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习武健身以慈悲心为大
在一切佛法中,慈悲为大。《大智论》中说:“慈悲是佛道的根本。”武禅作为佛家修行的一个法门,自然也不例外。在佛家习武健身强体中,始终体现着慈悲精神。
少林神拳
据《少林寺传授门徒规条》记载,武禅高僧觉远和尚曾立少林习武戒约十条:一、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二、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忌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违反清规同罪;三、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四、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毋欺,不得恃强凌弱,任性妄为;五、于挈锡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显技术;六、几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尔遭遇,未知来历,须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须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七、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犯,盖以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八、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几吾弟子宜垂为炯戒,勿忽;九、凡俗家子弟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习者始可一传衣钵,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会而遽信其毕生,此吾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忽视之也;十、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务得于富室,因之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师创立此术之意也乎?凡在后学,宜切记之。大乘佛教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倡导修持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在少林习武戒约中,处处体现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的慈悲情怀。少林习武戒约,可看作武僧们修的菩萨行。
点穴妙法贵三功,三层功夫步步生,唯有奇功第三层。
十步之外制人痛,若遇良师能解救,何如巧用轻和重。
制服于人不伤命,何需动手不留情。
——《拳谱》
少林寺法堂
《少林寺传授门徒规条》记载佛家练武时,要发“与一切众生乐,拔一切众生苦”的悲愿:一、愿学此本领,保国安民!二、愿学此本领,抑强扶弱!三、愿学此本领,救世济人!四、愿学此本领,锄恶除奸!五、愿学此本领,保助孤寡!六、愿学此本领,仗义疏财!七、愿学此本领,见义勇为!八、愿学此本领,兴旺门第!九、愿学此本领,舍身救难!十、愿学此本领,传授贤徒!处处体现佛家重视布施实践的慈悲精神。佛家习武者特别强调忍辱,忌讳争强斗狠。少林武术祖师、禅宗初祖达摩的“二入四行”说中,要求修行者对别人的报怨“受之不疑”,对现实遭遇,不计较得失,对未来不贪着,要以自然的态度听任一切。这种“忍”的教义,受到少林拳传习者的重视。妙兴大师说:“遇到一切外魔、挫折、嘲讽和侮辱,都能坦然处之,无动于心。”20世纪30年代的少林寺著名武术大师贞绪和尚在训徒时,常教育门徒说:“武德育良师,苦恒出高手;习武先挨打,笑颜应人欺;宁可受人打,绝不先打人;持技做歹事,辜负先师心。”
安葬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塔林
达摩祖师碑雕(www.chuimin.cn)
从武术角度看,就是武德;从佛法的角度看,就是慈悲。点穴术是少林家传武技之宝,为擒拿术之冠。它利用点穴,使人气血失调,丧失行动自由,达到制服他人。历代武僧都认为:“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因此,历代武僧大德告诫习练点穴术的弟子要深知生死之道: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于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如此,人则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格健壮。如果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点穴之术既可使人气血失调,也可使人气血畅通,骨壮筋柔,益寿延年。武林点穴高手,出手,可制敌亡命,而对于生命垂危之人,略施手法,即可使其复苏。武德高僧一致认为,对于只能杀人,而不能让人起死回生者,称作“死手”,点穴之功,无论多么高,都已无可取,因而强调习练点穴之术,先学治生人之道。《拳谱》说:“对于不守寺规与门外无德之门徒,概不传点穴之技,对一般徒众,虽可授点穴手法,但切不可传致命要穴与制人之技。”
就敌我交手实战而言,武僧大德也是以慈悲为念,重的是防御,也不是进攻。妙兴大师说:“技击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盖德化则心感,力挟则意违,守乃生机,攻乃死机。彼攻我守,则我之心闲,我之气敛,我之精神勇力,皆安适宁静,于是乎生气蓬勃,任人之攻,无所患也。攻我者怒气上涌,六神暴跳,而不守于舍,于是乎神轻气散,而其力自不能聚,纵一时鼓噪,以镇宁临之,不须与攻杀,片时即自败矣。”这其中内含深刻的佛法道理,意思是说,技击之理在于德,而不在于力,不能只重视进攻,因为德可以感动人,而强施以武力,违背人的意愿。别人进攻,我来防守,我就处于心安气敛、保持旺盛精力的主动地位,任你来攻,不会有什么忧患。但攻我之人,怒气冲天,暴跳如雷,则精神分散,势必不能集中精力。因此,别看进攻者一时气势汹汹,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气衰而败。练功习武之人,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可能有所成就。
少林武功拳禅合一,高超绝伦,给世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成为历代武侠小说中的素材。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四十三回中,天下各路武林高手蝇聚少林寺。其中,有因私怨尾随至此的,也有贪求天下武林盟主的虚名来此搏杀的。这批武人经过一番厮杀,又奔向一个共同的地点——少林寺藏经阁。他们绝不是为了阅览经藏,而是觊觎阁中珍藏的少林武术秘籍。然而,有两人捷足先登,其中一位是丐帮帮主萧峰之父萧远山,另一位则是大燕王室后裔慕容博,两人有杀妻夺子之恨。正当这批人对搏之时,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的扫地老僧出现了,神奇地说出了两人的经历。三十多年前,萧远山以居士身份潜入藏经阁,偷学起少林派七十二绝技之一“无相劫指谱”,用老僧的话说,从此进入了魔道。不久,萧远山第二次入阁,又偷看了“般若掌法”。当时,老僧看到萧远山居士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他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一部《杂阿含经》,只盼他能拿去,研读参悟。不料,萧远山沉迷于武功,对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又找到一册《伏魔杖法》,于是沉迷苦海,不知回头。随后而来的慕容博用心则更加贪婪,他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一一囊括而去,录了副本,才重返藏经阁,归还了原书。
少林寺毗卢殿壁画
扫地老僧的一席话,让两位武林高手目瞪口呆。扫地老僧又指出:萧远山体内毒气已发作,其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隐隐疼痛,关元穴上麻木不仁,十年前只小指头大一块的斑痛,已变得有茶杯口大了。慕容博的阳白、廉泉、风府三处穴道上,每日清晨、正午、子夜三时发作,如万针攒刺,痛不可当,不论服食何种灵丹妙药,都是没半点效验。尤其是只要一运内功,那针刺之痛更是深入骨髓。一日之中,连死三次,已无任何人生乐趣。扫地老僧见两位对手噤若寒蝉,就告诉了他们二人其中的道理。
老僧说:“少林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一定要心存慈悲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之类的外门功夫,倒也罢了,对自身为害甚微,只要身体强壮,就能够抵御得住,但如练的是少林寺上乘武功——七十二绝技,就严重了,七十二绝技凌厉狠辣,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因而练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来化解。倘若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五脏六腑,愈隐愈深,比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对于这一武禅禅理,即使少林寺僧人,也并非人人皆知,往往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的领悟上,自然而然地会产生障碍。在少林派武术禅法中称作‘武学障’,与其他宗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
少林寺藏经阁
最后,少林老僧语重心长地说:“佛法在求度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约。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深,才能超越自我,练得上乘武功绝技,但是修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这一故事虽非确有此事,但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佛家习武健身慈悲为大的佛家精神,习武是不是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与慈悲心的长养有极大关系,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近代少林寺武术高僧妙兴曾经说:“练七十二艺功夫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尤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功夫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意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老衲为此言也,亦深恐弟子有好勇之举,终反以功夫杀其身,故尔谆谆相戒也。今之练功习技者,均宜深体斯言,勉自韬晦,以免引火自焚之祸,而得练功习技之真旨,强身延年,同证善果也。”
习武只有同修慈心,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养生的功效,这决不是耸人听闻,历史与现实的例证比比皆是,毋庸置疑。
僧人打拳健身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长养慈心人生的苦乐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们自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佛家为了劝导世人明白长养慈心利人利他的道理,创作了许多富有启示的寓言故事开示世人。长养慈心的最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慈悲心就是佛心,佛家使命就是自度度人。佛家认为,修慈心的功德远胜于以无数供养献给无数佛所积聚的功德。......
2024-06-15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鹿野苑里佛塔上的雕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内,寺院僧众必须定居寺内,潜心静修,不得随意外出,称为安居。法显严格执行佛教戒律,停止行进,开始了西行中的第一个安居。安居期间,除为佛家三宝事、父母事、病缘等,一律禁止外出。否则,不仅妨害修行,而且危及生命健康。柏林禅寺举行结夏安居仪式柏林禅寺举行禅七专修法会安居又称禁足。......
2024-06-15
肾为先天之本,肾不足则腰酸腿软,乏力失眠。平日起居谨防双脚受寒,尤其脚心;下蹲起立每天总量应不少于36次,要突出一个慢字;每日步行距离不少于2.5千米。防治的办法是揉腹:每天晚上上床后,双掌相迭,绕脐正反旋转36次。以上诸法贵在一“恒”字,长期坚持必受其益。......
2023-11-08
因此,广场健身舞的创编应以舞蹈的创编为基础。广场健身舞的创编有着同样的量化项,主要体现在速度与节奏方面。与健身操成套操的编排相同,广场健身舞的编排顺序应具备严格的科学性。......
2023-11-19
◆向佛家学吃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不能像僧人那样终身食素戒肉,但是应该做到节制食肉,最起码也要做到荤素搭配。梁武帝发起素食运动后,使素食之风在民间广为盛行,不仅佛家信徒如此,普通民众有时为求佛菩萨保佑、祈福,也会吃上几天素。再者,佛家素食大多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他们不仅制成多种美馔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饮食品位,同时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24-06-15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六波罗蜜经》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2024-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