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惯性定律:身边无形的力量之手

惯性定律:身边无形的力量之手

【摘要】:惯性定律你身边无形的“力量之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坐车的时候,突然一个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控制不住地猛然向前倾斜,有时甚至会把头重重地撞在前挡风玻璃上……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它的表述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条基本定律的发现和三位著名的科学家有关,他们分别是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

惯性定律 你身边无形的“力量之手”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坐车的时候,突然一个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控制不住地猛然向前倾斜,有时甚至会把头重重地撞在前挡风玻璃上……你留心并思考过这些身边的小事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吗?

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它的表述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一定律不仅科学地阐述了一个物理概念,而且包含了力和惯性这两个元素,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开创了力学史上的新纪元。

这条基本定律的发现和三位著名的科学家有关,他们分别是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

惯性实验

16世纪90年代,伽利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于是他想道: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利用了惯性的小游戏

伽利略通过此实验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速度减小得就越慢,运动时间就越长。他还通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出结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后来,笛卡儿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会改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它将沿着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他还以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石。

汽车安全带就是为了避免惯性造成的伤害(www.chuimin.cn)

随后,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惯性定律。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飘移也是利用了惯性

可以说,牛顿正是因为吸收借鉴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经验和结果,才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著名的科学定律。如果没有前人的努力和经验,即使聪明绝顶的牛顿,也是不能成功的。这也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吸取前人们留下来的经验,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更好,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把鸡蛋用力在桌面上转动一下,容易转动的是熟的,不容易转动的是生的。这种区别生蛋和熟蛋的方法就是惯性的应用。这是因为生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转动时,蛋壳虽然转动起来了,但是里面的液体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阻碍蛋壳的转动,所以不容易转动。如果我们用手按一下转动的生蛋,放手之后,会发现生蛋晃动不停,还会继续转几圈。这是因为我们按一下蛋壳时,蛋壳有了停止运动的趋势,但里面的液体还要保持其转动状态,放手后,液体还会带动蛋壳转几圈。而熟蛋里外是一体的,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了。

生活中的惯性无处不在。我们要利用惯性,也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伤害,都与物体的惯性有关,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如:对机动车辆的速度的限制;要求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保持一定车距;禁止超重;前方转弯时,减速慢行等等。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这样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