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并重视个人利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公平价值为其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公平。由自然人到自由人转向,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向。......
2024-06-22
实践哲学、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启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方式和生存方式,是主体性最本质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实践中的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程、内容等都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有效性如何都需要实践结果给予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显示出来。确立了这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关注人的生活实践,关注人的交往实践,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学说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
1.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
实践哲学转换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启示我们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命意义。首先,在实践哲学范式下,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主体思维。实践哲学使我们思考问题时不再单纯地关注外部世界,眼光向外而遗忘了主体。同时要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心理承受和情感体验,而不是仅仅从社会需要出发说明人、评价人直至塑造人。主体思维使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得以明晰,既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并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这样才能培养面向未来,具有超越性的人;同时又要意识到受教育者也是活生生的人,理论只有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主动接受、自觉内化,才能最终实现培养人、完善人的目的。
其次,在实践哲学范式下,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综合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适应性功能,还必须具有多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综合功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出来的人绝不应该是生产线上的标准件,千人一面;而应该是异彩纷呈,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各人有各人的精彩。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层次是有差异的。对所有社会成员用同一水平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去要求是不现实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方式选择就应该针对社会现实,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除了要向社会成员灌输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更应强调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合格公民。西方国家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性和操作性,把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美国教育家1974年提出高校的培养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社会发展、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职业发展、情感发展、精神发展。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接近于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董仲舒在推行儒家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也是分层次地展开:兴太学对上层君子首先进行教育;同时以贤士的道德修养影响一般民众,努力推进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再次,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动态的变革思维。人类的生活实践呈现出动态化和历史化的特征。实践的历史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性。实践哲学关注人的生活实践,坚持的就是一种动态的变革思维,它将“是什么”和“如何是”的问题统一了起来。运用历史的观念、动态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就应把“是什么”和“如何是”统一起来。教育的目标就是造就理想的人、超越的人,而人的超越性与理想性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呈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实践中逐渐绽放出来的。人的价值、意义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实践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挺立起来,傲视万物。人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创造着“人”的内涵与意义,使人不断地超越现实性,呈现出理想与超越的一面。所以,人们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也是不同的。封建社会极力塑造的是尊奉“三纲五常”的谦谦君子,资本主义社会全力打造的是追求个人主义的自由斗士,社会主义大力培育的是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
总之,在实践哲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为了满足人改造世界的目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关心人,解决人们实际存在的各种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改革程度进一步加深,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关注人的本身发展。
2.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也提供给我们新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思维方式由一种“物化”思维转变为“人学”思维、由单向的对象性思维转向双向互动的实践思维。
交往实践观注重主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这不仅凝聚着个体对完整性的探求,也蕴涵着对整个人类的深切关怀与呵护。交往实践观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它不仅仅认为交往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强调交往就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特有的交往实践的一种典型形式,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在平等的交往中相互启示,彼此映照彼此的生命价值,彼此提升彼此的道德境界,人通过这种独特的实践活动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获得人类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如果将实践活动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三大类的话,思想政治教育应归入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以人为对象的交往实践活动,它是对人的主观思想观念、行为发展倾向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一定现实中人的主观世界,也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形成并对客观条件产生反作用的存在,所以,改变人的主观世界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并且这种改变最终是为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三条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2)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不仅体现了以实践为中介的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双向运动,而且也体现了主体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马克思强调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身,这是实践的革命性最深刻的表现。在《提纲》第三条中马克思还提醒人们:“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体内部这种相互教育、双向互动的矛盾运动过程被最生动、最深刻地反映出来。教育者在教育别人、改变别人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自我教育,也受到了他人与社会的教育。因而《提纲》第三条,将马克思哲学实践功能的外在对象性和内在指向性的双重特征凸现出来,这一点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改造了主观世界,实现了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思想。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撰写正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
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主要内容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实践性与实践思维方式两个角度统一起来,实践的思维方式就自然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内容就会被我们完整把握、正确理解。其实践性可从五个方面理解: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实践中的人。实践的思维方式强调,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来获得知识、增长才干、锻炼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改造世界观,使主体趋向完善。所以,人的主体性又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充实和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教育实践,使人成为理想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充分展现的人,傲然挺立的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充实、不断实现的过程,也是主体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交往关系,在双方双向互动的教育实践中,双方的主体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育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生命体验融入到这个具体的社会交往形式中,在心灵的交融中使主体的内涵得以充分地展示,并不断升华。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实践的思维方式强调,人的价值、意义恰恰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因此,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时,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有高端的理想目标,也要有低端的适应时代的现实目标,体现出价值目标的层次性。而且,价值目标应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和现实的改变而不断提高和调整,因为人在实践发展中对人的价值、价值目标的认识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从超越的层次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为任务的,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广泛地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理想境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意义存在物的人的精神家园的关注,突出强调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努力寻求人生存和发展的超越内涵,在形而上的层面昭示人生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从现实的层次讲,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也是能改变外部世界的现实力量,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之所在。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一定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由学者或先知描绘出来的。它应该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诸多现实因素所决定的,尤其应反映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实践需要。
现阶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培养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和理想人格,又要体现现实社会性、文化包容性和时代适应性。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了新特点,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转型期对理想人格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一方面要具有一往无前的大胆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具有善于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协调品格。忽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协调性品格的必要,或是否认坚持改革开放,提倡大胆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必要,都只能引起人格素质和行为能力的畸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走上了一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西文化融合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协调性、整体性,西方文化倾向于竞争性和个体性。中西文化融合会将现代中国文化锻造为既具有协调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现代合金文化”。人格素质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的理想人格理应展现这种“现代合金文化”的包容性和优越性。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两次时代转变的双重任务。当代中国人不仅应当具有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格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市场观念等,同时,还应具有适应信息革命时代的新素质,如:信息观念、系统观念、人才观念、全球化观念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包含这两次时代转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观念,否则,我们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就很难达到时代要求,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方向性特点。古今中外,任何社会的任何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所有国家的统治阶级,都会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力图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其阶级意志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鲜明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意志,而且使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与其他的教育实践形式相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阶级的要求,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知”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问题。它通过一定的政治、道德教育机制,使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发生转化,产生自觉的“信”的思想观念,进而在“信”的基础上付诸“行”。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具有社会适应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心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同时应注意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内容适应时代、符合社会现实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非常重要。如,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制的单一决定了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利益选择、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因此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导致的灌输的、“先知觉后知”式教育模式在客观上是有效的,因为大家普遍认同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是理所应当,毋庸置疑的。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现实,大家的利益选择日趋个性化、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再老生常谈,就会与时代脱节、与现实背离。当人们看到像胡长清之类所谓“公仆”台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台上却大谈反腐,夸夸其谈时,再美妙的理论都难以打动人心,还可能让人反感、生厌。因此,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社会现实的改变及时充实、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至关重要,这是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应借鉴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教育内容,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及时体现生活现实,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文化新成果,等等。这样,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残余的复活。同时也可以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的政治性有余而全面性、生动性、适应性不足的缺陷,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更容易为广大受教育者所接受,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式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就教育的担当者而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人类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之中。因此,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培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应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尽的义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应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担当,而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独家专营。就教育途径与方法而言,应注重挖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实践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同时,实践的结果也是非常有力的教育手段。例如,我们日常宣讲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从理论上反复阐述它的科学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学员内心深处的感触不多,可是,如果我们让学员走出去,让他们亲眼看到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自然会受到实践结果的教育。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基础,又以服务实践为目的,渗透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的结果中,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始终与方方面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灵活有效的实践教育方法。
美国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学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频繁,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渗透在这些活动中。如讨论会。学生可以就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在了解社会现实、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得以提高。美国学生还广泛参加社会政治、社会服务活动,他们积极组建学生组织并开展活动,仅康奈尔大学就有6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们相互联络、发展兴趣和发挥才能。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了公平竞争、集体协作等观念,还培养了诚实守信、正直友爱等方面的道德品质。
就教育环境而言,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真实性。美国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和场所的建设,使公共环境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高度重视纪念馆、爱国主义基地、艺术馆、国家公园等多种场馆对宣传传统与文明的作用,重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强大的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与教育虽然无形却深刻。《孟子·藤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孟子问,有一位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人来教好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好?有人回答:“找齐国人来教他好。”孟子说:“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的意思很清楚,一个齐国人教他说齐国话,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说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庄岳(齐国的街市)去,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孟子讲的不就是一种“体验式外语教学法”吗?现代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今天已得到教育界的共同关注和极大重视,体验式教育的实质内容就是将教育对象置于实践中去。2009年上海交大新生入学仪式取得圆满成功,就是运用了“暖场活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模式。上万名2009级新生进入操场迎接庄严时刻的到来——盛大的开学典礼。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和你身边的同学握个手,说声‘同学您好’,熟悉的拥抱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迅速融入现场环境,用开放的心态和参与的热情面对整场活动。接着,随着主持人一声“同学们早上好”,台下同学做出了热烈的响应:“好——”整齐洪亮的问候声在体育场上空久久回荡,整齐划一的掌声使全场群情振奋。“暖场活动”使不少同学第一次知道,原来鼓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把自己全身的细胞都调动了起来,万名新生的热情被最大地激发起来。
其实,近年来各地兴起的“红色旅游”就是典型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作为具有教育作用的旅游产业,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红色旅游”寓教于乐,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创造。
【注释】
(www.chuimin.cn)
(1)王南湜.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J].学术研究,2001(10):55
(2)齐梅,柳海民.论教育理论性质和研究方法[J].教育研究,2004(10):21,22
(3)王威孚.马克思交往实践视阈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8): 84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5)张耀灿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360
(6)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M].新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5
(7)[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149
(8)[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148
(9)[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四.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281
(10)[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 152
(11)[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 152-153
(12)朱熹.答吕道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叁):卷四十六.朱子全书.贰拾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123
(13)[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三.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222
(14)[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三.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223
(15)[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三.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理学丛书》本:222
(16)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六.答友人问.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7)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8)王守仁.传习录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9-10
(19)王守仁.传习录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9-10
(20)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1)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有关哲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并重视个人利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公平价值为其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公平。由自然人到自由人转向,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向。......
2024-06-22
第六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分析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开放。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打动人心的价值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探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目的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联姻,这不仅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2024-06-2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考察中,形成了理想的主体与具体主体、现实主体之间的对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规律性是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具有制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主体正是以此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运作从根本上说是由主体之间共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2024-06-21
从哲学范畴的角度讲,能力是指一定的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为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它是在人的自然素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社会力量和潜能。从表面看,一定的主体能力结构是其主体自然存在的和能动获得的各种要素的统一,是“自己的”,然而由于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其能力结构必然也是社会的。......
2024-06-22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对思想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说来,良好的环境和积极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教育对象的思想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恶劣的和消极的环境则产生不利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环境。......
2024-06-21
所以,在功能地位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这一总结,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并高度肯定了其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能否与意识形态的功能两者之间建立紧密的满足关系,成为考量价值问题的关键。......
2024-06-22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的呢?(二)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理论特质环境哲学是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环境问题,在生态最新发现的基础上,在世界环境运动的催生下,所引发的对人与自然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重新反思。......
2024-06-21
六、人类人际关系的相互平等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要符合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只有相互平等,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途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途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科学依据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问题的进一步反思。对话式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
2024-06-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