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西点军校商道法则-培养职场精英

西点军校商道法则-培养职场精英

【摘要】:在商战中,自信表现为一种必胜的信心。应对每天出现的挑战,需要必胜的信心,需要全力以赴。在西点军校首先要建立起学员们的自信心。学员们在这种气氛下,不仅完成了动作,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约翰·马修强调,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一个企业领导人对自己的企业要有成功的信心,正是这种成功的信心帮助了施乐公司女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使施乐公司从泥潭里面走出来。

要有必胜的信心

要有必胜的信心。相信胜利,一定成功。如果我们能够保持雄心勃勃,富有自信心和想要尝试一切的信心,拥有将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的能力的不可置疑的自信,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创造!

——西点毕业生、商业大亨 约翰·马修

坚定不移的信心可以移山。心有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自己能够移山的人,就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不能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成功就是生命的最终目标。

自信即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心,它来自企业领导对自己能力、智力的正确估计。在商战中,自信表现为一种必胜的信心。一个企业领导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心,它就不是一个领导者。

成功企业领导者都有极强的信心,他们既会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又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成功学研究表明:强烈成功的欲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过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会形成一种信心,而这种信心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感情”。它可以激发潜意识,能释放出大量的热情、精力和智慧,从而帮助其获得很大的财富和事业上的成就。

约翰·马修认为,信心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是通往成功的有效动力。应对每天出现的挑战,需要必胜的信心,需要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肯服输,愿意为之倾尽全力的品格,使成功者不断进步,成功企业节节胜利。

作为西点毕业生的约翰·马修认为,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战场,就败下阵来。在西点军校首先要建立起学员们的自信心。在障碍训练场上,每当低年级学员因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而出现失误时,得到的不是批评、责骂或者不屑一顾的嘲笑,而是激励的掌声和诸如“加油!你一定能行!”的鼓励声。学员们在这种气氛下,不仅完成了动作,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

那么西点在造就每一个“自信”的学员方面具体做了些什么呢?西点规定:领导和被领导的对象不仅局限于一、四年级的学员,而是涉及到所有四个年级的学员。三个高年级学员都被赋予领导职能,并按年级的不同授予不同的军衔:四年级学员为军官,三年级学员为中士,二年级学员为下士。这一制度又叫做“四个年级学员制”。

也就是说:一年级必须学会服从,二、三、四年级必须学会领导。其目的是逐步地增强学员的责任感,使学员渐渐地适应经验、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所以西点的学生毕业前就知道怎样当领导了。当所有这些集中在每个学员身上的时候,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背后一定是满怀的自信。

西点军校对自信是这样定义的:“自信心就是在任何情况下相信自己,即便受到很大的压力,也得不到所需要信息的情况下,能正确无误地采取行动。”自信心主要来源于个人的能力: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有能力才可以担当艰巨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信也来自于主动寻求各种能考验能力以及提供学习机会的挑战。自信心更来源于你对待生活和挑战所持有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态度会增强你的自信心和战胜挑战的意志。

约翰·马修认为自己的成功靠得是自信。他说:“是因为西点熏陶了我自信的品质。这种自信的品质使我后来在商界中受益匪浅。”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如果不自信,我当时就不会直接涉足商界;如果不自信,我也不会在每次扩张时都全力投资,不给自己留什么后路。”

约翰·马修强调,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一个没有必胜信心的人,根本不可能全力以赴。一支看不到胜利的团队,根本不可能获胜。无论对于个人、军队、企业,都应该极力营造一种“必胜文化”。这样的文化能激励士气,激发信心,能营造一种必胜的信心,让我们直达胜利的彼岸。(www.chuimin.cn)

假如我们没有自信,就无法去迎接挑战,也没有办法去面对困境。一个企业领导人对自己的企业要有成功的信心,正是这种成功的信心帮助了施乐公司女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使施乐公司从泥潭里面走出来。

有人如此形容安妮·马尔卡希,“一个‘农民’,把一头陷在深沟里不能自拔的老牛拉了出来”。所谓的农民拉出一头陷入深沟里的老牛,这一点也没有夸张,而这头老牛则是老牌复印机生产商施乐公司。

用临危受命来形容马尔卡希绝不为过,在2000年8月出任施乐总裁时,公司股票从高峰的63.69美元下跌到4.43美元,同时丢掉了90%的市场份额。2000年10月,施乐推出了复兴计划,其核心是出售20亿至40亿美元的资产并且“开源节流”。马尔卡希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她对记者们说:“这将是施乐公司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复兴之一,我为能置身其中而非常兴奋。”厉行节约成为施乐公司最主要的武器,“施乐公司全球有九万多名员工,若每人每月节约10美元,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一千多万美元”。施乐公司要求员工自带咖啡上班,办公室的花草也要自己去浇水,休息时间小吃一律取消。甚至要求员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复印材料,这对于自称“文件专家”的施乐公司来说有点黑色幽默意味。

一年间,施乐出售或向第三方转移资产共达22亿美元,降低成本10亿美元,公司在打印机产品、网络办公和文件服务市场的核心业务得到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缓慢好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把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抛在脑后。施乐过去面对过许多挑战,每一次我们都会因此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我深信,这一次也一样。”马尔卡希信心十足。

在2002年,施乐扭亏为盈,在安妮的带领下,公司从商用印刷机、办公打印机以及多功能设备的销售中共获得了157亿美元的收入。

尤其当施乐在2002年爆出会计丑闻之后,安妮·马尔卡希也遭到了她职业生涯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可是这位沉着、乐观的总裁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继续前行,顶着巨大压力给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终于力挽狂澜,让施乐重新立于强者的行列。3年之后,她成功带领施乐走出困境,因而被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女强人

在企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从不缺少信心,那时员工本能地会去思考对企业有利的因素,也更多地看到企业的长处,但是遇到困境时,我们往往本能地会想到那些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与自身的不足。这就像一个人一样,自信是因为放大了自身的优点,而自卑则是放大了自身的缺点,前者会因为自信获得更多的成功,循环为更多的自信,而自卑的人则徘徊在自卑泥潭中,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企业遇到困境时应该把企业的一些优势以各种形式公布出来,提醒企业成员,而非只是几个高管做到心里有数而已,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整个企业的信心。

企业遇到困境时常常是整个大的环境或相关者都陷入了困境,这时不仅要本身提高信心以求突围,更重要的给相关者——就是与企业相关的客户以信心,唯有信心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循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自信不仅能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的命运,我们任何没有理由怀疑信心能够挽救一个企业,能够让一个企业变得无比强大。信心就在我们体内,就在我们周围,唤醒它,就是唤醒我们自己。因为,信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行动指南

信心的力量大得惊人,它能够改变恶劣的现状,能创造使人无法相信的圆满结局。对企业领导来说,不仅对自身和自己的企业有信心,还要营造一种“必胜文化”。这样的文化能激励员工士气,激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