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远离酒色
众所周知,僧人不得饮酒,这是佛家的一条大戒。酒戒不仅列入沙弥戒、比丘戒,还列入菩萨十重禁戒、居士五戒。五戒、十戒及具足戒中,都有禁止饮酒一戒。不仅出家修行的僧人,即使在家的居士都不准饮酒。根据佛家戒律规定,即使误饮一点一滴酒,也是犯戒;甚至手拿酒器,请别人喝酒,也被认为犯戒。佛家警告:犯了酒戒,就会遭到“五百世无手”的报应。由此可见,佛家酒戒的严格。
关于酒戒,佛家有这样一个传说:佛陀时代,一个神通广大的僧人到一家去应供。席间,禁不住喝了酒,可他又没有酒量。归途中,酒力大发,醉倒在地,鼻涕、唾液满面,身上、头上爬满了蚂蚁。在醉酒中,这个僧人不仅无法施展神通,就连佛家起码的威仪全然丢尽了。佛陀知道后,带领众弟子赶来了。他指着污秽不堪醉酒的僧人,现场说法,制定了酒戒。
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忽暴生;六者,智慧日损。
——《杂阿含经》
在五戒中,杀、盗、淫(邪淫)、妄四戒是性戒,酒戒是遮戒。所谓遮戒,就是起遮护防犯作用的戒。佛家中遮戒很多,单单把酒戒置于首位,说明佛教对酒祸有着深刻的认识。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列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一个人因为饮酒失去了理智,偷了邻居的一只鸡,邻家的女儿来询问,他不仅矢口否认,反而酒壮色胆,将邻居的女儿强奸了,后又为灭口,残忍地将邻家的女儿杀死。因为饮酒的缘故,这个人杀人、偷盗、奸淫、妄语四罪俱犯。由此看见,由酒酿起的灾祸是多么严重。
人未有不欲长寿安乐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者,此乃人之常情。然若于淫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
——《寿康宝鉴》
佛家经论对酒祸有不少的论述。《四分律》说饮酒有十种过失:一、颜面失去常态,没有善相;二、威仪不整,为人轻贱;三、眼视不明,不辨色境;四、恣意愤怒,现嗔恚之相;五、破费产业,散失资财;六、饮酒过度,致生疾病;七、酒醉发狂,与人争斗;八、舍弃善法,丑名恶声;九、昏迷愚痴,智慧减少;十、恶业日增,终堕地狱。《沙弥戒经》、《大智度论》更分别列数了饮酒的36失和35失。《大爱道比丘尼》将酒譬之为毒药、毒水、毒气,是众失之源,众恶之本。
众僧听戒
当然,佛家严格戒酒,是从修行的角度看的,饮酒能使人心多生纵逸,不能自守,从而危害身体健康,并会引起种种过失。尽管中医讲酒有活血的功效,可以适度饮酒,但不节制地饮酒——酗酒非常具有危害性,因长期酗酒造成酒精肝、引起血压高、胃溃疡等诸种疾病,不断见诸报道。至于酒后滋事、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酗酒害生,戒酒养生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意义上讲,人们大可不必严格按照佛家戒律生活。但是,酒作为一种刺激神经的饮品,久喝上瘾,非有特别控制力的人无法做到适度饮酒。从养生的角度看,最好戒酒,尤其是特殊职业的人群,比如司机、执行公务的人员,更应该有强烈的戒酒意识。(www.chuimin.cn)
酒和色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世称酒色。上文龙树菩萨讲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沉迷于酒色,不仅无助于事业成功,而且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佛家不仅旗帜鲜明地戒酒,而且戒色。《五灯会元》中记载着一个公案,汝州风穴延沼禅师上堂为僧众说法,一个僧人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延沼禅师回答说:“金沙滩头马郎妇。”作为禅门外人,人们不能也无须去参透这一问一答所蕴涵的机锋,只知延沼禅师乃是用黄庭坚的诗开示弟子,自将故事改成观音大士化身马郎妇,于金沙滩头遍施一切淫人,凡与交者,永绝其淫。
马郎妇观音像
《红楼梦》又名《情僧录》,处处渗透着佛家思想。该书第一回就说:空空道人“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部书关于“空、色、情”的说法,都阐明了作者对色空观的理解,尤其是对邪淫的描写,切合佛理,发人深思。荣宁二府的本族轻浮子弟贾瑞被凤姐妩媚出众的姿色所迷惑,动了邪淫之心,挖空心思与本家嫂嫂作不伦苟合。王熙凤也不是一个良善女子,她利用贾瑞色迷心窍的心理设毒计捉弄他,结果贾瑞沉迷在邪淫的欲海里不能自拔,致使肝肠寸断,病入膏肓。一个癖足道人自称能治冤业之症,送给他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上写“风月宝鉴”,并且告诉他:“你这病非药可以治愈的,我有一面镜子专治邪思妄动的新症,你只有天天看这面镜子,才可保住性命。”临走又嘱咐他说:“这面镜子,只许照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道士走后,贾瑞拿起风月宝鉴,朝反面一照,只见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在镜子中。贾瑞吓得“啊”的一声丢掉了镜子,只骂那个蹩道人混账,专门吓唬人。一会儿又想:“我照照正面,看有什么稀奇的。”镜子正面,风姿绰约的凤姐正笑吟吟地从镜子中向他招手呢,贾瑞再也按捺不住,连魂加人都飞入镜子中去和凤姐缠绵……如此反反复复正看了几次镜子,其人也进进出出和凤姐相会了几次。最后一次,刚要走出镜子,忽地被两个人用绳索锁住拉了就走,贾瑞大呼:“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家人听到呼号,过来看视,贾瑞已气绝身亡了。
曹雪芹这里所描写的“风月宝鉴”,反面的骷髅喻“空”,正面的美女凤姐喻“色”。按照佛教“色即是空”的理论,红颜美女也不过是红粉骷髅罢了。能够洞彻此理,便不会为色所迷;反之,如果不悟此理,执著假有,贪恋色相,就会愚痴,永堕苦海,轮回不绝。贾瑞之死,正是因为他不明“假有即性空”之理,一味贪花恋色,终致命归黄泉。为此,高僧印光大师说:“不淫获福,犯淫致祸。”还说:“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印光大师的这段话,是对沉迷于邪淫的人发出的深刻警示。
佛家对解除邪淫还提出了对治的方法:其一,诸如红楼梦“风月宝鉴”中的红粉骷髅,美丽的姿色、妩媚的颜色,都是转瞬即逝的假相,不能永驻。一旦男女之间因贪爱美色而起欲念,这时你就观想对方忽然生了一场大病,骨瘦如柴、头发蓬散、眼睛深陷,像鬼一般可怕;再观想她死时那种抽搐难看的样子,以及死后身体发臭的情状,那么,你炽热的欲火就一下子冷却了。其二,一旦对对方产生淫邪,就用慈心熄灭心头的欲火。在佛教传说中,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有一天,阿难在途中口渴,便向一名叫钵吉蹄的美貌少女讨水喝。不料,被这少女看中,非他不嫁,如不能遂愿,便要自杀。其母为了成全女儿,使用了一种摩登伽神咒,让阿难失去了定力。阿难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像羊羔似的任凭少女摆布,眼看就要犯淫戒,后来多亏佛陀搭救,才让阿难及时醒悟过来。这个美丽的少女也在佛陀的开示下,从淫邪的欲念中解脱出来,皈依了佛门,据说后来修成了阿罗汉。阿难经历了一场劫难,曾问佛陀如何断除淫欲?佛陀告诉他:“见到老年女人,就想如同自己的母亲;见到年长自己的女人,就想如同自己的姐姐;见到年少的女人,就想如同自己的妹妹;见到年幼的女人,就想如同自己的孩子。这样,心中的欲念就会熄灭,慈心就会升起。”这无疑是除却不良念头的妙方。
佛家戒淫对出家僧侣而言是指修梵行,靠自己的定力,完全戒断性的活动,达到内心清净与和谐,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对在家的居士以及芸芸众生而言,除了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为邪淫。邪淫还包含非行境、非处、非境、非时、非量以及非法的行淫等等。所谓非行境,是指与自己配偶以外的女子所做的不净行;所谓非处,是指变态的性行为,在除了密处之外的口腔、肛门等非行淫处做不净行;所谓非境,是指在不适当的环境下所做的不净行,不仅有悖于伦理,而且对社会风气造成危害,诸如在父母、老师、上师以及僧众等附近,三宝所在的佛塔、佛像、经书前,于对方有害的地方(如凹凸不平的地面),有光线的地方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做不净行以及聚众淫乱;所谓非时,是指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疾病期、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以及伤心忧愁之时,做不净行;所谓非量,是指在一夜之内,做超过五次以上的不净行;所谓非法,是指通过殴打等强迫手段所做的不净行。佛家从社会、生理健康、道德伦理等角度界定了邪淫的范围,指出邪淫对社会和人们自身健康的危害。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今天,如果人们切实把握邪淫的界限,不敢越雷池一步,恪守夫妇相互贞洁的信条,倡导健康的夫妻生活,就会取得家庭和谐,获得身心愉悦,社会也将得到净化。
曹雪芹塑像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
——皎然《闻钟》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鹿野苑里佛塔上的雕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内,寺院僧众必须定居寺内,潜心静修,不得随意外出,称为安居。法显严格执行佛教戒律,停止行进,开始了西行中的第一个安居。安居期间,除为佛家三宝事、父母事、病缘等,一律禁止外出。否则,不仅妨害修行,而且危及生命健康。柏林禅寺举行结夏安居仪式柏林禅寺举行禅七专修法会安居又称禁足。......
2024-06-15
“从地下自然涌出,泉口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水,才是温泉水。”而满足盖层和出流通道条件,却没有热源的则是普通泉水。所以真正的温泉,形成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不过,对于有媒体报道国内温泉使用锅炉烧水的比例高达80%,因未掌握相关数据,不敢妄加判断。”匡吉峻建议,政府应对温泉行业进行规范整顿,温泉经营者应标明是温泉还是地热水、是否掺水勾兑等等。......
2024-01-19
◆向佛家学吃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不能像僧人那样终身食素戒肉,但是应该做到节制食肉,最起码也要做到荤素搭配。梁武帝发起素食运动后,使素食之风在民间广为盛行,不仅佛家信徒如此,普通民众有时为求佛菩萨保佑、祈福,也会吃上几天素。再者,佛家素食大多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他们不仅制成多种美馔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饮食品位,同时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24-06-15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六波罗蜜经》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2024-06-15
◆人心的三大病——贪、嗔、痴佛陀住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舍利弗跟随佛陀经行。舍利弗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被誉为智慧第一,已经证得罗汉果位。众生的病,就是指存于人心的贪、嗔、痴三毒。行为学家把贪心视为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嗔恚是人心的大病,会给人带来无量的烦恼。嗔心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是一种伤害身心的“火气”,是一种渗透到内心深处的对立情绪,微不足道的事情,就会令人剑拔弩张。......
2024-06-14
◆佛家认定的身病及病因佛家认为,人是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和合的产物,四大聚则人生,四大散则人死,四大不调则百病生。由四大不调引发的身体、肌肉、骨骼、神经、五脏六腑等生理上的不适称为身病。佛家把引发四大不调、身体生病的因素分为内缘和外缘。因而佛家把贪图口腹之欲、饮食不节、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佛家治疗疾病,以减食作为妙方,得病以后,先行减食,一旦不效,再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2024-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