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居住安危之论:佛家养生与禅宗公案

居住安危之论:佛家养生与禅宗公案

【摘要】:◆居住安危之论《五灯会元》载有一则禅宗公案。鸟窠禅师雕像90岁的虚云和尚于鼓山丈室后园种树白居易仰着头对树上的鸟窠禅师说:“禅师住的地方太危险了!”意思是他以太守身份居住在杭州,威震四方,哪还会有什么危险。这则关于居住安危之论的佛家公案,透露出选择居处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社会环境,一定远离是非纷争之地,这样才能潜心修净,才谈得上普度众生。

◆居住安危之论

《五灯会元》载有一则禅宗公案。有一位名叫道林的禅师(741—824),俗姓潘,富阳(今浙江省内)人,他是牛头宗道钦禅师的弟子,一心参禅悟道。一天,道林禅师见山上有棵大树,枝叶繁茂,盘屈如盖,便在树上搭了个像鸟窝的篷子,从此住在树上,人称其“鸟窠禅师”。久而久之,连他的法名也忘了。当时,大诗人白居易杭州做太守,他信奉佛教,是个居士,听说后,就去参访鸟窠禅师。

鸟窠禅师雕像

90岁的虚云和尚于鼓山丈室后园种树

白居易仰着头对树上的鸟窠禅师说:“禅师住的地方太危险了!”鸟窠禅师却说:“太守住的地方更危险!”白居易心里觉得奇怪,就谦恭地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意思是他以太守身份居住在杭州,威震四方,哪还会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说了两句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白居易当下醒悟。(www.chuimin.cn)

鸟窠禅师本意是说身居官场,勾心斗角,处在矛盾焦点中,如同置身柴和火相邻之处,时刻会有烧身之祸。如果自己缺乏定力,不断随境,滋生妄心,身随境转,就不会再有安身之地了。这则关于居住安危之论的佛家公案,透露出选择居处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社会环境,一定远离是非纷争之地,这样才能潜心修净,才谈得上普度众生。在佛教戒律中,有关于造寺选地的“造大寺戒”。该戒律中,就有“无难处,无妨处”的戒条,意思是选择修行之地,要避开易起争端之处,不要妨碍众生,影响修道。这样既利于参禅悟道,也利于养护慧身法命。

人们选择居处,可从佛家得到启示,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一定是绿化良好、空气清新之地,这样才有利于生理健康;同时,也要考虑治安环境良好,居民素质高,文明程度高的社区,这样才能有安全感,获得身心的健康,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白居易居士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