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一团和气的处众态度——六和敬
在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佛塔——六和塔。这座佛塔是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压肆虐的钱塘江潮而建。六和塔共九层,原高64米,塔顶上装有明灯,夜间江上来往的航船全靠塔灯导航,保证了过往船只的安全。自宋以来,六和塔重修过三次。现在的六和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高59.89米,从外看有十三层,内部实际为七层,塔身是南宋的,塔刹是明代的,塔外木结构则是清代的。六和塔每层中心,都有一小室,四周廊子,都建有踏磴,沿二百余级螺旋形阶梯,可以直达塔顶。每层廊子两侧,都设有壶门,内通小室,外接廊檐。塔内的须弥座上雕刻着神像、飞天、瑞兽、奇花异卉等造型奇妙、刻画精细的图案,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登六和塔俯视滔滔钱塘江、观三潭印月西湖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水浒传》中描写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一生打打杀杀,最后看破红尘,在六和塔出家为僧,圆寂于此,给登临此景的人们留下了无限的禅思。然而,六和塔给人最有教益的,则是它的得名由来。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
六和塔之名出自佛家“六和敬”之义:“身和敬、口和敬、意和敬、戒和敬、见和敬、利和敬。”六和敬是佛家四众弟子共修遵循的六条规范。外同他善称为和,内自谦卑称为敬。六和敬能使僧众互相敬重,和谐合聚,清净快乐。它是佛家弟子调节人际关系、修心养性、维持和谐集体的瑰宝。《祖庭事苑》一书,把六和敬表述为: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杭州西湖畔的六和塔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不发生摩擦、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彼此帮助、包容、尊重,相互关爱。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要。待客以诚实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二、口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口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和善,谦和礼貌,不恶口粗声,引人不快。(www.chuimin.cn)
三、意和同事: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与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无论遇到顺境或是逆境,无一不视为是帮助自己消业障、增福慧的助缘。
四、戒和同修:佛家四众,各有戒律,但都有着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家共同守法,做到不杂、不沉。不杂,就是对戒律不要掺杂自己的意见,要好好地如法遵行;不沉,就是依照戒律来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忏悔,纠正身心上的错误行为,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陀在世时,以佛陀为师;佛陀涅槃后,以戒为师。戒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是知识上的法利,必须与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
六、见和同解:大家同为佛徒,在思想见解上必须要相同、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各持成见,自以为是,那么这个团体就不能清净。
念佛共修
六和敬中的前三项是佛家团体和谐的本质,后三项则是佛家团体保持和谐的表现。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身心必然是和谐康宁的,精神必然是平静愉悦的,这是佛家长寿健康的原因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的健康保证。一个人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团体中,不仅有害于成就事业,而且还造成心理的焦虑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理生理的疾病,纵使物质条件多么优越,要想长寿健康也是不可得的。佛家六和敬的处众态度,可以给人们以养生的启示。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平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
有关佛家养生的文章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佛家以慈悲为怀,以解除众生之苦为使命,其中就包括解决众生的疾病痛苦。龙门石窟药方洞洛阳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内白居易塑像佛家在施医治疾过程中,留下许多名方、名药和简单易行的有疗效的医疗术。片仔癀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佛家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以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
2024-06-15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赵州和尚是我国唐代高僧,法名从谂,他住世120岁,可谓长寿的高僧。由于饮茶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禅僧长时间坐禅,势必疲倦,于是通过饮茶解除瞌睡。“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禅宗认为心神清净,便能通佛之心,而饮茶能“清我神”,与坐禅意旨相通。在禅宗的推动下,饮茶之风盛行天下。茶禅表演李时珍其三,饮茶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024-06-15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鹿野苑里佛塔上的雕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内,寺院僧众必须定居寺内,潜心静修,不得随意外出,称为安居。法显严格执行佛教戒律,停止行进,开始了西行中的第一个安居。安居期间,除为佛家三宝事、父母事、病缘等,一律禁止外出。否则,不仅妨害修行,而且危及生命健康。柏林禅寺举行结夏安居仪式柏林禅寺举行禅七专修法会安居又称禁足。......
2024-06-15
人体的“清道夫”——魔芋魔芋又称作磨芋、麻芋、鬼芋等,是天南星科的植物,主要的原地是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也是重要的原产地之一,在四川、湖北、台湾等地区都能有产量。魔芋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碱性食品,能够帮助人们平衡体内的酸碱度,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把蒸好的魔芋用布包好,放在患病处,可以缓解疼痛。......
2023-12-04
◆佛家忌食提起佛家荤食,人们往往把肉食当作荤,并视作佛家饮食的禁忌。其二,五辛都有刺激性,食用以后,可致生理心理变化,使僧众身心不定,因而佛家要求禁食。五辛中的大蒜,佛家尤其禁止食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必呆板地像佛家那样严格地不食五辛,但是应当从佛家的饮食禁忌中,受到养生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时令、气候和自身的健康状况、职业特点,学会忌食。......
2024-06-15
◆向佛家学吃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不能像僧人那样终身食素戒肉,但是应该做到节制食肉,最起码也要做到荤素搭配。梁武帝发起素食运动后,使素食之风在民间广为盛行,不仅佛家信徒如此,普通民众有时为求佛菩萨保佑、祈福,也会吃上几天素。再者,佛家素食大多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他们不仅制成多种美馔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饮食品位,同时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24-06-15
◆佛家素食的由来提到佛家的饮食特点,人们通常会想到素食,并把吃素当作佛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时,就食物而言,佛家饮食和普通百姓的并没有特别之处。尽管如此,佛家并不是什么肉都可食用的。这样,以佛教信徒为主体,掀起了一场素食运动。从此,佛家改变吃三净肉的习惯,也对后来人们的饮食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佛家素食长寿的一个例证。......
2024-06-15
说起中国的养生之道来,源头又得追溯到老子那儿。这一段话是我国养生的“圣经”,为了便于理解老子养生的奥秘,还是把原文引出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的生命依赖它才能存在,所以应爱护保养它。道家的养生之道主张形、神并举,但更重视养神。“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和“涤除玄鉴”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使心安神静,以静养生。......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