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禅却病,恶禅害身佛家坐禅,有善禅、恶禅之分。善禅,五事调和,坐禅得法,可以增长智慧,调和身心,促进身心健康。佛家尽管认为魔事的产生与鬼神有关,但仍旧强调坐禅者心理失调是走火入魔的主要因素。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无确切的依据。离欲上人打坐坐禅尽管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的作用,但佛家各宗各派的坐禅修持都是出于显发智慧,彻见法性,即所谓明心见性,本质上是为了解脱生死。......
2024-06-15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
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呼息宜缓而长,吸息宜深而长。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呼吸作为生命的体征,呼吸的次数多少,能直接影响心的安定与否。因此,调和呼吸,使其达到入禅定的需要——定心,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调息的原则,以“不涩不滑”为要旨。智在《小止观》中,把坐禅时的呼吸分为风、喘、气、息四相。鼻中气息出声者为风相;呼吸尽管无声,但结滞而不顺畅者为喘相;鼻中气息出入虽已无声也不结滞,但气息出入不细为气相。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无声,不结滞,也不粗浮,气息出入若存若亡,虽然处在极静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鼻息的出入,这时的神态安定祥和,精神愉悦轻松,这就是息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调节呼吸达到息相的状态,不仅有助于入定,伏灭烦恼,发显般若智慧,还能使精神愉悦,身体康泰,去除疾病。
以方便慧而为大将,用四念处以为守护,本觉心王第一义禅定宫阙,安住不动,犹若金刚。以智慧剑,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六波罗蜜经》
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下住安心,即把心念放于气海丹田(气海丹田即脐下一寸五分之处)),不令弛散,把心镇静下来,将下腹部徐徐用力,使之稍稍向前,精神安住,呼吸自然调顺;二、放宽身体,不要矜持,使身体轻松愉快、自然而不受拘束;三、想象气从遍身毛孔出入,通行无障。(www.chuimin.cn)
寺院僧人集体坐禅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坐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
在调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数息法。一般从一数到十,只数出息,不数入息。数完后,再从头数起。等你的呼吸愈来愈微细时,自然地转成了随息。随息是心念随着呼吸入出,轻微柔细,犹如绵绵而欲断的感觉,就进入了呼吸的调和相——息相。这时,心也突然间变得明净、安隐,仿佛整个宇宙都能透视一般,这就是坐禅进入了“止”的阶段。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善禅却病,恶禅害身佛家坐禅,有善禅、恶禅之分。善禅,五事调和,坐禅得法,可以增长智慧,调和身心,促进身心健康。佛家尽管认为魔事的产生与鬼神有关,但仍旧强调坐禅者心理失调是走火入魔的主要因素。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无确切的依据。离欲上人打坐坐禅尽管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的作用,但佛家各宗各派的坐禅修持都是出于显发智慧,彻见法性,即所谓明心见性,本质上是为了解脱生死。......
2024-06-15
◆调和五事坐禅者必须善于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呼吸和心境,佛家称作调和五事。五事和合适中,则坐禅易取得进展,若有一事不调适,则会造成诸多妨碍,难以取得成就。三是忌食不洁之物,否则造成心识昏迷。四是忌进食不适宜的食物,否则会引起四大不调,造成疾病。佛家认为睡眠是由于无明困惑引起,这自然是一种不当认识。通过调节睡眠,逐步让心念明净,精神饱满,以利于坐禅入静。......
2024-06-15
◆调和五味,顺应四时佛家虽食素,但也讲究滋味和营养之道,食物多样化而不偏食,同时也注意饮食应随季节的变化而加以调节。认为调节“五味”,就可以养生防病。《黄帝内经》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同样认为五味调和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2024-06-15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远离酒色众所周知,僧人不得饮酒,这是佛家的一条大戒。由此可见,佛家酒戒的严格。因为饮酒的缘故,这个人杀人、偷盗、奸淫、妄语四罪俱犯。至于酒后滋事、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酗酒害生,戒酒养生是显而易见的。酒和色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世称酒色。沉迷于酒色,不仅无助于事业成功,而且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佛家不仅旗帜鲜明地戒酒,而且戒色。在佛教传说中,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
2024-06-15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坐禅之初,心念散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难以入定,调心最终就是要做到心中无念。坐禅入定受五种心理影响,佛家称作五盖。佛家认为这五种负面心理会覆盖坐禅者的清净本性,致使难以入定生慧,所以称为“五盖”。佛家认为调心应以不沉不浮为原则,若因摄心过猛,出现急症,可以宽调理,诸如采用观想的方式,想象气流下沉,以舒缓心意。佛家认为意守于足又可以发“不净观”方便法门。......
2024-06-15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鹿野苑里佛塔上的雕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内,寺院僧众必须定居寺内,潜心静修,不得随意外出,称为安居。法显严格执行佛教戒律,停止行进,开始了西行中的第一个安居。安居期间,除为佛家三宝事、父母事、病缘等,一律禁止外出。否则,不仅妨害修行,而且危及生命健康。柏林禅寺举行结夏安居仪式柏林禅寺举行禅七专修法会安居又称禁足。......
2024-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