民主党的策略所表现的决不是在破坏社会民主党的原则方面的多样性,而是在运用这些原则方面的多样性。”[24]她强调,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原则要求无产阶级在涉及自己的阶级利益的一切地方采取行动,包括参加建立工会、募集捐款等活动。如果连这些日常的活动也放弃,那么,党所从事的政治斗争就会遭到损失。“如果人们使我们放弃工会斗争,或者工会斗争不再继续发展,那么,政治斗争也必然因此遭到最严重的损害。因为,首要的条件是对广大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的教育,而工会斗争是这一方面的最好手段。”[25]同时,卢森堡也强调要参加日常选举斗争和议会斗争等,因为参加这样的活动都有可能取得局部的眼前的实际利益。她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利用议会讲台和选举斗争,教育、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蓄力量,使之成为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手段,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则只有依靠革命的铁锤即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才能实现。

卢森堡关于战略和策略原则的思想,对我们党目前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我们应该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战略。争取世界和平,努力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总目标。然而,世界上的事务错综复杂,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宗教的、民族的等原因,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争端。这些争端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战争和冲突,破坏世界和平,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果我们党处理不好国际事务,必然影响到国内的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党采取应对的策略,妥善地处理好国际事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中,采取了如“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一切向前看”、“通过和平协商,互谅互让,合情合理地解决边界争端”、“避开主权问题,先行共同开发,妥善处理领土争议”等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我们党仍然要坚持这些战略和策略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五、卢森堡提出了“自我集中制”的概念,对民主集中制作了独特的表述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阐述民主集中制思想是卢森堡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

首先,卢森堡独创性地提出了“自我集中制”概念。她指出:“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无非是工人阶级中有觉悟的和正在进行斗争的先锋队(与它的各个集团和各个成员相对而言)的意志的强制性综合,这也可以说是无产阶级领导阶层的‘自我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党组织内部的大多数人的统治。”[26]她同时提出了建立“自我集中制”的两个条件:一是拥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在政治斗争中受过训练的无产者阶层;二是这些阶层有用直接施加影响的办法来表现自己的活动能力的可能性。

其二,卢森堡强调必须按集中制原则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党。她认为:“强烈的集中主义特点一般说来是社会民主党所固有的。”[27]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集中制原则的原因在于,这个党是“在倾向于集中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的斗争必须在巨大的、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框框内进行,因此,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任何分散主义和民族联邦主义的坚决反对者。社会民主党所担负的使命就是要在该国范围内代表无产阶级作为阶级的共同利益以反对无产阶级的一切局部的和集团的利益”。[28]为了使党形成一个整体和更有力量,便于统一领导民族国家的革命事业,无产阶级政党“处处都自然要努力把工人阶级的一切民族的、宗教的和职业的集团团结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党”。[29]对于俄国社会民主党来说,“必须在俄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紧密团结的工人政党”,[30]即一个按集中制原则建立的党。但她同时又强调,党在实行集中制原则时必须考虑“集中程度的大小和集中化的更准确的性质”。[31]

其三,卢森堡辩证地阐述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她认为,集中应该建立在民主之上。她指出,“政治生活的民主形式实际上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最有价值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基础”。[32]她还指出,为了保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就要在坚持原则和团结的前提下,在党内树立政治上活动自由的精神,以使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当前形势独立地采取斗争的手段,广大党员对重大问题应当展开自由的讨论,应当加强对领导机关的民主监督;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有自己的纪律,但应当把这种纪律建立在党员自愿和自觉遵守的基础上。卢森堡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实行这样广泛的民主才能使它的集中制保持“协调配合和团结一致的性质”而不致发生独断专行和过分集权的错误。这种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为前提的、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思想,正是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尽管当时卢森堡还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卢森堡的这一思想的确对列宁产生了影响,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列宁1905年11月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提出了实行党内选举的必要性;在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列入党纲中。

卢森堡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对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仍然有借鉴意义。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也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武器。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全体党员都必须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高执政能力。

六、卢森堡阐述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相互关系,强调必须同脱离群众的现象作斗争

要使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必须正确处理好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卢森堡对这些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卢森堡辩证地阐述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相互关系。她指出:“从整体上说,社会民主党只是无产阶级运动有觉悟的先锋队……它的领袖越是明确地和自觉地使自己成为有觉悟的进行斗争的群众的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他们就越有力量,越有威信。”[33]在这里,卢森堡强调,无产阶级群众需要自己的政党和领袖;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觉悟的群众意志的“代言人”和“执行人”。“在一个像我们党这样的民主政党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少数几个文人、党的干部或议员的观点和意志,而是大多数无产者这几百万人的观点和意志。”[34]

其次,卢森堡认为,领袖由少数人组成,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得到公认的。她强调:“社会民主党的所谓‘领袖’的唯一作用在于启发群众认识他们的历史任务。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的威信和影响的增长只能同他们在这种意义上进行的启蒙工作的量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正好同他们破坏至今一切领袖集团的基础即群众的盲目性的程度成比例的,一句话,是同他们放弃自身的领袖作用,使群众成为领袖,使自己成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执行人和工具的程度成比例的。”[35]“迄今为止的所有革命都是由人民中的极少数来领导革命斗争的。他们给斗争规定目的和方向,并为了胜利地争得他们自己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而把群众仅仅当作工具来利用。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一次只有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并由大多数劳动者去进行才能取得胜利的革命。”[36]无产阶级的领袖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动员和依靠人民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其三,卢森堡认为党的领袖通过党组织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她强调,党的领导机关“必须推广每一种强大的首创精神和良好的开端……把自己变成党的意志的喉舌和工具,而不是相反”。[37]由此看来,党的领袖集团作出决策和决定,要靠党组织去贯彻执行,通过党组织的具体工作,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

其四,卢森堡认为,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作为一个自觉的阶级来行动,来从事解放自己的事业。“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业。”[38]“所谓工人阶级决不是一个七人或哪怕是十二人的党执行委员会,而是有觉悟的无产阶级群众本身。工人阶级在解放斗争中每前进一步必须同时意味着它的群众的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自主权和首创精神的增长。”[39]工人运动有一个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自觉的工人运动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发动的。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教育工人、启发工人觉悟的责任。

其五,卢森堡坚信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卢森堡在牺牲前夕写的《柏林秩序井然》一文中对人民群众的作用作出了精彩的评价,“群众是决定性的,群众是磐石,革命将依靠这块磐石取得最后胜利”。她认为,脱离群众,靠少数人采取的密谋斗争方式只会给革命招致损失。她说:“但是当党一旦把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成目的并且采取由一群‘勇敢的少数’的进行密谋的道路之后,党就丢掉了本来的群众斗争路线。”[40]党对人民群众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而应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在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仍然要正确处理好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党章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民主集中制观念,要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任何在历史发展中起进步作用的领袖人物都必须是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群众意志的执行者。决不能贬低集体,贬低群众,任意夸大领导者个人的作用。

七、卢森堡告诫全党要警惕官僚主义蜕变,提出了克服党内官僚主义的应对措施

卢森堡对党内的官僚主义现象是深恶痛绝的。1911年,她在《再论群众和领袖》一文中严厉地批评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对摩洛哥事件采取的消极的官僚主义态度。同时揭露了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官僚主义现象,认为这种官僚主义现象“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因为“任何从事日常行政事务工作的机构都容易陷入官僚主义和例行公事”。卢森堡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对党内官僚主义的态度:“在我们队伍中可以经常听到我们党的最高领导的官僚主义的抱怨,说这种官僚主义扼杀了生气勃勃的政治活动力。这种抱怨是完全合理的。”她还认为,实行“极端集中制”会使党的领导机关因垄断权力而陷入官僚主义泥潭,给党造成严重损害。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人们“把具有消极性质的独断专行的全权赋予党的领导机关,那么这恰恰是把每个党的领导机关的保守主义(这是从这些机关的本质中必然产生的)人为地强化到危险的程度”。[41]为此,她提出了克服官僚主义的应对措施:一是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和“公开舆论”的监督。她十分强调党员群众对党的领导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并对颠倒这两者关系的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果认为觉悟的工人在党组织内部还没有实现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可以‘暂时’由党的中央机关‘受委托行使的’单独统治来代替,工人群众还没有做到的对党的机关的活动和行为的公开监督反而可以由中央委员会对革命工人阶级的活动实行的监督来代替,那就是错误的。”[42]二是发挥“全党生气勃勃的政治积极性”,开展对党内官僚主义的批评。“只有全党生机勃勃的政治积极性才是对这种弊病的一种真正的补救。”[43]三是发挥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开展积极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反对拖拉作风同反对工人运动中的中央领导机构过分的权力幻想一样,除了广大党员群众自身的首创精神、自身的思想工作和自身的朝气蓬勃的政治生活外,再没有其他手段。”[44]

卢森堡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也给我们很有价值的启示。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官僚主义的滋长蔓延,妨碍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不同程度地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那些已经发展为作威作福、欺压群众的地方,必然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甚至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它违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合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对于官僚主义,我们必须坚决斗争,决不能姑息迁就。克服官僚主义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党的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卢森堡牺牲已87年,她的党建思想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尽管她的某些党建理论观点存在着错误,如她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论俄国革命》中阐述的某些不正确的观点等等,但是,总的来说,她的党建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说,卢森堡的传记和全集(包括她的党建思想)“对教育全世界好几代共产党人来说都将是极其有益的”。[45]

(宋镜明、黄飚,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并入选《论文汇编》)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2页。

[2]《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

[3]《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

[4]《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6页。

[5]《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

[6]《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www.chuimin.cn)

[7]《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

[8]《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

[9]《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页。

[10]《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3页。

[11]《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6页。

[12]《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7页。

[13]《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14]《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15]《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16]《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17]《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页。

[18]《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46页。

[19]《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

[20]《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25页。

[21]《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页。

[22]《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23]《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0页。

[24]《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页。

[25]《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9页。

[26]《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27]《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28]《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42页。

[29]《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30]《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31]《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32]《卢森堡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页。

[33]《卢森堡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34]《卢森堡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6页。

[35]《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0~491页。

[36]《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3页。

[37]《卢森堡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9页。

[38]《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4页。

[39]《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6~97页。

[40]《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页。

[41]《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8页。

[42]《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5~506页。

[43]《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

[44]《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增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

[4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