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哲学视野下的思政教育能力结构

哲学视野下的思政教育能力结构

【摘要】:从哲学范畴的角度讲,能力是指一定的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为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它是在人的自然素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社会力量和潜能。从表面看,一定的主体能力结构是其主体自然存在的和能动获得的各种要素的统一,是“自己的”,然而由于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其能力结构必然也是社会的。

一、能力结构

人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能力。科学家认知未知事物需要良好的观察和研究能力,军人要从事军事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政治家要从事政治活动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活动能力,等等。没有能力或缺少相应的能力,就会影响相应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实现活动的目的。对活动来说能力十分重要。能力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讲,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或完成某种任务的身心条件。它既包含一个人的现实能力,也包含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从哲学范畴的角度讲,能力是指一定的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为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它是在人的自然素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社会力量和潜能。能力作为社会主体所必备的能够实现并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也是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与价值得以确立的基础。能力作为社会主体的必备条件之一,不可或缺。主体能力结构,就是指主体能力的构成要素及要素的结合方式,对主体能力的形成、巩固、发挥、发展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主体能力结构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当然,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其一,结构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它规定了自身的存在,决定了自身的能力,制约着自身功能的发挥。当然,功能对事物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二,正是由于相对稳定结构的存在,我们才可能以结构为根据,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实践主体,区分出主体不同的实践能力。其三,正是由于相对稳定结构的存在,我们才可能进入事物内部,对其构成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认识,揭示其规律性的联系,以最大化和最优化体现主体的实践功能。

第二,社会性。社会性是指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主体能力结构的构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基本关系、社会物质精神因素等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表面看,一定的主体能力结构是其主体自然存在的和能动获得的各种要素的统一,是“自己的”,然而由于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其能力结构必然也是社会的。因此,从实质上看,能力结构是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历史阶段、社会实践状况、社会物质精神因素等社会性的主体化。(www.chuimin.cn)

第三,有序性。作为主体的能力结构的要素构成,是有规则的,受一定规律支配。正是其有序性才使事物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秩序,组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它以整体性的形式和外界事物发生各种关系,进行着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体现着主体认识事物和改造对象的本质力量。

第四,可变性。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作为主体的能力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体社会化、社会个体化的进程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身固有矛盾的运动;另一方面也源于人的社会性,即人与人社会矛盾的运动。归结为一点,就是源于主体自身能力结构和功能的辩证统一关系。结构和功能概括的是事物内部的构成方式与事物对环境作用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结构是事物自身的内在方面,功能尽管也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但它指向事物的外部(他物或环境),外向作用性是功能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功能之间,一方面结构决定功能。事物结构有了改变,必然引起功能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功能也制约、影响结构。事物发挥功能的过程,就是和其他事物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功能变化了,交换过程也要变,这一变化将影响事物原有结构中诸要素的地位,乃至发生要素的变异,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化。这种可变性使主体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被认识事物暴露的程度、教育活动的时代特点和规律要求等不断地改造自身、塑造自身、强化自身,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