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善禅却病,恶禅害身
佛家坐禅,有善禅、恶禅之分。善禅,五事调和,坐禅得法,可以增长智慧,调和身心,促进身心健康。坐禅走火入魔,出现幻觉,过悲过喜,身体疼痛,心地昏暗愚昧,如同木石,软弱无力,刚强难忍等种种身心的变态,致使修禅者生病,心理变态,精神错乱,甚至危及生命,是谓恶禅。走火入魔,能断送坐禅者的法身慧命。《婆娑论》说:“断慧命,故名为魔。”佛家对于魔有种种说法,主要指天魔鬼神。佛家尽管认为魔事的产生与鬼神有关,但仍旧强调坐禅者心理失调是走火入魔的主要因素。在佛教所说的四种魔之中,就有烦恼魔,就是坐禅者心中的贪嗔痴三毒。《起信论》也说走火入魔的内因,就是坐禅者心“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着世间名利恭敬”,或者坐禅前,做过恶事,没有忏悔,或者坐禅怀有不良目的。在坐禅达到一定阶段后,这些被暂时压伏的负面因素就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造成种种幻觉和心态失衡甚至病态行为。对于治疗魔事,佛家提出三种方法:一是对产生魔的鬼神指呼其名,大声呵斥,二是诵戒、念佛、念咒驱魔。当然这只是宗教行为,却起到类似心理疗法的作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是采取修止观的方法,重新调心入定。
罗汉坐禅图(清)
禅房坐禅
佛家说修习禅定,能够获得安住仪式、行慈境界、除去烦恼、远离爱欲等十种利益,就是指有益身心的善禅。《小止观》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瘥除。”
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无确切的依据。但坐禅提高人体的生理心理机能,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尤其是对与精神有关的一些疾病,确有相当好的减轻、减缓,甚至消除的效果。譬如失眠、焦虑、神经质、慢性胃肠病、高血压等。另外,坐禅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坐禅能强化血气的运行,能逐渐减轻受伤的筋骨所引发的疼痛。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这首唐诗就是说僧人坐禅能够增进人体功能,增加人抵抗不良负荷的能力,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坐禅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减轻交感神经的负荷,并减少种种烦恼对身心健康的威胁。(www.chuimin.cn)
坐禅首先有助于呼吸机能。人体靠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并通过血液循环,使人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佛家坐禅以调息作为入定的基本条件,非常注意练习呼吸的基本功,这无疑使人的呼吸机能大大提高。坐禅高僧甚至能够在封闭的密室内静坐数日,就与擅长调息增进呼吸功能有关。佛家调心入定能摆脱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对大脑神经的干扰,做到心神安宁,保持心态平衡,从而化解压力。现代医学证明,人体五脏六腑受脊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坐禅得法的禅定,能够维持良好的神经系统,使血液循环得当,维护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防病于未然,增进健康。
佛家坐禅入定能生慧开悟,其提高智力的养生功效逐渐为人所知。宋明理学吸收佛学思想,其代表人物认为静坐可促进学习、增强记忆。宋代理学家程颐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讲:“每见学者静坐,便叹其好学。”朱熹也要求学生“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昔吾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故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王阳明还认为静坐可“聪明日开,德性坚定”。
历史上的坐禅高僧长寿者比比皆是。唐朝僧人无畏活了99岁,惠秀禅师活了100岁,九华山金地藏活了99岁,神秀禅师寿命过百,近代虚云老和尚活了一百多岁,当代高僧离欲上人活了105岁。一些观照佛家坐禅,进行打坐的人士也得高寿。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命终时85岁。他年轻时学禅修道,也常习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体都十分健壮,并头脑灵活。据有关资料介绍,87岁的郭沫若和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都常习打坐,故而长寿。《禅与养生》一书指出:“坐禅,能够减少杂乱无益的妄念,使头脑保持在轻松、冷静的休闲状态。还能使人将浮动的情绪转化为清明平静,临危险不恐惧,逢欢乐不狂喜,得之不为多,失之不为少,逆之不为厌,烦之不为欣,心境时时处于平和状态,荣辱不惊。”这说的就是坐禅的养生意义。
离欲上人
打坐
坐禅尽管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的作用,但佛家各宗各派的坐禅修持都是出于显发智慧,彻见法性,即所谓明心见性,本质上是为了解脱生死。至于静坐,只是修禅的形式,却病延寿不过是修习禅定实践中的副产品,可谓无心而得。佛家并不专门提倡这些并以之为目的。但是,人们可以观照佛家坐禅,汲取其中的养生精华。如在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抽出时间,暂时摆脱事务,打坐入静片刻,忘记一切,让身心摆脱烦扰,获得健康安宁。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六波罗蜜经》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2024-06-15
◆医病“三禅”佛陀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懂得人间医病之道的大医王。一个觉悟的病人,其自身就是“良医”。弟子阿难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佛陀,建议救治他的疾病。佛陀十分赞赏阿难的慈悲心怀,并亲往救治身患重病的比丘。人生无常,生老病死,谁都不可避免,一旦不幸,生了病苦,关键是明白疗病的正道,懂得医病的三禅,能够寻良医,做好病人,得好看护。在这三禅中,做“好病人”,又是医病、疗心、养生的第一妙法。......
2024-06-15
◆禅拳合一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少林武僧过着白天坐禅,晚上习武的修行生活。在拳与禅的关系中,少林武僧主张拳禅合一。少林武术是学佛修禅法门之一,是禅的武术或武术的禅——武禅。一席话点醒了觉远,他返回少林寺,参禅习武日夜不懈,结果禅武相长,终成一代禅学高僧、武林高手。妙兴大师点出了少林武术深刻的禅髓,展现了佛家禅拳合一的武禅境界。......
2024-06-15
◆调和五味,顺应四时佛家虽食素,但也讲究滋味和营养之道,食物多样化而不偏食,同时也注意饮食应随季节的变化而加以调节。认为调节“五味”,就可以养生防病。《黄帝内经》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同样认为五味调和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2024-06-15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远离酒色众所周知,僧人不得饮酒,这是佛家的一条大戒。由此可见,佛家酒戒的严格。因为饮酒的缘故,这个人杀人、偷盗、奸淫、妄语四罪俱犯。至于酒后滋事、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酗酒害生,戒酒养生是显而易见的。酒和色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世称酒色。沉迷于酒色,不仅无助于事业成功,而且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佛家不仅旗帜鲜明地戒酒,而且戒色。在佛教传说中,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
2024-06-15
◆广结善缘——出行有法度僧人游学参访,离开常住的地方,必须携带三衣一钵,这是佛家出行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古代佛家出行,大都是步行。因而佛家僧侣视出行为修行,特别注意结交善缘,避免恶缘,维护慧身法命,讲究正命、正道,尤其要摒弃以算命相面之类的歪门邪道维持生计。凡遇官府出行或兵卒,务必回避。这些清规戒律、出行禁忌,有效地保证了佛家僧侣出行的安全。这对今天人们旅游出行很有启发意义。......
2024-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