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机体的温度为体温,一般指的是人体深部的温度。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或一天内体温相差1℃以上者。发热有高热和低热之分高热主要见于各种急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发热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疾病。感染所致的发热最为常见。发热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如肝癌)等。先有发冷、发抖,再出现高热,一般是细菌性发炎的特征。......
2024-05-01
◆福寿螺的启示
2006年夏天,北京发生因食用福寿螺导致数十人染病的事件。据医学界分析研究:每个福寿螺寄生3000到5000广州管园线虫幼虫,人食用感染后,轻则头疼,发烧,恶心,重则患上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对此,包括《北京青年报》、《今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警惕。这是一个因食肉致人病患的典型个案。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福寿螺带有两个标志养生意义的吉祥文字“福”和“寿”,可严酷的现实却是食用福寿螺,不仅不会给人增福添寿,反而给人带来病患。食用福寿螺致病事件,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近年来出现了好多人畜共患的疾病,大多从人们不加节制地食肉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警钟长鸣,触发了人们的深层次思考,不加节制地肉食,不仅直接事关大众健康的安危,也导致了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的破坏,岂能谈得上延年益寿。这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佛家,想到了佛家素食,借鉴佛家饮食制度,寻求一种有益于大众的更深层次的饮食养生之道。
上海玉佛寺僧人举行法会
1985年4月27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则有关饮食的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医院的医学专家组,专门对上海的玉佛寺、龙华寺以及苏州的寒山寺、灵岩寺四座寺院60岁以上的僧侣作了血指标测定,随后又对这两个地方的养老院一百名60岁以上的普通人也作了血指标测定,针对吃素与吃荤对血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僧侣比普通人血粘稠度要低。与此同时,专家组还对两组测试对象作了体检,结果一百名僧人中,身体健康无疾病的多达五十七人;一百名普通人中,身体健康无疾病的只有八人。通过体检还发现,一百名僧人中,只有十八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一百名普通人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却高达六十七人。医学研究证明,冠心病、高血脂、肺心病患者的血粘稠度都高,血粘稠度高是导致这些疾病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祸根,而吃荤恰恰是引起人的血粘稠度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次医学测定表明,素食比荤食能使人健康长寿。
医学专家小组发现,僧侣的主食大都是大米,副食是豆制品、水面筋、蘑菇、竹笋和时令蔬菜。僧侣素食不是单调偏食,也是讲究营养的多样化。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脂肪、蛋白质,都可从五谷中获得,并且从素食中获得的这些营养成分,比从肉食中获得的营养成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素食比肉食含有更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佛家素食之道,不仅契合祖国养生传统,也有其科学道理。民间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养生谚语;祖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也有肉食致病之说。《吕氏春秋·本生篇》说:“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中,对过度食肉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说得非常透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丁顿博士曾做了一项肠道的解剖分析,证明人类适宜素食,而不适宜肉食。科学家对人体的消化器官作过研究,发现肉食的人种小肠短,大肠直且平滑,这是适应了肉食的生活习性,素食的人种小肠长大肠也较长,肠壁不平滑,而且重叠在一起,这样的肠道是适于素食而不宜肉食的。尽管如此,就人种而言,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食物的种类也有很大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消化器官。欧洲人来源于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其肠道较短,这是适应了其饮食特点。
上海龙华寺(www.chuimin.cn)
寒山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文明古国,先民多以植物性食品为主,长期适应于这种饮食结构,人体消化器官形成了适应消化素食的构造特点,肠道相对较长,与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的消化器官有着差异。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来说,更适宜食用素食,而不是肉食。肉类的纤维少,经过消化后,剩下的残渣,在人类较长的肠子里停留过久,就会产生毒素,增加肝脏、肾脏的负担,导致肝病、肾病。再者,肉类在长肠中,经过不必要的过度吸收,而肉类本身又缺乏纤维,易造成便秘,导致痔疮及直肠癌。从某种意义上来言,过度食肉是“自找苦吃”,反倒不如素食有利于身心健康。
寺僧用斋
众所周知,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敌为胆固醇高,而胆固醇以动物的脑、神经、血液、胆汁、蛋黄及脂肪等含量较多。尽管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嗜好肉食会使胆固醇摄取过量,人的血液里含胆固醇太多,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症。中年以上的人,身体各部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自应避免多食含有丰富胆固醇的肉食,以维持身体健康。据医学统计,西方食肉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医学家还发现,食用肉类食品能使血液呈酸性,故把肉类称为酸性食物。常吃肉食者会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又暂时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实际上,这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如不注意改善,任其继续发展,就会形成疾病。又据医学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素食大多数是出自地上生长的蔬菜、大豆、花生、果品及海藻等,既富营养又无毒素。这类食物在医学上称为碱性食物,可使血液保持碱性。素食之人,血液杂质少,循环得快,使人感到身轻体爽、精力充沛、有耐力、反应敏捷,而且长寿。唐朝高僧赵州和尚、现代高僧虚云和尚都活到一百多岁。据报道,居住在台中市的李炳南老居士,多年吃素,九十多岁高龄尚且耳聪目明,这是素食健康长寿的现实明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丹麦为了重建国家,政府严禁人民宰杀动物作食品,到了第二年经济复苏后,才解除禁令。岂料解禁后,国人患病者反较禁止肉食时期更高。可见素食有益,过度肉食无益。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发热机体的温度为体温,一般指的是人体深部的温度。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或一天内体温相差1℃以上者。发热有高热和低热之分高热主要见于各种急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发热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疾病。感染所致的发热最为常见。发热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如肝癌)等。先有发冷、发抖,再出现高热,一般是细菌性发炎的特征。......
2024-05-01
对于所有处方抗生素的患者,需要给患者提供疾病的自然病程等信息。例如急性中耳炎病程在4天左右,急性咽喉疼痛、急性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在1周左右、普通感冒在1.5周左右、急性鼻窦炎在2.5周左右、急性咳嗽和急性支气管炎在3周左右。图24-1呼吸道感染的处置流程图本指南来自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2023-12-07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多存在脂肪摄入不足问题,从而导致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2023-07-18
食用黄豆,对身体十分有益。中医认为黄豆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因为黄豆不含胆固醇,所以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另外,食用黄豆时,应该避免与虾皮同食,否则会影响消化。......
2023-11-29
另外,食用花生时,应该避免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而不要选择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的劣质花生。取一碗,放入食醋、精盐、味精、酱油、白糖、花椒油兑成调味汁,热锅加油,放入花生仁炸酥,备用。......
2023-11-29
防疾心之神发于目,肾之精发于耳。导引可防五劳之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内经》五劳所伤之说也。使血脉流通,庶无此患。自然反成勉强,则损之又损,必至损年。饱食后不得急行,急行则气逆,不但食物难化,且致壅塞。汗衣勿日曝,恐身长汗斑。凡此日用小节,未易悉数,俱宜留意。注此段主要介绍了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还介绍了预防传染病以及酷热时、饱食后的养生方法。......
2024-02-24
食用鸡肉,能够有效维护皮肤和黏膜健康,而且具有消除疲劳、保护皮肤的作用。另外,食用鸡肉时,应避免与鲤鱼同食,因为鱼类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而鸡肉甘酸温补,二者功用相左,不宜同食。储存鸡肉时,最好立即放进冰箱保存,且在2天内食用为宜。炒勺内放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鸡块放入稍炸一下,待肉收缩后捞出。......
2023-11-29
食用橘子时,应避免与蛤类同食,因为蛤类属海产品,大多性寒,而柑橘为聚痰类食品,两者同食对人体健康不利。除此之外,橘子也不适宜与牛奶同食,因为柑橘中含有的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影响人体吸收,甚至还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把橘子、山楂、桂花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