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佛家养生,十益粥与腊八粥

佛家养生,十益粥与腊八粥

【摘要】:◆粥有十益粥在佛家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南京毗卢寺向百姓施腊八粥从佛家腊八粥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均具有保健治病防病的功效。千人排队喝腊八粥松子主要成分为油酸脂、亚油酸脂,另外还含有一定的蛋白质、挥发油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养液、熄风、润肺、滑肠之功,可用于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对皮肤润泽健美十分有益。僧人以粥为主食,提倡喝粥,称扬粥有养生之利。

◆粥有十益

粥在佛家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佛家把穿衣吃饭都看作修行,早斋、午斋,二时过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课中的两堂,作为中国丛林中特有的仪制,它在僧伽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早斋就是喝粥,因而也称为早粥。人们从古代典籍中,可以看到佛家进食早粥的情景。佛家早课诵经完毕后,大约卯时一刻,打竹之声响起,发出早粥讯号;在大殿中,执事僧将一碗粥供在佛前。当早粥准备就绪,斋厨的火磐先敲响,随后斋堂前的梆也敲响。敲梆时,僧值巡签,僧众陆续进入斋堂。三阵梆后,又敲响斋堂前云板,僧众基本到齐,僧值在堂内巡视一圈,归位。三阵云板结束,悦众的引磬声起,僧值带领僧众一齐念《供养咒》。早粥时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在柏林禅寺吃早粥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法会

禅七期间,整日皆有活动,打坐、跑香交替用功,体力耗损大,所以,一日用餐达四五次,除早粥、午饭外,下午吃午粥(点心粥),晚上8点还吃一餐,也是吃粥或馒头,称为“放参”。在禅门公案中,常有“吃粥去”、“喝茶去”之类参话禅,一代高僧印光法师被尊为中国净土宗十三祖,他别号“长惭愧僧”,常自谦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为纪念佛陀成道日为香客煮的腊八粥

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徒把农历十二月八日,作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寺院僧众在这一天举行法会,并煮七宝五味粥,来供佛斋众。我国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故称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这一天,寺院煮的佛粥也称为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腊八这一天寺院举行法会、煮粥斋众的盛况:“十二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二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沐,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佛家除农耕收获之外,主要接受布施供养,腊八粥的原料也是如此,东家花生,西家豆,并非凑够一定的品种熬制的粥,才称为腊八粥,而是因地制宜,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制。佛家的腊八粥,掺入各类干果杂粮混煮,种类记载不一。一般说来,有大枣、桃仁、瓜子、胡桃、莲子、松子、柿子等,比附成佛家七宝。此外,还要加上米豆,混成五味,故而称作七宝五味粥。后来,佛家名粥流入民间,老百姓也在腊八这一天煮粥过节,渐渐形成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世俗人家也以腊八粥供佛、斋僧和自食,流传至今已难看出其宗教色彩了。

僧人首创的名粥——腊八粥,又号称佛粥、福寿粥。腊八粥在很早时,就被用来治病保健。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记载:“八日,则寺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医家亦多合药剂,侑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香囊,馈赠大家,谓之腊药。”

南京毗卢寺向百姓施腊八粥

从佛家腊八粥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均具有保健治病防病的功效。

大枣是熬制腊八粥不可缺少的品种,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毒等功效,它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疲乏无力、气血不足、津液亏损、心悸失眠等症。现代医学还把它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贫血高血压、过敏性紫癜等,而民间则有“一日三枣,一辈不老”之说。(www.chuimin.cn)

桃仁具有润燥滑肠、活血化淤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痹、疟疾、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便秘等症。

瓜子能润肺、化痰、消痈、利水、益气,可用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等症。

莲子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铁等营养成分,具有养心、益肾、补脾、涩肠之功。

胡桃又名核桃,素有“长寿果”之称,极富营养价值。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功能正常和抗衰老等起着重要作用,是健脑补脑和治疗神经衰弱的良药。中医认为核桃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舒筋健骨,通润血脉,润肌乌发,固牙齿,补虚劳,常食核桃,可以使人健壮健美。它是神经衰弱、身体消瘦、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千人排队喝腊八粥

松子主要成分为油酸脂、亚油酸脂,另外还含有一定的蛋白质、挥发油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养液、熄风、润肺、滑肠之功,可用于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对皮肤润泽健美十分有益。

柿子能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可用于咽喉热痛、咳嗽痰多、腹泻痢疾等。

僧人以粥为主食,提倡喝粥,称扬粥有养生之利。《十诵律》说:粥有五事利身:一者,除饥;二者,除渴;三者,下气;四者,祛脐下冷;五者,消宿食。《僧祇律》说粥有十益:一能资色,使颜容丰润;二能增长气力;三能益寿,补养元气;四能使身体安乐;五能滋润喉舌,使人辩说论议无碍;六能除风病;七能消宿食,温暖脾胃;八能使气息畅通、口齿清楚;九能除饥;十能解渴。五代时的《粥疏》说:“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种,功标十利。”

煮腊八粥的原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喝粥的饮食习惯,至今广大农村仍然保持着早晚吃粥的习惯。吃粥能延年益寿的论述,见诸于医学养生保健经典。古代饮食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称赞: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张末的《粥记》则主张: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有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吃粥易于消化,能滋补体液,尤其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吃粥更具养生意义。

柏林禅寺(赵州观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