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党的十四大新特点:学江泽民关于党建的论述

党的十四大新特点:学江泽民关于党建的论述

【摘要】:党的十四大以来自身建设的新特点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也给党的十四大以来自身的建设以重大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就强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党的十四大以来自身建设的新特点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也给党的十四大以来自身的建设以重大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的遗教。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始终遵循邓小平同志的遗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江泽民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同时,我们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1]因此,党的建设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要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从而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并赋予党的建设新的内容。

二、步入制度建党的轨道

新时期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制度建设的新路子,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步入了“制度建党”的轨道,这是党的建设的又一特点。

鉴于“文革”的深刻教训,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的新观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突出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就强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他说:“只有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全党智慧,保证党的政策的正确和有效实施,增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我们的事业顺利前进。”[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强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把它当做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重申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必须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反对违背和否定这一制度的各种错误倾向,防止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江泽民坚定地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为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维护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的各项决定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必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制定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必须严格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党的纪律,都必须给以应有的处理。江泽民引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三、党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考验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开放就很难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

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的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人们由多年来只对精神的追求转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样,在我国社会资源不发达尤其是在物质财富不充足的情况下,人们对通过何种手段迅速扩大资源、增加个人物质财富的考虑就多了,使得一些人特别是手中握有实权的党员干部在物质利益面前腐化堕落。改革开放以来,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如果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党风、社会风气坏下去,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4]所以,“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5]

那种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反对腐败对立起来,认为反对腐败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能反对腐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一定要把反腐败斗争当成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抓出成效,取信于民。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法制。江泽民强调说:“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持遏制腐败现象。”[6]

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反腐斗争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为此,还要强调: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把反腐败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结合起来。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打好阶段性战役,一步一步把斗争引向深入。重点抓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抓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举报和专门机关依法查处结合起来;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这样,反腐败斗争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端正党风也就有了希望。因此,加强党风建设和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是使我党经受住改革开放考验的关键。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国门洞开,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会乘机而入,而且国际资产阶级也借机加紧渗透,从各个方面玩弄“西化”、“分化”的伎俩;国内极少数人也借机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企图在政治上腐蚀党的机体。对此,党保持了高度警惕,我们党成功地经受住了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的考验,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向前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的新课题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提出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把这一转变提高到能否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地位。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7]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作为这一体制改革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伴随着这一转变,自身也必然经历着时代的洗礼,使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而解决这一新课题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就构成了十四大以来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执政党的建设是共存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体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搞好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带来的双重效应,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力度,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商品是一个天然的平等派,以及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竞争性、开放性和宏观调控的间接性等特点,因而在思想上能够增进人们的开拓意识、市场意识、平等竞争意识、讲效益和实惠的意识、注意开放和民主的意识。共产党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这些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拓展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奋发进取,也有利于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促进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政策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对于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首先应当肯定的。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的,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容易诱发人们导致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资本人格化的现象也易于蔓延。加之经济形式多样性的变化和经济活动分散流动性的增强等,也给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正效应,尽量抑止其负效应,必须强调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如同一个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锻炼,预防病菌侵入肌体一样。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不得病或减少疾病。江泽民着重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8]他认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全党同志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为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我们党的组织才能增强战斗力、凝聚力,我们的干部和党员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9]以权谋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邪气就滋长不起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课题。(www.chuimin.cn)

五、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十四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我们党,首先在于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决定还提出了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总的要求是:“领导干部必须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具体地说,有五条:(1)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2)具有开阔的眼界、熟悉国情、了解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开拓前进;(3)具有宽阔的胸襟,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4)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5)具有优良的作风、廉政勤政、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谦虚谨慎、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江泽民提出了“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10]的重要思想,提倡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1]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12]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十四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新特点,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原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注释】

[1]江泽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1996年10月10日)。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3]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0月12日)。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2日)。

[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8]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9]江泽民:《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主要任务》(1996年7月24日)

[10]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

[11]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

[12]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199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