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佛家养生:沐浴澡身洁心更清

佛家养生:沐浴澡身洁心更清

【摘要】:沐浴澡身更洁心——佛家洗浴洗浴不仅是佛家卫生保健的措施,还是佛家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洗浴渗透在佛家文化之中。在这些教门中,有的遍身污秽,永不洗浴,有的采用离奇浴法。佛家把洗浴提高到戒律的程度,把修清净心和维护清净等同一致。可见,佛家洗浴不仅仅是清洁身体,还是一种修行,倡导的是身心并浴。佛家洗浴要求的条件非常普通,只不过要有净水,冬日洗浴,室内需燃火保持温暖,其中提到的澡豆,又称豆屑。

沐浴澡身更洁心——佛家洗浴

洗浴不仅是佛家卫生保健的措施,还是佛家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洗浴渗透在佛家文化之中。佛佗的诞生、觉悟、涅槃,都与洗浴紧密相关,一些戒律的制定,也缘于洗浴。

无量寿佛(明)

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浴佛偈

禅庭谁作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僧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

——宋·可遵

佛教传说中,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梦入天湖沐浴,一头白象从她的右胁进入体内,佛陀投入人胎。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于兰毗尼花园从摩耶夫人右肋降生,出世便会行走,天上有龙喷洒香雨,为他沐浴全身。于是,佛徒们把这一天称为佛诞日,又因此有了浴佛节。后来,释迦牟尼放弃太子的舒适生活,出家修行,一修就是六年,节身忘餐,甚至不饮不食,但还是一无所获。当他来到尼连禅河,浸泡在水中,用清澈的河水沐浴,洗净了身上的经年污垢后,忽然悟出人们之所以有烦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地不净,一味苦行是永远无法进入大彻大悟的法门的。于是,他决意放弃苦行,用明智的方法寻求真理,食用了牧女善生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又跳进尼连禅河中沐浴,便觉得遍体清爽,光彩照人。出浴之后,他独自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得道成佛,并开始收徒传教。佛陀涅槃前,曾嘱咐弟子阿难说:“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

佛家的理想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沐浴场——七宝池。这个浴池饰以七宝,注满八功德水,池底布以金沙,池水清澈,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有青、黄、红、白各色,清妙香洁,而池水的温度、深浅、流速等等无不随人意念而自动调节。这个七宝池上的楼阁宫殿,住着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无量寿佛。那些想要进入极乐世界的众生们,无不渴盼能在七宝池中沐浴;然后,围在无量寿佛身旁聆听佛法

河北昌黎水岩寺隆重举行浴佛节法会(www.chuimin.cn)

无量寿佛图

“僧者,净也”。佛陀一向重视沐浴,又极力倡导沐浴。在中国,汉传佛教的僧人逐渐形成了经常沐浴的习规,对保持身心健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佛陀时代,有一个婆罗门想出家修行,可是,性喜洁净。当时,修行的门派众多,他想务必找一个讲究清洁,洗浴制度符合自己喜好的教门来修行。他参观了形形色色的教门,每到一处,就偷视教徒们的洗浴。在这些教门中,有的遍身污秽,永不洗浴,有的采用离奇浴法。有一次,他发现有一个修行者,洗澡时直接跳入无水大池中,用土块搓身。这个婆罗门很失望,来到佛寺逝多林。一天,他偷窥舍利子洗浴,非常合乎礼仪,心中非常仰慕喜欢,就皈依了佛家。根据这个事缘,佛陀制定了佛律:凡是皈依我,认我为师者,都应像舍利子洗浴那样合于威仪。如果不洗浴清洁身体者,不应绕塔行道,不能礼佛读经,不受礼敬,也不能礼敬他人,不应进食,不应坐僧床,也不能到众人之中。佛家把洗浴提高到戒律的程度,把修清净心和维护清净等同一致。

鸠摩罗什舍利塔

后秦时期,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十诵律》中,记载了佛陀非常重视沐浴的故事。有一位僧人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去向当时的名医耆域求医问药。耆域告诉他,这种病必须通过沐浴,才能治愈。僧人按其所说,沐浴浸泡身体,果然恢复了健康。后来,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不仅严格要求僧侣沐浴,而且还向弟子们宣扬沐浴的五大好处:第一,可以除去身上的污垢;第二,可以使身体清洁,精神舒畅;第三,可以消除寒冷及由此引起的疾病;第四,可以治疗皮肤和肌体的风疾;第五,可以使身体时时保持健康。

据《百丈清规》记载,中国寺院建有浴室从唐朝开始,一般是冬日五天一浴,夏天一日一浴。浴池是由一个个桶组成,有地位的高僧洗浴时,用屏风隔开。佛家还实行分浴制,可以减少疾病传染,相对于大众澡堂,可以说比较先进卫生。浴室中,供有跋陀婆罗菩萨塑像,相传这位菩萨因观水而悟道。佛家定有严格的洗浴规范:凡入浴,脱衣著衣,须安详自在;须先小解;不得以汤水溅邻人;不得受人擦背;不得共人语笑;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洗浴时,默念偈:“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可见,佛家洗浴不仅仅是清洁身体,还是一种修行,倡导的是身心并浴。沐浴只能洗去身上污垢,唯其净心,才能心洁无垢,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今天,人们认识到洗浴的保健作用,盛行请客洗浴,主客常常谈到各种各样的沐浴形式、条件。佛家则把请僧众沐浴视作有功德的布施,提出洗浴必备七物,可除七病,得七福报。《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记载,有医王之称的耆域向佛陀说,想请众僧到温室洗浴,希望让他们得到长夜清净,消除秽垢,不遭病患。耆域的布施,得到佛陀的赞扬。佛陀告诉耆域,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七物是洗浴必备:一者,燃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洗浴除去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病;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精明。像这样供养众僧,便可得七福。七福: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众所敬仰;二者,所生清净,面目端正,尘水不著,为人所敬;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见者欢喜,莫不恭敬;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莫不敬叹,独步无双;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自然受福,常识宿命;六者,口齿香好,方白齐平,所说教令,莫不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见者悚息。佛家洗浴要求的条件非常普通,只不过要有净水,冬日洗浴,室内需燃火保持温暖,其中提到的澡豆,又称豆屑。《十诵律》记载,澡豆由大豆、小豆、摩沙豆、豌豆、迦提婆罗草、梨频陀子等磨粉而成,洗浴时既能除秽落垢,又可使肌肤光滑,是比丘常持的十八物之一。淳灰是由山桑切木烧成的灰,既能清除污垢又能祛风病。唯一可算“奢侈品”的就是酥膏,它由牛乳熬制而成。用酥膏涂抹身体可使肌肤凝白润泽,又能除湿痹。

佛陀最后说法处供奉的佛陀像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佛家通过洗浴,洗出了清净心,洗出了健康身体,起到了防病治病的效用。这对洗浴发达的今天,更有很强的养生启发意义。洗浴时,首先要心净,不仅要洗去身体的污垢,也要洗去心灵上的灰尘,更不能在洗浴中沾染新的污垢,否则,再清洁的水,也洗不出健康,也起不到防病治病的保健养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