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佛家养生:禅定境界与修持层次

佛家养生:禅定境界与修持层次

【摘要】:人们通常说的四禅八定,属于修世间禅的层次和境界。四禅八定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及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种依次升进的坐禅入定层次和境界。在佛家看来,即使坐禅修到四禅八定的最高层次非想非非想处定,定中仍会有细微的受想行识四蕴,不能脱离三界生死范畴,修持者定力消退后,与普通人无二,因而又有一种修持,来灭除受想行识四蕴,叫作“灭受想定”。

禅定的层次和境界

佛家的坐禅禅法种类浩如烟海,依据天台宗祖师智大师分类有三种: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人们通常说的四禅八定,属于修世间禅的层次和境界。世间禅的禅定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禅中,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佛家认为,这两种所谓的定,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达到身心初步的轻安,为进入四禅八定作准备而已。四禅八定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及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种依次升进的坐禅入定层次和境界。坐禅者入定,如果依次达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境界,就能自然达到脱离欲界众生共同具有的饮食男女之欲,但心念中仍有固定形态的物质身体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坐禅者如果修过色界四禅,再依次入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定者,修持者意识中已没有物质身体的存在,故名无色界四定,也叫四空定。

在佛家看来,即使坐禅修到四禅八定的最高层次非想非非想处定,定中仍会有细微的受想行识四蕴,不能脱离三界生死范畴,修持者定力消退后,与普通人无二,因而又有一种修持,来灭除受想行识四蕴,叫作“灭受想定”。“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从初禅开始到灭受想定,合称九次第定。佛家认为,依次修到第九定,坐禅者就能达到了脱生死的当悟成佛(觉悟)境界了。这自然又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说法。

坐禅入定

释迦牟尼佛禅定像

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四禅,被佛家认为修一切禅定之法的基础,称为根本四禅。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其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此,佛家坐禅,主要修色界四禅。据修禅者说,这四禅有着不同的感觉:坐禅入定到初禅境界,就能产生远离欲界的喜悦感。在生理上,感到身轻如云,饮食、睡眠变得可有可无;心理上,不起贪欲、嗔恨、忧虑等不良情绪。坐禅到二禅境界,内心明净,生出更深刻的喜悦,犹如初见日月,心地豁然明亮,轻快无比,因而叫喜具禅。初禅时的喜悦感钝化,形成根信。坐禅到三禅境界,则可进入一种非苦非乐的境界,此种境界之乐是更深刻的乐。佛家称:“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因而三禅也叫乐具禅。坐禅到四禅境界,过去的一切感受全部消失了,可以体味道一种不苦不乐,无忧无喜,透明智慧的佛境。

佛陀就是由坐禅入定而悟道,创立佛教。在佛教早期创立僧团的过程中,佛陀四处说法,在传法之余,常常在树下结跏趺而坐禅入定。据说他能够随意入任何一种定,入定可长达两个月之久,禅定功力之高,世所仅有。他给弟子宣讲的佛法,其中就有很大部分的坐禅入定之法。自佛教创立以来,关于高僧坐禅入定的记载传说很多,传得神乎其神。近代虚云老和尚就是一位坐禅高僧。据传,光绪年间,老禅师独住在五台山后的一茅篷内修行。有一年的隆冬腊月,遍山积雪,严寒彻骨,山中缺粮,只剩下山芋,老和尚取了一些雪块和山芋放在锅中,生起火来,打算煨山芋充饥果腹。在等待山芋煨熟的过程中,老和尚就结跏趺坐。不料,这一坐就入定了,一定就定到了春节过后。当时,后山另一茅篷里也住着一位法师,平常与老和尚交往颇多,平时三四天就见上一面,谈谈佛法。当时,因天寒积雪,山路难行,已有好长时间没有拜会虚云和尚了。他惦念老和尚,就借给老和尚贺年的机会,拄着手杖,一路蹒跚地来到老和尚住的地方。只见老和尚原来住的茅篷外,到处都是兽踪,并无人活动的迹象。法师一惊:老和尚去哪里了呢?最后他推门入内,见老和尚正在入定,叫他又叫不应,最后只好击磬启定了。虚云禅师出定后,法师给他拜了年,关切地问他吃没吃饭。老和尚指指炉灶说:“还没吃,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法师把锅盖揭开一看,山芋已经发霉多时了。法师惊讶地说:“你入定有半个月了。”老和尚下座,二人捧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念诵佛号(www.chuimin.cn)

树迥笼烟合,湖平印月空;

片云传远谷,一乌度高风。

妙悟世情外,真机独坐中;

物交吾不役,转觉此身雄。

——高攀龙《望湖亭坐月》

河北龙泉禅寺念佛楼西方三圣像

色界四禅在八定中,尽管算作基础性的入定,但也绝少有人达到。即使初禅、二禅,作为一种思维想象,也只有极少数高僧才能有所体悟。但寺院僧人天天坐禅,基于一种消除三毒烦恼、了脱生死的信仰,一般人效法佛家坐禅,调身、调息、调心,静坐入定,则能从世俗的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调理,增进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