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佛家养生:调息静坐,坐禅调和身心

佛家养生:调息静坐,坐禅调和身心

【摘要】:不涩不滑——坐禅调息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六波罗蜜经》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

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呼息宜缓而长,吸息宜深而长。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呼吸作为生命的体征,呼吸的次数多少,能直接影响心的安定与否。因此,调和呼吸,使其达到入禅定的需要——定心,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调息的原则,以“不涩不滑”为要旨。智在《小止观》中,把坐禅时的呼吸分为风、喘、气、息四相。鼻中气息出声者为风相;呼吸尽管无声,但结滞而不顺畅者为喘相;鼻中气息出入虽已无声也不结滞,但气息出入不细为气相。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无声,不结滞,也不粗浮,气息出入若存若亡,虽然处在极静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鼻息的出入,这时的神态安定祥和,精神愉悦轻松,这就是息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调节呼吸达到息相的状态,不仅有助于入定,伏灭烦恼,发显般若智慧,还能使精神愉悦,身体康泰,去除疾病。

以方便慧而为大将,用四念处以为守护,本觉心王第一义禅定宫阙,安住不动,犹若金刚。以智慧剑,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六波罗蜜经》

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下住安心,即把心念放于气海丹田(气海丹田即脐下一寸五分之处)),不令弛散,把心镇静下来,将下腹部徐徐用力,使之稍稍向前,精神安住,呼吸自然调顺;二、放宽身体,不要矜持,使身体轻松愉快、自然而不受拘束;三、想象气从遍身毛孔出入,通行无障。(www.chuimin.cn)

寺院僧人集体坐禅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坐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

在调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数息法。一般从一数到十,只数出息,不数入息。数完后,再从头数起。等你的呼吸愈来愈微细时,自然地转成了随息。随息是心念随着呼吸入出,轻微柔细,犹如绵绵而欲断的感觉,就进入了呼吸的调和相——息相。这时,心也突然间变得明净、安隐,仿佛整个宇宙都能透视一般,这就是坐禅进入了“止”的阶段。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