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佛家养生:止观双修,修止的简易方法

佛家养生:止观双修,修止的简易方法

【摘要】:◆止观双修止是修止的简易方法,修止通俗地说,就是把心停止下来,专注一境而不离散,从而达到身体轻安的入定境界。佛家坐禅,提倡止观双修,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坐禅观想在观想的法门中,有一种称作五停心观的,非常简便易行,是小乘、大乘初学坐禅修禅的五种门径,因其能停止攀援乱飞的妄念,故名五停心观,汉传佛教把其称为佛家五门禅。六妙门是佛家坐禅进行止观双修的一种法门,称其为三世诸佛入道初门,相对简便易行。

◆止观双修

止是修止的简易方法,修止通俗地说,就是把心停止下来,专注一境而不离散,从而达到身体轻安的入定境界。如若通过意守一念,用一念统摄万念,最终达到无所守的无念境界,清除三毒,明心见性,生出智慧,了脱生死,必须修观,观通俗地说就是观想,在修止入静的基础上,体悟得出智慧。佛家坐禅,提倡止观双修,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如果停留在止的地步,只能暂时压服烦恼,却不能根除烦恼,了脱生死。从静坐调心来讲,如果不运用观想的方式,最终不能克服负面心理活动,沉浮宽急四种不调和的心相仍旧会交替出现。

坐禅观想

在观想的法门中,有一种称作五停心观的,非常简便易行,是小乘、大乘初学坐禅修禅的五种门径,因其能停止攀援乱飞的妄念,故名五停心观,汉传佛教把其称为佛家五门禅。在坐禅过程中,如果贪心过重,可以观想身体污秽不堪,不值得贪恋,来对治贪欲,这叫作不净观。如果嗔恚心过重,就可修慈悲观,观想一切众生都如同自己的父母兄弟,各有苦难,都可悲可悯,从而生出慈悲心,对治嗔恚心。如果懊恼不安、负疚悔罪、疑虑重重,难以去除妄念、邪见,可修因缘观,用佛家的十二因缘,来观想众生的生老病死,众生所受的果报,乃是以前的业所致,善恶皆有报应。众生愚痴造业,乃是心中的无明作祟。只有熄灭心中无明,才能消除恶性循环的报应。修因缘观可对治愚痴。念佛观,就是通过忆念观想佛的相好、光明、法身、智慧、功德等来消除坐禅的障碍,增加修定悟道的信心。数息观通常是六妙门的入手方法。前面已经讲过,它作为一种调息的方法,通过默数呼吸次数,达到心念随同轻微柔细的气息出入,从而停息波动不息的杂念。

六妙门是佛家坐禅进行止观双修的一种法门,称其为三世诸佛入道初门,相对简便易行。除前面说过的数息、随息,还依次包含止、观、还、净,共计六个步骤。坐禅者通过修数息、随息,逐渐入“定”,身体自然端直,体内好似涌出一股力量扶持自己,心也突然间变得明净,坐禅进入了“止”的阶段。这时,尽管入止,但仍能感到身心的存在,如果心久定于止,心容易变得暗钝沉没,这时就要提起精神修观,或观气息在全身流动,或观世间万物都有生灭变化,没有一个“真有”。如果观太久,心就易浮散,这时就要舍弃修观,转为数息、随息,复还到止,这就叫作还。直到散乱、掉举、沉没等不调和心相不再出现,心能随意长久入定,能脱离“欲界”,不起分别妄念而得到清净,就可入四禅八定的禅境了。

四臂观音观想图(www.chuimin.cn)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五代守安《南台静坐》

回向(柏林禅寺僧人)

以上介绍了佛家坐禅修止观入定的简易法门。此外,顺便谈一下佛家坐禅出定。出定即坐禅结束,佛家也叫下座、结座,气功称为收功。大乘佛教宗派一般需作回向,即心念口宣,声明坐禅的功德。一为上求佛道,二愿与一切众生共同成佛。意为普度众生,具有宗教上的意义。回向后,缓缓调和身体、气息,下座。关于出定调和身心,佛家也非常重视。百丈怀海禅师《坐禅仪》中说:“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时,不可贸然行事。”智img175在《小止观》中说得更具体,坐禅出定时,应首先放下修禅时意守之境,开口吐气,想象从百脉中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依次动肩膀、胳膊、手、头、颈部,再活动双足,让各部位变得柔软。然后用手遍摩诸毛孔,再按摩双手使其变暖,以便双手掩目,慢慢使其张开。等身热后,稍息片刻,才可以出定走动。否则会出现头痛、关节僵硬、烦躁不安等不良体征。智所说的要领与现代气功的收功要领,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