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是休闲最为本质的意义。所以,休闲活动通常又称为自由活动或娱乐活动。茶馆休闲的活动主体是人,因此,休闲主体的结构特征是茶馆休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休闲主体的群体性分化,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等造成的不平等现实。......
2024-06-08
2.1 茶艺馆的兴起
杭州武林路上曾经有一家门耳茶坊,以亦茶亦书而闻名。这家店后来在曙光路和环城西路先后开出了连锁店门耳·吉祥坊和门耳·如意坊,并荣获“杭州市十佳温馨茶楼”、“杭州名茶楼”等杭州茶楼业最高荣誉。自小生活在杭州的茶坊坊主倪闻则成为杭州茶馆业协会的首任会长,他对杭州茶馆和门耳茶坊的发展历程非常清楚。
在国内、国际的交往中,杭州茶艺馆受到追捧、模仿、重视。杭州茶艺馆虽在数量上不及成都等地,但质量上非常好,数一数二。杭州茶艺馆1994年年末出现,大约有10来家;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有四五百家茶艺馆,已经呈现为一种产业,且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杭州的文化培养了茶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杭州茶馆在茶文化的传承上极为规范,同时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合理的元素。
2002年6月,门耳举办的回顾展,可以说是见证了当代杭州茶艺馆的发展历程。门耳1996年开馆,从最初的123平方米起家,后发展为500平方米的吉祥坊,再到1200平方米的如意坊。一开始,我们不够自信,主要是文化担忧造成的,但事实上,茶文化在杭州的文化培育下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最初我们是为了传承茶文化,而现在更内敛,融入了杭州的大环境中。当文化嫁接到产业链上,产业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曙光路上的门耳·吉祥坊营业面积500平方米,功能更多,有点像餐饮,但精髓仍然是茶文化。现在,我们更讲究环境艺术,先前考虑的都是草木元素,环保系列,而如意坊的“古典、园林”风格,已经超越了最初的拜自然为师的简单理念。
门耳的发展,是一个从简练到精致的追求过程,与整个杭州茶艺馆的发展是一致的。杭州茶艺馆的第一代兴起于1994—1995年,当时一些喝茶爱好者开始经营茶馆。出于自身的体会,他们已经开始在环境上做些文章,一改旧时茶馆模样,装饰品味高雅,并开展了茶道表演、品乐演奏。1996至1997年,杭州茶艺馆有了第二轮发展:一方面茶馆的数量增加很快,比如现在比较知名的青藤茶馆、门耳茶坊、黄龙茶艺馆都是在那时开出的;另一方面,茶馆服务更新,即在原来的零点式基础上增加自助式的喝茶形式,花几十元点一杯茶水,茶点多达几十种,任由茶客自取,营业时间由早上到晚上只隔为两段。1999年开始的第三轮发展,主要是上档次,打品牌。这时,大量新茶馆纷纷涌现,老茶馆易址重开,规模扩大,环境布置更讲究,自助式的经营模式在继承上有所调整,服务更上一层楼。由此,杭州人的喝茶热潮开始兴起。
最近这两年,已经处在茶馆主流地位的杭州茶艺馆队伍日益壮大,进一步追求的是个性化的发展,有了主题茶馆、复合式茶馆、探索性茶馆等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茶艺馆基本成型。例如门耳,就以“讲究型文人茶馆”而独具特色,代表着茶楼业主的个性选择。杭州茶艺馆,异彩纷呈,越开越多,越开越兴旺,关键就在于创意,要体现个性,求异发展。
杭州茶艺馆的发展,首先是与经济大环境同步,而我有幸处在中国复兴时代。其次,有地理、文化上的因素。杭州人杰地灵,茶馆文化在功力上很深厚,春天时龙井开茶节,做足了茶的文章。再次,茶艺馆在传承传统文化上近乎规则、规范,同时又有创新,一直在否定、超越,在进步,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2003年10月31日于浙江世贸中心·第六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访谈对象:杭州茶楼业协会会长)[1]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中国茶馆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太极茶道为代表的开创者,首先树立起杭州特色的茶艺馆形象,并且从一开始就注重对茶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为茶艺馆快速发育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从第一家茶艺馆“太极茶道苑”开始,经历了十年左右时间的曲折发展,目前杭州的茶艺馆已经有五百多家,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基本上围绕美丽的西湖而建,并由此形成了周边的几条特色街区。(www.chuimin.cn)
曙光路茶街是杭州最早兴起的茶馆一条街,除了茶根谈、言语堂、紫竹琴韵、青竹茶庄、心雨茶楼等小型茶馆外,还有黄龙茶艺馆、清怡阁茶楼、明缘茶庄、紫艺阁茶坊、碧水沁云茶楼、紫光阁茶楼、门耳茶坊·吉祥坊、风荷茶馆、新竹茶楼、茗梦轩等近十家茶艺馆。曙光路是杭州的一条干道,由于多条街道不是与它交错就是在不远的地方和它平行,比如环城西路、保俶路、杭大路、黄龙路、求是路、浙大路、玉泉路、西山路、玉古路、天目山路等。这里的交通非常发达,有K228、Y4、假日16线等近20条公交线路。加上附近的浙江大学玉泉和西溪校区、浙江图书馆、黄龙体育中心、世贸中心以及求是新村、曙光新村、东山弄社区等几个大型社区的支撑,这条茶街人气一度很旺。
南山路茶街(包括定安路),由翁隆盛茶庄、恒庐茗画苑、柳莺苑茶楼、喜来登茶楼、茶人居、茶人邨、和茶馆等近十家茶馆组成。南山路最初是酒吧一条街,由于依傍西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依托美院的文化氛围,大小适中的街区规模,20世纪90年代初酒吧兴起,目前两侧有酒吧二三十家。但是,随着咖啡馆、茶馆等新业态的大量进入,南山路事实上成为一条休闲文化街,其原有的品牌效应为它的茶馆迎来了众多的客源。
湖滨路茶街(包括环城西路),曾经聚集了湖畔居、青藤茶馆、蓝宝茶楼、门耳茶坊·如意坊等几家知名茶艺馆,无论是规模还是装潢、档次、品味都堪称杭州茶艺馆的“领头羊”。随着湖滨商业街的改造,这里的休闲格局已经有所改变。如在杭州最具影响力的青藤茶馆,迁移至南山路附近,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000平方米。虽然新湖滨引入了西式的色彩,如季诺意式休闲餐厅、必胜客、神田川日式拉面店等,中国的味道仍然随处可闻,新老茶馆里飘出的龙井茶香弥漫在这片新的时尚休闲天地中。
杭州茶艺馆类型众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馆模式的“博物馆”。如注重休闲品茶和规模效应的“青藤茶馆”,注重纯茶道加盟店发展和茶文化推广的“太极茶道”,反映古典家具艺术的“和茶馆”,打造明清风格的“明清园茶馆”,以返璞归真、乡村野趣为特色的“风荷茶馆”,以丰富的茶点美味见长的“紫艺阁茶坊”,主张满足大众茶饮口味的“好月亮茶楼”,走文人审美路线的“门耳茶坊”,以旅游观光客为主要对象的“茶人居茶楼”,以国际交流为特色的“茶人邨”,以政府接待为中心的国营茶馆“湖畔居茶楼”,商务色彩颇浓的“清茶馆”,以高档商务客为目标消费群的“黄龙茶艺馆”等。它们虽然规模不同,风格各异,都有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但作为城市休闲空间的性质则是一样的,都是“人们借以体验休闲的活动及社会、自然环境”。[2]
杭州茶艺馆的兴起,既是人们茶馆休闲需要的反映,同时也意味着城市休闲空间的扩大和重构。事实上,城市休闲空间的扩大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据海利等人的研究,美国的市政休闲娱乐用地在1970年到1985年的15年间有了真正的增长,其中中心城市从6.4%增长为6.7%,市郊从3.1%增长为4.4%,总体上来看平均从4.8%增长为5.5%。[3]本次“杭州茶馆”访谈中,茶馆外的访谈对象是根据自然抽样的原则确定的,44人中有40人表示去过茶馆,占总人数的90.9%;而茶馆内外茶客的结构性访谈显示,87%的茶客去茶馆是为了休闲活动,只有13%的茶客是从事业务洽谈;包括茶馆茶客在内的所有访谈对象的统计则显示,茶馆休闲拥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可见,在杭州众多的休闲方式中,茶馆休闲已经成为最为普及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杭州茶馆各具特色的个性中同时又具有共性,正是这一共性使得杭州茶馆成为一个休闲品牌,成为杭州城市的休闲标识。
2003年12月23日,杭州茶楼业协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茶馆行业的自律组织,对于推动杭州的茶馆业规范发展、引导杭州人健康休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全国的茶艺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各地开茶馆的投资人,通常会到杭州寻找培训机构,寻找茶具配货和茶叶茶点的采购,有的干脆寻找品牌加盟,使自己的茶馆开办的更顺利、更安全。
有关 杭州茶馆———城市休闲方式的社会学分析的文章
这种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是休闲最为本质的意义。所以,休闲活动通常又称为自由活动或娱乐活动。茶馆休闲的活动主体是人,因此,休闲主体的结构特征是茶馆休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休闲主体的群体性分化,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等造成的不平等现实。......
2024-06-08
马克思将之归为劳动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12]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为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和精神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
2024-06-08
因此,空间性不能脱离社会性而存在,空间结构不过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任何社会行动,不但是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或改变,而且同时也是对现存的空间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或改变。事实上,被统治者有能力抵抗政治社会控制的尝试,并与之竞争。......
2024-06-08
中国城市社会问题论——“合法化危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往往缺少一种理论认知前提,在当代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高发的状态下,进一步认识城市化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属性尤为重要。在哈贝马斯的“四种危机”模式中,“合理性危机”和“合法化危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是比较典型的,如行政干预文化传统出现了副作用,经济社会与文化问题政治化。......
2024-06-08
茶客中月均收入500元以下的占8.2%,500—1000元的占16.3%,1001―2000元的占22.1%,2001—3000元占22.1%,3001—5000元的占25.6%,5000元以上的占5.8%。其实,不仅是杭州的茶馆休闲,一切现代意义上的休闲都是从有闲阶级走向大众阶级的。现代时间观念和休闲概念,是与工业革命相联系的。......
2024-06-08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林德夫妇的以整个社区状况为休闲研究课题的《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一书。1956年,在联合国的援助下,进行了跨法国、瑞士、波兰、南斯拉夫等11国的大规模的休闲活动调查。在进行大量应用研究的同时,休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2024-06-08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杭州茶艺馆的经营水平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对于杭州茶馆休闲的研究有其切实的实践基础。“小茶馆、大社会”,杭州茶馆浓缩着杭州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杭州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本书20世纪试图通过杭州茶馆这一微观的休闲空间,展示杭州乃至中国城市休闲的宏观社会结构和变迁。......
2024-06-08
在“杭州茶馆”访谈中,人们提到对茶馆的最初印象或想象时,无论是来自于影视文学,还是自己曾经的亲历,说的多是如上面茶客所提到的传统茶馆——以男性的老人、闲人,或是古代清茶馆中的文人为休闲主体的茶馆。在杭州人眼中,茶馆是个大众休闲的场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尊贵”身份,普通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得起。......
2024-06-08
相关推荐