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禅定的层次和境界
佛家的坐禅禅法种类浩如烟海,依据天台宗祖师智大师分类有三种: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人们通常说的四禅八定,属于修世间禅的层次和境界。世间禅的禅定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禅中,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佛家认为,这两种所谓的定,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达到身心初步的轻安,为进入四禅八定作准备而已。四禅八定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及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种依次升进的坐禅入定层次和境界。坐禅者入定,如果依次达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境界,就能自然达到脱离欲界众生共同具有的饮食男女之欲,但心念中仍有固定形态的物质身体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坐禅者如果修过色界四禅,再依次入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定者,修持者意识中已没有物质身体的存在,故名无色界四定,也叫四空定。
在佛家看来,即使坐禅修到四禅八定的最高层次非想非非想处定,定中仍会有细微的受想行识四蕴,不能脱离三界生死范畴,修持者定力消退后,与普通人无二,因而又有一种修持,来灭除受想行识四蕴,叫作“灭受想定”。“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从初禅开始到灭受想定,合称九次第定。佛家认为,依次修到第九定,坐禅者就能达到了脱生死的当悟成佛(觉悟)境界了。这自然又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说法。
坐禅入定
释迦牟尼佛禅定像
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四禅,被佛家认为修一切禅定之法的基础,称为根本四禅。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其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此,佛家坐禅,主要修色界四禅。据修禅者说,这四禅有着不同的感觉:坐禅入定到初禅境界,就能产生远离欲界的喜悦感。在生理上,感到身轻如云,饮食、睡眠变得可有可无;心理上,不起贪欲、嗔恨、忧虑等不良情绪。坐禅到二禅境界,内心明净,生出更深刻的喜悦,犹如初见日月,心地豁然明亮,轻快无比,因而叫喜具禅。初禅时的喜悦感钝化,形成根信。坐禅到三禅境界,则可进入一种非苦非乐的境界,此种境界之乐是更深刻的乐。佛家称:“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因而三禅也叫乐具禅。坐禅到四禅境界,过去的一切感受全部消失了,可以体味道一种不苦不乐,无忧无喜,透明智慧的佛境。
佛陀就是由坐禅入定而悟道,创立佛教。在佛教早期创立僧团的过程中,佛陀四处说法,在传法之余,常常在树下结跏趺而坐禅入定。据说他能够随意入任何一种定,入定可长达两个月之久,禅定功力之高,世所仅有。他给弟子宣讲的佛法,其中就有很大部分的坐禅入定之法。自佛教创立以来,关于高僧坐禅入定的记载传说很多,传得神乎其神。近代虚云老和尚就是一位坐禅高僧。据传,光绪年间,老禅师独住在五台山后的一茅篷内修行。有一年的隆冬腊月,遍山积雪,严寒彻骨,山中缺粮,只剩下山芋,老和尚取了一些雪块和山芋放在锅中,生起火来,打算煨山芋充饥果腹。在等待山芋煨熟的过程中,老和尚就结跏趺坐。不料,这一坐就入定了,一定就定到了春节过后。当时,后山另一茅篷里也住着一位法师,平常与老和尚交往颇多,平时三四天就见上一面,谈谈佛法。当时,因天寒积雪,山路难行,已有好长时间没有拜会虚云和尚了。他惦念老和尚,就借给老和尚贺年的机会,拄着手杖,一路蹒跚地来到老和尚住的地方。只见老和尚原来住的茅篷外,到处都是兽踪,并无人活动的迹象。法师一惊:老和尚去哪里了呢?最后他推门入内,见老和尚正在入定,叫他又叫不应,最后只好击磬启定了。虚云禅师出定后,法师给他拜了年,关切地问他吃没吃饭。老和尚指指炉灶说:“还没吃,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法师把锅盖揭开一看,山芋已经发霉多时了。法师惊讶地说:“你入定有半个月了。”老和尚下座,二人捧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念诵佛号(www.chuimin.cn)
树迥笼烟合,湖平印月空;
片云传远谷,一乌度高风。
妙悟世情外,真机独坐中;
物交吾不役,转觉此身雄。
——高攀龙《望湖亭坐月》
河北龙泉禅寺念佛楼西方三圣像
色界四禅在八定中,尽管算作基础性的入定,但也绝少有人达到。即使初禅、二禅,作为一种思维想象,也只有极少数高僧才能有所体悟。但寺院僧人天天坐禅,基于一种消除三毒烦恼、了脱生死的信仰,一般人效法佛家坐禅,调身、调息、调心,静坐入定,则能从世俗的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调理,增进身心的健康。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长养慈心人生的苦乐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们自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佛家为了劝导世人明白长养慈心利人利他的道理,创作了许多富有启示的寓言故事开示世人。长养慈心的最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慈悲心就是佛心,佛家使命就是自度度人。佛家认为,修慈心的功德远胜于以无数供养献给无数佛所积聚的功德。......
2024-06-15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鹿野苑里佛塔上的雕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内,寺院僧众必须定居寺内,潜心静修,不得随意外出,称为安居。法显严格执行佛教戒律,停止行进,开始了西行中的第一个安居。安居期间,除为佛家三宝事、父母事、病缘等,一律禁止外出。否则,不仅妨害修行,而且危及生命健康。柏林禅寺举行结夏安居仪式柏林禅寺举行禅七专修法会安居又称禁足。......
2024-06-15
◆佛家认定的身病及病因佛家认为,人是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和合的产物,四大聚则人生,四大散则人死,四大不调则百病生。由四大不调引发的身体、肌肉、骨骼、神经、五脏六腑等生理上的不适称为身病。佛家把引发四大不调、身体生病的因素分为内缘和外缘。因而佛家把贪图口腹之欲、饮食不节、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佛家治疗疾病,以减食作为妙方,得病以后,先行减食,一旦不效,再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2024-06-15
◆佛家健康的形仪佛教产生后,对治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有一个觉悟的过程,佛陀就经历了放弃苦行,长养慧身法命,重视保健,预防治疗疾病的经历。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尽管佛家认为只要努力修行,注意治疗、预防疾病,就能够达到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但在历史上,佛教寺院对于新出家或要求受比丘戒者,有五官端正、身心健康的要求。......
2024-06-15
◆助禅健身——少林拳的起源“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该诗虽短,却说出了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渊源流长的历史。这些传说透视出少林武术的历史印迹,以至后世的《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述。通常少林武术家把达摩称作祖师,清末流传的《少林武宗》、《少林拳术秘诀》及《拳术讲义》都主张这种说法。佛家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包含助修强身健体养生内涵。......
2024-06-15
◆佛家素食的由来提到佛家的饮食特点,人们通常会想到素食,并把吃素当作佛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时,就食物而言,佛家饮食和普通百姓的并没有特别之处。尽管如此,佛家并不是什么肉都可食用的。这样,以佛教信徒为主体,掀起了一场素食运动。从此,佛家改变吃三净肉的习惯,也对后来人们的饮食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佛家素食长寿的一个例证。......
2024-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